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來說五代十國裡的這個南唐到底是怎麼回事。
說到南唐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建立者李昪,這個人的一生其傳奇指數在中國的三百多位帝王裡麵絕對能排在前列。至於到底有多靠前就不好說了,畢竟每個人的角度和立場都不同。
公元895年,唐朝的淮南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弘農郡王楊行密率軍攻打濠州。看看楊行密頭上的這一大堆顯赫的、令人眼花繚亂的頭銜,再看看這個時間段,很明顯的事實就此擺在眼前這個楊行密是唐末眾多藩鎮裡麵的一大強藩。再看看這個叫濠州的地方,當時這裡並不怎麼有名,但在四百多年後,這個地方連同出生在這裡的一個人將名傳千古,那個人的名字叫朱元璋,而這個濠州正是現在的安徽鳳陽。
很巧的是,楊行密在攻下濠州之後也遇到了一個未來的皇帝,但這個未來的皇帝現在還隻是一個沒了父母且還在寺廟裡混不下去的年僅六歲的小沙彌。雙方四目相對之時,在戰場上殺人無數的楊行密被這個顏值超高且生得一雙迷人大眼睛的小沙彌給當場融化了。
他在馬背上對這個小沙彌輕聲地問道“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啊?你怎麼一個人在這裡啊?你的爸爸媽媽呢?”
小沙彌一邊哭一邊回道“我姓李,我的爸爸不知道哪裡去了,我的媽媽死了,我的伯父也死了,我也沒有家。”
楊行密這時候看著這個哭得梨花帶雨的小沙彌心疼得不得了,於是他當即就決定要把這個孩子帶回家像親兒子一樣給養起來。
說來這個孩子也真是難得,生於亂世且父母雙亡,但他卻牢牢地記住了自己的姓氏,這個偉大的唐朝皇帝的姓氏(後來發達後他自稱自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李恪的十世孫)。在他父親因為戰亂而與家人走失且生死不明之後,他的母親和伯父帶著他到濠州來避難。誰曾想濠州這個鬼地方此時也是兵荒馬亂,他的媽媽不久就病死了,他的伯父也很快死於戰亂之中,他就此成了孤兒。起初他被一座寺廟收留成了一個小沙彌,但後來寺廟也養活不了幾個人,這個小沙彌就成了濠州的一個流浪兒,再後來就是他遇到了楊行密——這個改變了他往後人生的第一個貴人。
有句話可能淺薄了一點,但事實就是如此有時候顏值真的會改變或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無論男女皆是如此。
按理說一個小屁孩而已,放家裡不過就是多一雙筷子罷了,況且還是位高權重、手握重兵的楊行密家裡,可有些事情就是這麼怪。興許是這個孩子真的是長得太可愛了,楊行密簡直每天恨不得隨時把他抱在懷裡,最後以至於楊行密的兒子楊渥都感覺到了威脅的存在並有了切實的行動。具體是什麼行動不可考證,反正在楊渥這裡這個小孩兒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必欲除之而後快。
史書上說這個孩子“為楊氏諸子所不能容”,但事實上這個時候小沙彌頂多才七歲,而楊行密的大兒子隻比他大三歲,也就是十歲,楊行密的次子楊隆演這時候還沒出生。也就是說,唯一想要除掉這個小沙彌的人就是楊家的大少爺楊渥。都說人性本善,可在楊渥這裡顯然不是這樣,在他眼裡這個父親的新寵就是外麵撿回來的一個小野崽兒,這麼一個來曆不明的人憑什麼把本該屬於他的恩寵給搶了過去?
