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泰山壓頂_北宋帝國興亡史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25章 泰山壓頂

第25章 泰山壓頂(1 / 1)

郭進死了,但在當時的宋朝遠征大軍裡人們都以為他是因惡疾突然亡故的,而對於郭進的死他們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悲傷難過,因為此時的他們正在太原城下與城樓之上的北漢守軍殊死搏殺。

太原城!固若金湯的太原城!堅不可摧的太原城!

幾個月時間過去了,潘美率領的宋朝百戰之兵圍著城牆四麵強攻但卻依然沒能啃下這塊硬骨頭。在明知遼國的援軍已經被宋軍大敗且再也不敢靠近宋遼邊境的絕境下,在整個北漢全境都在被宋軍如潮水一般吞沒的巨大震懾下,太原這座看似危如累卵的孤城卻在拚死抵抗,城中軍民大有與城池共存亡的必死之決心。

在翻閱史書並看到這個階段的史料時,我的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惑冒出來,那就是為什麼太原城的軍民會如此地頑抗到底?沒錯,我說的不單是北漢的軍隊,而是軍民,我沒有筆誤。事實上,當後來劉繼元都親自投降了之後城中的百姓還不肯投降,他們與進城的宋軍在城內展開了激烈的巷戰,而他們的武器甚至是磚頭和瓦片。

前有柴榮和趙匡胤,後有此刻的潘美以及很快將會趕來督戰的趙光義,這些人都在太原城下被搞了個灰頭土臉,前麵兩位甚至是抱憾終身。如果沒有城中百姓的同仇敵愾和鼎力相助,那麼太原的堅城之名是不會有的,至少會大打折扣。

那麼,這其中的原因在哪裡?因為劉繼元確實是個好皇帝,所以這些人甘願為他拋頭顱灑熱血以至於寧死不降?是因為宋軍太凶殘,他們的好多親人都因為宋軍的圍攻而慘死於城頭,所以要為他們報仇?還是說他們害怕宋軍一旦破城就會像野蠻的遼國人一樣在城裡大肆屠殺和搶劫,所以要拚死抵抗?思來想去我覺得這些理由都不成立,唯一能讓我信服的理由隻有一個那就是自李克用父子占據太原以來,這個地方已經被沙陀人統治了百餘年,而且自打後周建立以來太原的政權就與中原王朝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且常年處於敵對和交戰的狀態。

當初沙陀人進入山西幾乎是舉族遷入,而且這個地方在被李克用占據並主政以後幾乎就完全變成了沙陀人的地盤和家園。因此,百年以後這裡的民風民情會變成什麼樣也就不難猜測,所謂的同宗同種以及民族血緣根本無從談起,翹首以盼華夏一統對於太原的百姓而言更是無稽之談。沙陀人確實已經全盤漢化,甚至連姓名都改了,可這又能說明什麼?

在鎮州待了一個多月之後,眼見太原遲遲都不能攻下,趙光義被迫決定帶著他的十萬大軍親臨太原。這一路上,太宗皇帝的親征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將沿途所經過的北漢州縣全部蕩平,當趙光義到達太原時,除了汾州,北漢作為一個國家其地盤就隻剩下太原這一座孤城。即使如此,北漢也絲毫沒有投降的意思,就連趙光義親自寫給劉繼元寫的勸降書也被太原的守軍拒收。

既然勸降無望,那就隻有兵戎相見。在臨時的行宮裡稍做休息後,趙光義以皇帝之尊穿上了鎧甲並巡視戰場第一線。這一路上他走得是相當拉風,在他的身前是數百名威武雄壯且衣甲鮮亮的禁軍士兵,這些人一邊開路一邊將手中的刀劍拋向空中,然後紛紛躍起變換著花樣和姿勢地再又將其接住,簡單地說這就是在玩雜技。這一招當初趙光義在宮中接見遼國使者的時候就用過,他讓這些士兵在戰鼓的擂鳴聲中當眾給遼國使者在校場上表演這種雜技,史稱遼國使者不敢正視。趙光義當時的用意就是在向遼國展示宋朝的軍威,而他在太原城下再次表演這種行為藝術無疑也是在向北漢的守軍示威,而城牆之上的北漢人看到數百支銀光閃亮的刀劍在空中不停飛舞的場景時也是嚇得麵色慘白,按史料的記載就是——望之破膽。

正月出發,而現在馬上就五月了,潘美率領的攻城大軍已經在太原城下攻擊了數月之久卻毫無戰果。換了是彆的皇帝或統帥這個時候多半是暴怒不已甚至是要殺人立威以提振士氣,可趙光義卻不是這樣,他對前線將士這幾個月來的表現沒有半點的埋怨。在接見前線的主要將領時他對這些人隻有和顏悅色的勉勵和慰問,一個字的粗口和臟話都沒有。難道趙光義真的是心臟很大一點也不著急嗎?非也!

