有件事我們在這裡必須要說清楚,那就是趙匡胤內心的一個幻想。他其實並不想用純粹的武力來征服太原,儘管他有這個實力,可他並不想這樣做,這也是他為什麼遲遲都沒有下令攻城的原因。他一直在給劉繼元機會,他想通過對遼軍的勝利來擊垮劉繼元的心理防線繼而迫使其主動投降以免雙方都血流成河。從這一點上來說,趙匡胤甚至也不想水淹太原,他儘管在這方麵花費了無數的人力和財力,可這些都隻是一種軍事和政治上的威嚇。遺憾的是,在趙匡胤眼裡隻是個毛頭小子的劉繼元根本就沒有被宋軍的這一係列所為給嚇倒。
對於劉繼元即使被逼入絕境也寧死不降的強硬態度,宋軍上下從皇帝趙匡胤本人到普通的士兵都對此感到不可思議,繼而就是無比的憤怒,看來有些人你不打疼他就沒法讓他低頭屈服。
隨著宋軍士兵一陣歡呼聲的響起,太原城東的汾河被決開了一個大口子,積蓄數久的汾河之水像是一頭脫韁的猛獸一般張牙舞爪地朝著太原城撲麵而來。隻是半晌的工夫,太原城外就成了一片汪洋之地。北漢人大驚失色,個個都膽戰心驚,而宋軍這邊則是集體心潮澎湃,他們拿著兵器眼露凶光,就等著太原城被衝塌之後坐著小船進去殺人。
不曾想,詭異的事就此發生了千年古城太原城在滔天洪水地不斷衝擊之下竟然巋然不動,它穩如泰山地立在那兒一點也沒有要倒塌的意思。
在這裡需要小小地科普一下這時候的太原城的城牆並不是我們平日裡在影視劇裡所看到的那樣或是如長城那般用磚頭或大石頭壘砌而成,就算有也隻是城門附近的那一段可能會有。它的主體是土牆,它是夯土結構,不管當初築城的時候它被壓得有多麼的厚實,但它終究隻是土牆。
四天之後,太原城依然沒有要倒塌的跡象,北漢人這邊開始變得驚喜異常,宋軍這邊則變得全軍抓狂,他們的皇帝陛下更是血灌瞳仁。這場大水非但沒有把太原城給衝塌,反而還溢出堤壩把宋軍的營寨給整成了一片沼澤,而這個鬼天氣也是昨天還暴熱無比今天卻又大雨傾盆,這簡直沒法讓人活了。這個劉繼元是塊臭石板,但這個太原城的城牆居然也跟他們的皇帝是一樣的死硬,就連這個汾河的河水好像也不想幫趙匡胤去禍害被她這條母親河給養育了數千年的子民。
趙匡胤再也忍耐不住了,可以說他這時候已經沒有多少理智了,他下令宋軍劃著小船向太原城進攻,同時把強弓硬弩也給裝在船上,先抵近射擊,然後再登城殺人。一隊又一隊的宋軍坐上了之前早就造好的小船,然後呼啦啦地朝城牆駛了過去,本來是陸地上才會有的攻城之戰這時候完全變成了一場水戰。
麵對宋軍的進攻,北漢人拿出了他們的看家利器——弓箭。宋軍這邊可就吃了大虧,北漢人是在城牆上從上往下射,而他們這是坐在晃晃悠悠的小船上從下往上射箭,這明顯就是找抽。況且,即使他們到了城下了,可這城牆還是得爬,但他們現在在水裡,什麼雲梯、洞屋和衝車之類的玩意兒根本就用不上。宋軍能派上用場的頂多也就是諸如飛虎爪之類的玩意兒,但這樣也沒什麼效果,你這邊要死要活地想爬上去,可城上的北漢人隻需拿根長矛給你來個撲哧就會叫你掉下去做個水鬼。
宋軍強攻的效果不是很差,而是相當差,這讓宋軍全軍上下都徹底憤怒了。如前所言,開國之初的宋軍絕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宋軍,他們不但人人善戰且人人都是血氣勃發,麵對強敵和硬骨頭,他們絕不會畏首畏尾反而是遇強愈強。眼見大軍強攻不起作用,禁軍裡的大批忠勇之士主動跟趙匡胤請戰,他們要親自上陣,要讓北漢人看看宋軍裡最勇武的戰士是個什麼樣子。
禁軍內外馬步軍都軍使王廷義帶著自己的士兵坐上木船再次向北漢的城牆衝了過去。為了激勵士氣,作為主將的他親自為全軍擂鼓。他抓起鼓槌對著安放在船頭的大鼓一頓猛捶,眼看就快要到城邊了,他猛地一把扯掉自己身上的鎧甲就要準備赤膊登城,可就在這個時候,從城上飛來的一支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了他的腦袋,王廷義當即倒了下去。手下兵卒急忙將他送回營地,但是兩天之後他終因傷重而亡。
堂堂的一個宋軍高級武將就此壯烈卻也有些窩囊地死了,宋軍這時候的憤怒之火變得更加不可遏製。就在王廷義戰死之後的第二天,宋軍中再次傳出一個讓人震驚但又讓不少人心中竊喜的消息禁軍殿前都虞侯石漢卿也是和王廷義一樣乘船指揮攻城,也是同樣被城樓上的一支箭給當場射翻,不過他更倒黴一些,他直接一頭紮進了洶湧的汾河水裡,等他被找到之時他已經渾身冰冷。