爭寵這種事可不止是會發生在那些後宮的女人們身上,小孩子爭起寵來會讓人見識到何為最原生態的人性本惡。
楊行密某天終於發現大事不好了,他的親生兒子這是吃醋了,看這架勢他的這個親生的兔崽子遲早得弄死這個小可愛。萬般無奈之下,楊行密隻得忍痛割愛,他把這個小孩子交給了自己手下的大將徐溫撫養,而徐溫就是這個小可愛人生裡的第二個大貴人。
跟了徐溫之後,這個孩子有了自己正式的姓名徐知誥。這個孩子無疑是不幸的,但他也是無比幸運的,就在他毫無知覺但命運卻已然在撕裂他幼小的心靈時,他遇到了楊行密。如果讓他繼續待在楊家難保他不會成為第二個北漢後主劉繼元,很有可能會因為早年的悲慘境遇以及飽受楊大公子的欺辱而在長大後變得心性扭曲,可這時候他又遇到了徐溫以及徐溫的老婆李氏。因為是本家,李氏對這個惹人愛又命運淒慘的孩子格外疼惜,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早年的那些陰影和傷痛都慢慢地被治愈了,而他也開始健康地成長著。
我們暫時先拋開這個孩子再來說說楊行密。在隨後的幾年裡,通過一係列的征伐廝殺,本就是一方豪強的楊行密在江南一帶徹底站穩了腳跟,他東擊吳越北拒朱溫從而就此成為唐末僅存的幾大強藩之一。
公元902年,楊行密被封為吳王,五代十國裡的吳國就此在地理和稱謂上得以確立。三年後,楊行密去世,他的長子楊渥繼承其王位。楊行密去世前指定右牙指揮使徐溫、左牙指揮使張顥輔佐楊渥。楊渥這個當時隻有二十出頭的小青年繼位後的一頓騷操作搞得吳國上下怨聲沸騰,最終他的行為逼反了他父親留給他的兩位輔政大臣,而他自己也被送去見了他的那個英武強悍的老爹。自此,吳國的軍政大權落入徐溫和張顥手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什麼叫作死?就是世上本無事,可你自己心裡頭有事,而且還以為自己心裡的那些不好的事一定會在某天成為現實,而你為了不讓它成為現實於是瞎搞一通,直到最後把自己搞死為止。楊渥是這樣,殺掉了郭威和柴榮全家老小的後漢皇帝劉承佑也是這樣。
所謂一山難容二虎,甭管之前是什麼樣的利益共同體,楊渥死後,徐溫和張顥就沒法共存了,最後在這場火拚中勝出的人名叫徐溫。沒辦法,誰叫徐溫大人是天選之子徐知誥的養父呢!
大權獨攬之後,徐溫並沒有猴急著馬上當吳王,而是把自己的老主子楊行密的二娃楊隆演給抬了出來當他的傀儡,而他自己則跑到潤州(今江蘇鎮江)去經營自己的老巢。不過,這看上去好像一點也不像是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而這裡麵的原因就在於徐溫把這一招給升華了——他自己跑到了潤州但他卻把他的長子徐知訓留在了吳國的都城廣陵(今江蘇揚州)。他留他兒子在這裡乾啥?監國攝政!
這個徐大公子就沒他老爹那麼聰明了,簡直可以說是集蠢、惡、狂於一身。仗著自己老子的威風,他對吳王楊隆演毫無為臣之道,經常當眾欺淩甚至是辱罵,這搞得堂堂的吳王當場大哭,而對於留守廣陵的吳國大將朱瑾,徐大公子更是把之前的師徒之情忘得一乾二淨,根本談不上什麼尊重,他甚至因為忌憚朱瑾的實力和威望而準備殺了老朱。更有甚者,這個徐大公子還趁著朱瑾的愛妾來他府中串門把這個妹子給強行弄到自己的床上。
徐大公子的所為惹得廣陵城上下天怒人怨,被他強行往自己頭上戴了一頂帽子的朱瑾更是怒不可遏,於是不甘受辱的他便預謀殺掉徐知訓。當朱瑾把心裡的計劃告訴給吳王楊隆演時,天縱神武的楊行密的這個二娃竟然對徐知訓畏懼如虎,這個吳王根本不敢對徐知訓有任何的妄動之想。
在另一邊,因為忌憚朱瑾手中的實力,徐知訓決定將朱瑾調出廣陵去外邊當節度使,而朱瑾為了表示感謝特意在家裡設宴款待徐知訓。沒想到的是,徐知訓這個睡了人家女人事後也不賠禮道歉的豬腦子竟然還真的前來赴宴,結果他就此命喪黃泉。
朱瑾砍下這個徐知訓的腦袋,然後提著這顆首級去見吳王楊隆演,說他已經為吳國除去一大禍害。誰知道這個懦弱的吳王竟然轉身就跑,一邊跑還一邊說“什麼都不知道,你的話我一句也沒聽見。”
朱瑾本想以吳王的名義宣布誅滅奸佞以此鎮住徐知訓在廣陵城的爪牙,可如今楊隆演的表現讓他隻能絕望,他被氣得以頭撞柱!等他準備出宮時卻見大門已經關上,於是他翻牆而走,不幸的是他摔傷了腳,徐知訓的狗腿子們隨即朝他蜂擁而來,朱瑾自知已無活路而言,於是他仰天長嘯後拔劍自刎。
