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攻太原的軍隊派出去了,打援的任務也分派下去了,接下來趙光義就該坐在他的金鑾寶殿上等待勝利的戰報了吧?按理說應該是這樣,但誌向遠大且雄心勃發的趙光義不想這樣,他接下來的決定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他下詔自己要禦駕親征!
已經基本上做到了全國一統的宋朝以自己幾乎所有的精兵強將去打一個小小的北漢竟然需要皇帝陛下禦駕親征?這已經不是殺雞用牛刀了,而是殺雞用大炮。當時的大臣想必都不知道趙光義為何要如此,而趙光義也不會說,因為這裡麵有他的一個天大的秘密,這個秘密一旦在這個時候說出來將會壞掉他的大事,所以他絕不能說——至少現在他不能說。
對於趙光義這個決定肯定是有人強烈表示反對,尤其是他的宰相集團,但這事在史書裡沒有記載,而作為一個強勢的帝王,某件事一旦下定了決心他就一定會去做。皇帝禦駕親征這種事其實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五代的皇帝幾乎都是刀槍劍戟裡摸爬滾打出來的,上戰場實在是不值得大書特書,可趙光義不一樣。他是一個標準的文人,儘管他沒少殺人,可在戰場上殺人與他運用權謀之術殺人有著天壤之彆,但他不管這些,他隻知道自己的內心迫切地想要去體驗一把在金戈鐵馬的戰場上與敵人正麵對決並最終戰而勝之的快感。
說到底,趙光義還是太想超越他的那個在戰場上神武天縱以及在宋朝建立之後拓疆萬裡鯨吞數國的哥哥了。在自己哥哥的這些功績麵前,趙光義無疑是自卑的,雖然繼位之後他在皇帝這個位置上的表現可以說是近乎於完美,可暗地裡指不定有多少人在嘲笑他隻是一個站在哥哥肩上摘桃子的小弟弟。就連趙匡胤當皇帝這事都被後世的無數噴子和道德帝指責了千年之久,趙光義自然更是難逃此劫,所以他必須要用實際行動去堵住那些人的大嘴。
心思敏感的趙光義當然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兒,相比他的哥哥,他的差距也就剩下建功於沙場。如果他能禦駕親征並就此覆滅連柴榮和趙匡胤都奈何不了的北漢,那麼又有誰還會嘲笑他隻是個軍事理論家和超級軍事發燒友呢?到了那個時候,他以一統天下之功矗立在這人世之間,那他的曆史地位又該提升到何等的高度呢?會不會就此超過鋒芒畢露的五代第一大帝周世宗乃至是超越他的哥哥宋太祖呢?如果再更進一步,他收複了燕雲十六州並降服了遼國,那他會不會因此而與偉大的秦皇漢武以及天可汗唐太宗並肩而立呢?
想及於此,趙光義不禁興奮得手腳發顫,但皇帝親征,那麼又該由誰來留守國都呢?趙匡胤親征之時,留守京師的任務交給了時任開封府尹兼晉王的趙光義,如果照此舊例,那麼這個重擔就該由現在的開封府尹兼齊王趙廷美來肩負,而趙光義最初也是這樣安排的。就在趙廷美心裡美滋滋地準備應承下來時,他的幕僚、開封府的判官、同時也是已經故去的前參知政事呂餘慶的弟弟呂端卻極力建議趙廷美不要答應此事。
呂端這個人雖然外表是一個五大三粗甚至是一個極度富態的大胖子,但他的內心卻是細膩如絲,他早就看穿了趙光義這個人生性多疑的本質。於是他對趙廷美直言道“陛下外出征戰,大王的身份又如此敏感,我建議你應該請求隨行侍駕,留在京師對你而言絕非什麼好事。”
經過呂端的一番好生分析和提醒,趙廷美隨即進宮麵見趙光義並請求與其一道北上。事實果然如呂端所料,趙光義對弟弟的請求欣然應允。
除了趙廷美,此次與趙光義同行的還有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另外還有宰相薛居正以及前宰相趙普等重量級人物,甚至連錢俶等人也都跟著一道隨行。更不可思議的是,趙光義還把趙匡胤的那位早已不識刀兵的好兄弟石守信也給請出來重新帶兵。幸虧李煜去了西天取經,要不然他這次也鐵定跑不了。
可以說,趙光義將宋朝舉國的重臣和精英都帶走了,能說的,能寫的,能謀的,能打的,這些人他都帶在了身邊。如此安排實在是令人費解,但同時也很容易理解趙光義的皇位是怎麼來的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一旦他征戰在外出點意外,那這些人如果留在京城指不定會搞出什麼亂子來,尤其是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以及這些年被他打壓得連頭都抬不起來的宋朝開國宰相趙普。可是,把這些人帶在身邊他就不會有什麼可擔憂的,如果這次上戰場真的有什麼意外發生,那就要死一起死,反正就是不能便宜了這些人。不過,趙光義這樣安排也或許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他絕對相信此戰可以馬到功成,他根本就沒想過自己會铩羽而歸。
