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登基稱帝之後,趙匡胤改封柴榮的兒子柴宗訓為鄭王,柴榮的遺孀符太後被尊稱為“周太後”(此人的另一重身份是趙光義的大姨子,趙光義的繼室符氏正是她的妹妹)。對於後周的三名宰相,趙匡胤全部予以留用甚至是繼續官居原職宰相範質依前守司徒兼侍中,王溥守司空兼門下侍郎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仁浦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令、中書侍郎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可以說,整個朝廷除了皇帝換了人,彆的地方幾乎一點也沒變。為了凝聚人心,趙匡胤甚至還給已經死去的韓通追官為中書令,然後下令對其予以厚葬。
當然,對於武將裡的擁戴之臣趙匡胤自然也得大加封賞石守信被加封為歸德軍節度使兼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高懷德加封為義成軍節度使兼殿前副都點檢,張令鐸加封為鎮安軍節度使兼馬步軍都虞候,王審琦加封為泰寧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張光翰加封為寧江軍節度使兼馬軍都指揮使,趙彥徽加封為武信軍節度使兼步軍都指揮使。此外,諸如李繼勳、慕容彥釗、韓令坤等禁軍高級將領也一同被加官進爵,全國各地的領兵將領也相應地一並加官。總之,新皇登基,恩澤天下。至於趙普這種近臣以及趙光義這等皇親,趙匡胤則是選擇暫時先不急著給他們封官,一堆親近之人當中他唯獨隻是在第一時間將自己的母親杜氏給封為了皇太後。
一通吹吹打打地好生熱鬨了一番之後,駐守鎮州(今河北正定)的郭崇向朝廷奏報遼國和北漢的聯軍已經在正月二十九這天退兵而還,趙匡胤不由得長出一口大氣,新生的宋朝所麵臨的外患就此算是解除了。更讓趙匡胤感覺意外的是,對於的他登基稱帝,各地手握重兵的將軍們竟然都表現得非常乖順。無論是駐守揚州的李重進還是移防澶州的張永德,抑或是駐守各個邊地的節度使,這些人都在朝廷的宣諭詔書以及各種加官進爵和封賞麵前都跪拜行禮,也就是說他們承認了趙匡胤的皇帝身份。
趙匡胤對此自然是喜不自禁,但他也深知這些將軍們並非是真心對他心服口服。他們這個時候之所以選擇臣服無非就兩個原因,其一就是趙匡胤的手裡掌握著全國戰力最強的禁軍,其二就是在全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忠實於趙匡胤的將領在鎮守一方,這些人或是趙匡胤的結義兄弟或是他曾經的部下。如果這時候有哪個地方軍閥敢於單獨跳出來對著趙匡胤扯出“剿滅國賊”的大旗,那麼他絕對會被趙匡胤瞬間就給滅掉,這世上沒人會那麼傻。再者說,舉兵起事這等乾係重大的事絕非兒戲,從起心動念到最後付諸實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所以趙匡胤現在可不敢說他已經坐穩了身下的這把龍椅。
果不其然的是,在四個月後,趙匡胤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駐軍潞州(今山西長治)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在猶豫了很久之後終於還是在北漢皇帝劉鈞的慫恿和煽動下舉起了反旗。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讓趙匡胤感到擔心的是駐守揚州的李重進這老小子竟然也跟李筠勾結到了一塊兒。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反對者們知道與趙匡胤單打獨鬥不行,於是他們開始組團反抗。李重進派遣自己的親信翟守珣帶著密信前去潞州聯絡李筠意圖南北共同舉事,可惜的是,這個翟守珣直接到開封去見了趙匡胤,李重進就這樣被自己的親信給賣了。
趙匡胤可不想兩線作戰,他將翟守珣放了回去並讓其暫且穩住李重進,然後他派遣石守信和高懷德率兵即刻前去剿滅李筠。李筠這隻出頭鳥必須要儘快打掉,如此才能確立他的威望,才能殺雞儆猴。為此,趙匡胤隨後又派慕容延釗和王全斌這兩員悍將率軍跟上石守信和高懷德。在派出了這樣的超豪華陣容前去平叛之後,趙匡胤還是覺得心裡沒底,為了必勝,他決定禦駕親征。
可以說趙匡胤這次是殺雞用了牛刀,而他現在也終於明白了柴榮為何之前每次打仗幾乎都要禦駕親征。作為皇帝,這個國家的一切就都是他的,將軍和士兵們可以打敗仗,可以換老板,可當皇帝的人不能打敗仗,更不可能換老板。趙匡胤的老媽杜太後在得知兒子當了皇帝之後所說的那句話可謂是精辟至極“做天子固然可喜,可一旦掉下去了再想當個普通的平民老百姓都是不可能的。”
趙匡胤這次必須要贏,而且要快,否則李重進一旦在南邊起事他就會麵臨腹背受敵的危險,假如到時候其他地方再來一場舉兵反叛,那他基本上可以直接躺下等死了。然而,這一場平叛之戰打得卻是異常艱辛,李筠沒有選擇固守潞州,而是主動出擊,但終究還是實力決定了一切。李筠被宋朝的大軍圍困在了澤州,但他仍然選擇寧死不降,宋軍圍攻了十多天後澤州還是沒有打下來。
就在趙匡胤開始變得有些暴躁的時候,禁軍控鶴軍左廂都指揮使馬全義說他願意帶領一支敢死隊強攻。馬全義也真的堪稱是個超級猛男,在趙匡胤乃至是全軍將士的集體注視下,馬全義拔出了他的刀,然後一聲大喝帶著人就朝城牆猛衝了過去。麵對城牆上射過來的密集箭雨,一馬當先的馬大俠毫不畏懼,即使是身中數箭他也毫不慌亂,他順手把箭拔了出來然後繼續登城。這支敢死隊也確實戰力驚人,再加上有馬大俠這樣的長官親自帶頭衝鋒,這支不計生死的敢死隊最後成功地地爬上了城牆並與守城的士兵絞殺在了一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見此情形,城下觀戰的宋軍個個都摩拳擦掌就等一聲令下全部壓過去。可是,他們哪裡會想到他們的這位皇帝陛下其實比他們還要心急。趙匡胤來不及下達任何的命令,他直接就像一個普通大兵一樣衝了上去!