這時候就該輪到我們的天選之子登場亮相了。
時光荏苒,當年的小乞丐在徐知訓死的這年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史稱其身長七尺,廣顙隆準,為人溫厚有謀,用現在的說法這就是一個才德俱佳的高富帥。徐知誥對自己的養父徐溫不但恭敬孝順,而且為人謹慎不輕浮,相比之下徐溫的幾個親生兒子則讓他很是煩心。他經常當眾對自己的兒子破口大罵,你罵就罵唄,可罵這些兒子的同時他還要捎帶上表揚一下徐知誥。長此以往的結果可想而知,徐家的兒子們恨死了這個外來戶,其中猶以徐家大公子徐知訓為最甚。
史料裡記載了兩次徐大公子密謀殺掉徐知誥的事件一次是徐大公子請眾兄弟請喝酒,但他在暗中卻埋伏刀斧手準備伺機而動。還是那句話,天選之子徐知誥怎麼可能這麼窩囊地死去?當時的行酒吏刁彥能在給徐知誥倒酒時以指甲掐其皮肉,徐知誥瞬間頓悟,於是找機會溜走逃過了一劫。
另一次則是徐知誥從自己的轄區潤州到國都廣陵公乾,徐大公子又請喝酒。這一次還是老套路,不同的是老天爺派來的救兵換人了,這個人叫徐知諫,是徐溫的第四子。這個人心性淳厚,也欣賞和敬佩自己的這個非血親的兄長,他在席間用腳踩徐知誥示意他快離開。得知其逃走之後,徐大公子命人前去追殺,可笑的是他派出去的這人就是上次救了徐知誥一命的刁彥能,結果自然是不言而自明。
上麵說到徐知誥當時所管的轄區是潤州,這不是他養父徐溫的老巢嗎?沒錯,但徐溫因為他的這個養子把升州(今江蘇南京)治理得為富一方,於是他就很不客氣地把徐知誥的地盤給占了“好兒子,咱父子倆換個地方住,你把升州給我,你去潤州吧!”
在得知徐知訓在廣陵被殺的消息之後,駐軍潤州的徐知誥就緊急帶兵殺入了廣陵並把徐知訓的一切權力和地位都給臨時接管了過來,而徐溫也默許了此事。徐知誥采取了與徐知訓完全不同的執政方針,具體的政策就不說了,如果說之前徐知訓把廣陵搞得是民怨沸騰,那麼在徐知誥的精心治理下則是民心儘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儘管徐溫才是吳國這個時候的真正掌權者,但人心卻已然被徐知誥所儘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順便補一個事。徐知誥進入廣陵之後把朱瑾的全家都給抓了起來,結局沒得說,隻能是全部砍頭。我們也彆在這種情況下說什麼法製,說這個就顯得天真了。臨刑前,朱瑾的夫人在刑場號啕大哭,他的一個小妾卻大聲說道“夫人彆哭,哭也沒用,我們馬上就能和老爺團圓了。”
於是,朱夫人這才止住哭泣,引頸就戮。我不知道朱瑾的這個小妾是不是之前被徐知訓淩辱的那一個,但不管是與不是,這個女人都值得令人敬佩。
公元919年,在各方勢力的慫恿下,那個窩囊廢楊隆演正式稱王,他也隨即任命徐溫為吳國大丞相,徐知誥則被封為尚書左仆射、參知政事兼知內外諸軍事。稱王後的第二年,楊隆演在長期的驚恐和抑鬱中英年早逝,其年僅僅二十三歲。
很抱歉!我其實不該稱呼他為窩囊廢,這個在十一歲時就承襲王位的少年自打他登上權力巔峰的那一天起就是他悲慘命運的開始,這是多麼的諷刺。從此,他成了一隻被關在籠子裡的地位尊貴的小鳥,直到他臨死之時都處在權臣的欺辱或壓製之下。
彆以為徐知誥是什麼吳國的忠臣,這種想法太天真,換了任何人在徐知誥的那個位置都不能改變楊隆演的命運。在徐知誥進入廣陵之後,小楊同學唯一得到的隻是之前在徐知訓那裡所不曾有過的一份尊重,但他還是一隻籠中鳥。
漢獻帝劉協與他的命運類似,但劉協活了五十多歲,而小楊抑鬱而死的時候正值其大好的青春年華,可是誰又敢說劉協就一定比他幸運呢?難道就因為活得久?可這樣的人生真的是越長久越值得慶幸嗎?雖然說螻蟻尚且偷生,可螻蟻偷生至少有自由可言,而楊隆演呢?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能夠要求他有什麼剛烈勇武之氣嗎?他不過世間一凡人耳,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和地域裡,真正被上天眷顧的人叫做徐知誥。
南吳宣帝,悲哉!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