最終,趙光義下令自己親征期間由另一位宰相沈倫代理開封府尹並留守京城主理國家政務,宣徽北院使王仁贍為大內都部署,樞密承旨陳從信為副都部署,此二人則是負責皇城的防務。做好了這些安排後,趙光義於公元979年2月正式從開封出發開始了他的禦駕親征之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次親征趙光義從開封帶出了十萬由趙匡胤親手調教出來並且已經養精蓄銳快三年的禁軍作為他的保鏢,侍衛馬軍都虞候米信、侍衛步軍都虞候田重進任行營指揮使統領全軍。為保絕對的必勝,也為了打出如曹彬所言的摧枯拉朽之勢,趙光義再又先後數次下詔征調河南、河北、山東、甚至是陝西京兆府(今陝西西安)的共計數十州的軍隊一起向太原進發,這幾乎就是征召了黃河兩岸的所有宋朝軍隊一同參戰。一時間,整個中原地區都隨處可見一隊又一隊的宋軍如餓虎撲食一般地向太原方向急速開進。
三月,趙光義的親征大軍到達鎮州(今河北正定縣)。在這裡,趙光義做了一件至少讓我個人非常費解的事,他在這裡整整停留了四十二天。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鎮州臨時性地當了一回宋朝的首都,從全國各州彙聚而來的需要由皇帝陛下親自批示的公文以及前方的戰報都經由驛馬飛速傳送至這裡。
也就是在這個地方,趙光義不斷地向前方負責清掃太原外圍的宋軍發出攻擊指令命郢州刺史尹勳攻隆州,命鎮州馬步軍都監齊廷琛、洛苑副使侯美分兵攻盂縣,命六宅使侯繼隆攻沁州,合門祗侯王僎攻汾州,命淄州刺史王貴攻沁州,府州知州折禦卿、監軍尹憲分兵攻嵐州。
在宋軍強大的軍力和攻勢麵前,北漢的各地守軍根本無法抵抗這些如潮水一般向他們撲來的宋軍,宋軍真的做到了以摧枯拉朽的磅礴之氣在北漢境內對敵呈席卷之勢。北漢皇帝劉繼元本來還想讓各地守軍抵擋一陣,但見形勢如此慘不忍睹,他隻能下令太原周邊的軍隊有幾個算幾個趕緊躲到太原城裡來喘口氣,他要在城牆上跟趙光義的這幫氣焰囂張的大兵們一決雌雄。
好了,我們現在來看宋軍的兵力部署郭進領兵於石嶺關負責打援,潘美率領主攻軍團猛攻太原,其他各路的宋軍則是分彆攻擊太原外圍的北漢各個州縣,趙光義本人率領的十萬禁軍駐紮在鎮州總攬全局。那麼問題就來了,趙光義為何要停留在鎮州這個地方並且前後總共待了四十二天呢?
翻開地圖,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鎮州所處位置的微妙性,在這個地方趙光義的十萬大軍向西可威懾太原,向北則可震懾遼國的幽州。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趙光義的親征大軍在這個時候充當了一個總預備隊的角色。不過,這種說法其實有些勉強,攻打太原其實真的沒必要讓趙光義親自上陣,他之所以要賴在這個地方不動窩其實是因為他另有目的。
之前我一直想把趙光義心裡可能存在的那個瘋狂的計劃儘可能地往後拖一會兒再說,可現在如果不說就無法為他駐蹕鎮州的行為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他的那個瘋狂的計劃就是他這次親征不但要滅了北漢,而且還要北上一舉收複燕雲十六州,簡而言之,他這次要一口吃成個大胖子。他之所以在鎮州待了四十二天並非他的本意,也並非是鎮州這個地方有多麼的令人流連忘返,而是因為在他的原計劃裡太原應該在短時間裡就被攻下來,然後他將命令攻陷太原的潘美帶著大軍從北麵一路平推儘奪太行山以西的山後九州(燕雲十六州太行山以西有九州,以東有七州),而他自己的十萬大軍則負責從鎮州出發攻掠山前七州,然後兩路大軍最終在幽州城下勝利會師再一舉攻陷幽州。
當然,上述所言隻是我個人結合後麵的史實以及後來的雍熙北伐所做出的分析。我前麵說過趙光義的骨子是一個具有很強賭徒性格的人,而且他也熱衷於在賭桌上一把梭哈,要麼贏肥,要麼輸死。這次他帶著幾乎是宋朝的傾國之兵北上絕對不是為了要消滅一個小小的北漢,從一開始他就決定要實施那個潛藏在他心中多年的堪稱壯麗無比的夢想——他要通過一場超級戰役的勝利從而讓自己成為又一位千古一帝!
惜哉!
如果趙光義後來真的做成了這件事,那麼毫無疑問他將是宋朝曆史上最為偉大的皇帝,他的哥哥在他麵前也得相形見絀,他的那些被後人所詬病甚至是譴責和謾罵的破事也將被他神聖的光輝所掩蓋,正如後世的人提到李世民首先想到的指定是貞觀之治或是滅亡東突厥,而不是什麼玄武門之變或收攬弟媳。
遺憾的是,趙光義的如意算盤從一開始就沒有打利索。潘美等人圍著太原打了兩個多月也沒能攻下太原,於是乎趙光義這才不得不改變計劃親自帶著大軍離開了鎮州前去太原搞定北漢,而這一變動徹底打亂了他的原計劃,甚至為後來的高粱河之敗埋下了伏筆。
悲哉!惜哉!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