關於這個石漢卿,這裡多說幾句。
不知道有人是不是知道張瓊這個人,這人曾經在戰場上跟趙匡胤一起征戰沙場,還曾用身體為趙匡胤擋箭救了這位未來的皇帝陛下一命,但後來因為性格使然他對深受趙匡胤寵幸的石漢卿出言不遜且多次謾罵侮辱,於是石漢卿記恨在心必欲除之而後快。就在四年前的965年,石漢卿誣陷張瓊私養百餘名親兵欲行不軌之事,於是趙匡胤召張瓊當麵質問,張瓊矢口否認,趙匡胤勃然大怒命人以鐵器擊之,而負責擊打張瓊的這個人正是石漢卿,張瓊當場被打得昏死過去。不久,趙匡胤賜死張瓊於獄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有人把張瓊死於獄中比作北宋版的嶽飛之風波亭,二者雖不可同日而語但也卻有好多的相似之處。趙匡胤在這一起事件裡表現得像個昏君暴君,但考慮到他是怎麼得到皇位的就能夠理解他為何會如此敏感了。何止是張瓊,當年就連他的結義大哥,也就是前些日子在定州擊敗遼軍的韓重贇也因為彆人的一句誣陷而差點被趙匡胤直接處死,而原因就在於有人誣陷時為禁軍殿前都指揮使的韓重贇把禁軍裡的一些士兵收編為他個人的親兵。如果不是趙普的極力保護,趙匡胤或許當時真的就把自己的結義大哥給殺了。
回頭再來說石漢卿。張瓊死了之後,趙匡胤發現張瓊的家裡並沒有什麼親兵衛隊,連奴仆都隻有寥寥數人,於是趙匡胤責問石漢卿到底是怎麼回事,石漢卿的回答顯得相當的卑鄙無恥和下流小人“他雖然沒有百餘名親兵,但他手底下有一個人可以以一當百。”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一句石漢卿的死堪稱英勇和壯烈,但他在做人這方麵確實讓人不敢恭維。聞聽他的死訊,宋軍裡麵很多人都是暗自拍手,史稱聞其死,無不稱快。
連續三日的強攻打下來,本來是用以吞噬北漢人的汾河水不但沒有傷到北漢人的毫發,反而成了埋葬宋軍的墳場。在進行了一番休整之後,麵對兵將的大量折損,趙匡胤還是打算繼續強攻,他先後組織宋軍進行了好幾次的重點進攻,但最終還是奈何不了太原城。
正所謂主憂臣辱,見趙匡胤整日愁眉不展且禁軍連續折損大將,禁軍東西班都指揮使李懷忠按捺不住心中的滿腔激憤,他走到趙匡胤身前以一個英勇的武將才有雄豪之氣說道“陛下,太原現在隻是一座孤城且外無救兵內缺糧草,如果我們能夠全力猛攻一定能夠拿下來,我原親自領兵前去破城!請陛下恩準!”
趙匡胤想了想,然後他同意了。不過,李懷忠其實也玩不出什麼新花樣,他隻能重複之前王廷義和石漢卿的操作手法,他帶著人坐著小船一邊舉著大盾牌一邊朝城上放箭。結果也是一樣,北漢人的箭矢似乎永遠都射不完,李懷忠和他的手下被城上的箭射得是抬不起頭。
這一天的毒太陽把人曬得那叫一個要死要活,而居高臨下的北漢人又是箭如雨下地不斷放箭。李懷忠和他手下的大兵們在水麵上是東搖西擺就是上不了城牆,最後他自己也被箭給射中了,可他非但不準備撤退反而越戰越勇。他不斷地激勵士兵們奮勇登城,直到他再次中箭並再也站不起來。不過,他沒死。
當士兵們抬著奄奄一息的李懷忠來到趙匡胤的麵前時,趙匡胤的心更加涼了,連他最精銳的士兵也啃不動太原城,看來這一次他是注定了要飲恨太原。
看到李懷忠差點被當場射死的這一幕,禁軍殿前都虞侯趙廷翰帶著自己的部眾來到了趙匡胤的帳外,他們請求麵見自己的皇帝陛下。
當趙匡胤走到帳外時,這些人齊刷刷地跪倒在地,他們向趙匡胤集體叩頭請命。趙廷翰說道“陛下,太原城攻不下來都是因為我們沒有上去,前麵的那些人好多都不敢以身效命,末將願意帶領這幫弟兄們攻打太原,不成功便成仁!請陛下恩準!”
麵對這些整日護衛在自己身邊的忠勇之士的請命,趙匡胤心疼了,聯想到王廷義、石漢卿的慘死以及渾身是血的李懷忠,他拒絕了趙廷翰的請求。他對這些人說道“你們都是朕親自教習出來的勇士且個個都能以一當百,所以朕才讓你們護衛左右,我們是生死與共的兄弟,朕寧願得不到太原城也不願意讓你們去赴那必死之險地!”
聽到這話,這些在戰場上個個都英勇剛烈的漢子好多都當場熱淚直流。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