這就如同足球場上一支超級強隊與一支魚腩球隊進行的一場單場定勝負的淘汰賽,在圍著魚腩的球門進行了將近九十分鐘的狂轟濫炸之後,本來毫無懸念的較量非但沒有打穿對手反而在常規比賽時間即將結束的時候都還是一球未進,這事擱在強隊主教練或者老板的身上他能不急嗎?但著急有用嗎?向來注重風度的太宗陛下不過是在用另一種方式激勵和提升士氣而已。

皇帝陛下親臨一線慰問正在全力攻城的將士,這讓宋軍一時間軍心大振,但也有人擔心趙光義的安全勸他不要以身犯險,可趙光義的回答是“將士們正在浴血奮戰,朕怎可忍心坐而視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老大說了這樣貼心和感動的話,宋軍將士的士氣由此更加高漲,太原城開始承受幾個月來最為猛烈的攻擊,而且趙光義把他帶來的十萬禁軍也派上了戰場。至此,幾十萬的宋軍開始圍著小小的太原城交替全力猛攻。

宋軍這種攻擊的猛烈和慘烈程度單從一個事實上就能看出宋軍此時單單是配備了弓箭的士兵就達到了數十萬,在每次開始發起大規模攻擊之前,他們密密麻麻地列陣於城下蹲甲交射,太原城的城牆上刹那間就集滿了宋軍的箭矢,史稱太原城頭上的箭“矢集如蝟”。這場麵有多震撼從配備給宋軍士兵的箭矢數量上就能可見一斑,每次發起攻擊前宋軍得到的箭矢數量是幾百萬支,也就是說這幾十萬弓箭手每個人的箭囊裡至少有十支箭,而且他們得到的命令是必須將這些箭以最快的速度射完,務必要讓北漢人根本不敢把頭抬起來。對於北漢的守軍來說,這場麵何止是箭如雨下,這簡直就是比暴風雨還要狂暴無數倍的暴風箭,這就是現代戰爭裡的地毯式轟炸。

待到箭矢射儘,這些士兵扔掉手中的弓,然後操起大刀或是推著各種攻城的器械呐喊著衝向了太原的城牆。

在太原城西,這個由猛將曹翰負責的地界上,親赴前線督戰的趙光義親眼目睹了宋軍將士英勇攻城的場麵宋軍的一個軍校一馬當先率先爬上了城牆,隨即他舉刀接連將好幾個向他衝來的北漢士兵砍翻在地。激戰中,這位勇士雙腿中箭並且還被北漢人的手炮給擊中了麵部,他的牙齒也被打掉了兩顆,口中頓時鮮血直流,但他仍然帶領手下士兵在城頭上與蜂擁而至的北漢人拚死力戰。

眼見這些勇士深陷敵軍的圍攻並恐有集體隕沒於城上的危險,城下觀戰的趙光義立即下令鳴金收兵並派人掩護這些人撤退。隨後,他將那位在城頭上英勇殺敵且身受重傷的軍校召至身前大加讚賞,然後他親手賞賜給這個人一襲錦袍和一條銀帶以示嘉獎。

這個勇士是誰?他就是那位十年前在太原城下奮勇殺敵而被宋太祖趙匡胤特招為“禦馬直”並且還曾經將楊業打得大敗而逃的超級猛男、五代名將荊罕儒的從孫——荊嗣。當年的少年英雄現在已經是一個步入而立之年的軍校,但其勇猛善戰卻絲毫不輸當年。

幾天後,趙光義又來到了太原城南,這裡是彰德軍節度使李漢瓊的主攻陣地。趙光義在召見李漢瓊的時候照樣沒有絲毫的責備,還是對其各種慰問和勉勵,這讓宋軍的一代猛將李漢瓊當場羞愧難當,但也同時讓他變得怒不可遏。

走出營帳的李漢瓊瞬間就爆炸了,他決定以主帥的身份親自帶領士兵攻城。趙光義要的其實就是這個效果,但他指定沒想到李漢瓊會這麼生猛。當李漢瓊這個身著大將戰袍的人登上城牆的時候,北漢人一眼就看到了這條大魚,於是乎北漢人射出的箭矢像蜂群一樣地向他撲來,李漢瓊的頭盔被射得一陣叮當亂響。奮戰之中,宋軍的這位節度使大人先是傷了手指,繼而又身中數創,但他仍然率部力戰。趙光義可不想讓這位忠勇無比的大將當場報銷,於是他下令李漢瓊趕緊撤下來,然後他還在軍帳裡親自為李漢瓊敷藥治傷。

做完了這些,趙光義還想去前線慰勞正在冒死攻城的將士。這時候,早已被趙光義的舉動感動得一塌糊塗的李漢瓊說什麼也不讓他去冒險,這位鐵骨錚錚的硬漢淚眼婆娑地對趙光義勸說道“太原城馬上就要頂不住了,這也是北漢人反抗得最激烈的時候,前線矢石如雨實在是太危險了,陛下怎可以萬乘之尊親身赴險地?陛下你如果非要去,那臣現在就死在你的麵前!”

在李漢瓊的“死諫”之下,趙光義這才作罷。不管趙光義是不是在作秀,但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宋軍的軍心和士氣都被他的這些舉動給提升到了峰值。

這時候不僅僅是先期到達太原的宋軍在不計生死地攻城,就連跟隨趙光義一起到達太原的禁軍也是來之即戰且勇不可當。禁軍馬軍都軍頭輔超在攻城時先後受傷十餘處,簡單回去包紮了一番之後他再次返身加入衝鋒的隊伍,鏖戰中他再又先後身中八箭仍然不肯退出戰場。趙光義同樣賜予他錦袍銀帶以示嘉獎,另一個禁軍裡的猛人就是位大人物了——禁軍鐵騎軍指揮使呼延讚。作為禁軍的高級將領,他親自帶領手下將士攻城,而且還是親自攀登城樓,在北漢人瘋狂地反撲之下,他先後四次從半空中墜下,但他仍舊在城下激勵部下奮力攻城。

正是在這樣的一種軍心群情激憤的狀態下,趙光義向宋軍下達了必殺令,他命令全軍將士從此以後不分晝夜輪流猛攻太原城。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逍遙誰得知 噓!她在囤貨等末世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蓮花樓之並蒂蓮 雲起鳳禾 人在奧特:從海帕傑頓幼蟲開始 盜筆,誰叫我厲害呢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愛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國你哭什麼? 我在修仙界養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