這一刻趙匡胤忘記了自己的皇帝身份,他變成了當年獨入十萬人軍陣擊殺皇甫暉時的那個後周大將趙匡胤!
皇帝陛下已經親自衝鋒了!柴榮當年在高平之戰時也不過是以皇帝之尊到陣前去督陣,而趙匡胤則是直接舉刀殺了過去!宋軍的將士們瞬間像是集體喝了一碗雞血似的沒命地往城牆上爬——澤州城就這樣被攻破了!
李筠也算是一個漢子,在失敗麵前,他選擇了投火自儘。想想他這又是何必呢?好好當趙匡胤的順民難道不好嗎?請不要說他是周朝的忠臣,如果他是,那麼他就不會勾結周朝的世仇北漢,更不會接受北漢皇帝劉鈞的冊封成了北漢的西平王。
前後用時兩個月,李筠終於是被滅了,事實證明趙匡胤手底下的這支禁軍的戰鬥力在國內確實是首屈一指。這一仗也把那些心懷不軌的人給暫時震住了,可這也讓一些人更加的害怕了,比如此時駐軍陝州的袁彥。
袁彥也是先朝的元老,更是趙匡胤的前輩,他的資曆可比趙匡胤深太多了,而且在趙匡胤當皇帝之前他倆之間就鬨出過不愉快。在趙匡胤登基之後,袁彥更是心裡害怕得要命,他生怕趙匡胤會打擊報複他,於是他自趙匡胤稱帝之後就在暗中開始整軍備戰。他倒不是想主動叛亂,他這樣做隻是為了在趙匡胤將來揍他的時候可以讓自己更扛揍。
趙匡胤事實上就沒想過要拿這個袁彥怎麼樣,可得知這人在整軍備戰還是讓他心有不安。他首先想到的是招撫袁彥,實在不行再給袁彥送大棒子過去。他再次想到了一個人,這人就是曾經膽敢孤身進入朝堂向後周的滿朝文武大臣宣告他趙匡胤已經當皇帝了的那個人——潘美。趙匡胤派潘美去給袁彥做監軍並向袁彥表明當今皇上絕不跟他計較之前的那些恩怨。潘美果然沒有辜負趙匡胤的期望,他憑借一張嘴竟然說服了袁彥還把袁彥帶到開封來朝見趙匡胤。
趙匡胤心中的這一塊石頭終於是落了地,曆史也將很快證明袁彥此時的歸附對趙匡胤有多麼的重要,因為這時候的李重進已經把他的刀子給磨亮了。
九月,李重進的反旗終於是立起來了。遺憾的是,他錯過了最佳的起兵時機,等到他準備妥當,趙匡胤這邊也準備好請他喝幾壺了。李重進那邊剛一舉兵,趙匡胤這邊就派石守信和王審琦為正副統帥、李處耘為監軍率領大軍前往揚州平叛。事實證明,李重進還真的讓趙匡胤高看他了,這人最多就是一個將才,是一個出色的先鋒大將,你叫他去攻城拔寨他絕對是個好手,可如果讓他做統帥卻隻能是個飯桶——已經舉起了反旗的他竟然傻傻地待在原地等著趙匡胤派兵過去打他。趙匡胤當然要給他這個麵子,於是他再次禦駕親征。
兩個月之後,趙匡胤親率大軍抵達揚州城下,李重進選擇了頑抗,趙匡胤隻好命令攻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宋軍隻用了一天時間就攻破了揚州,李重進和李筠一樣選擇了在城破之時縱火自焚。李煜
李重進這一死,之前還想著要趁亂打劫的南唐就此老實了,李璟派人帶著大量的金銀以及犒軍物資過了長江來向趙匡胤表示祝賀。表麵上看李璟此舉是在延續之前對柴榮的恭順,實際上他這是害怕了,因為此時宋軍裡的好多將領都勸趙匡胤趁著軍威大盛之勢渡過長江攻滅南唐。不過,趙匡胤沒有同意。他登基還不滿一年,這一年他平定了兩場叛亂,如果他再大規模舉兵攻打南唐,那這一仗又會打多久?如果戰爭長期耗下去,宋朝背後的北漢和遼國以及西邊的後蜀會不會趁火打劫?國內的那些麵服心不服的節度使會不會突生野心?
還是見好就收吧!作為曾經在賭場上的一條好漢,趙匡胤深諳賭博之道。他這一年已經贏得夠多了,他贏得了皇位,贏得了兩場平亂戰爭,而且這些都顯得是那麼的順風順水,他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強力的抵抗。在人生的這場賭局裡,不懂得克製的人永遠無法成為最後的贏家,輸慘了的時候懂得克製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而在贏瘋了的時候懂得收手要比前者更為可貴。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