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同命相連_北宋帝國興亡史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44章 同命相連

第44章 同命相連(1 / 1)

瓦橋關戰役結束之後,宋遼兩國在邊境上仍然是時常爆發小規模的軍事衝突,但這並不是讓此時的趙光義感到最心煩的事,他如今所麵臨的困擾遠可不止如此。

首先讓趙光義感到窩火的就是他在高粱河之戰裡所受的箭傷,此次雄州之戰時他再度禦駕親征的長途顛簸讓他的傷勢再度複發。根據後來宋神宗對他的臣子們的爆料來看,趙光義在高粱河所受的那兩處箭傷很有可能是導致後來趙光義死亡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這倒不是說那箭頭上麵有毒,如果是這樣的話,趙光義早就死了,而是說他當時的箭傷因為天氣和長時間沒有得到及時處理的原因而導致了某些身體機能上的損傷和病變。

在《默記》的記載裡,宋神宗當時的原話就是“太宗自燕京城下軍潰,北虜追之,僅得脫。凡行在服禦寶器,儘為所奪,從人宮嬪儘陷沒。股上中兩箭,歲歲必發,其棄天下竟以箭瘡發雲。”

宋神宗的這句話無疑就是說趙光義的箭傷每年都會複發,而他也是因為箭傷複發才導致其最後的駕崩而去。這也就讓我們不難想象趙光義每次箭傷複發之時心裡有多難受,因為這意味著他開始在死亡線上掙紮,可是他不想死啊!

幽州未取,遼國未滅且還那麼猖狂,而且他更擔心的是自己一旦死了,那麼他這皇位該由誰來繼承?趙匡胤僅存的兒子趙德芳嗎?他的三弟趙廷美嗎?還是由他自己的兒子來做這個皇帝?這本是件沒有爭議的事,自古以來除非是遇到特殊情況,否則皇子繼承皇位都是理所應當且自然而然的事,可偏偏宋朝的第一次皇位更替就是個特殊情況,不是父死子繼而是兄終弟及。

如果趙光義此時沒有受到傷病和死亡的威脅,那麼這個問題不會困擾他,畢竟這時候的他還正值壯年,可對於一個正在死亡線上掙紮的皇帝來說,皇位的繼承問題就是他所麵臨的一個極為迫切的事。在這種事情上,彆的皇帝隻會為了該立哪個兒子而發愁,但趙光義卻不是這樣,他所麵對的局麵要複雜得多,他的侄兒、他的弟弟、他的兒子,這些人都具備成為儲君的理由和條件。

就是在這種背景和局麵之下,一件讓遠在冥府裡的趙匡胤想要放聲大哭的事情發生了——公元981年3月,趙匡胤在這世間僅存的兒子、宋朝的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趙德芳追隨自己父親和兄長的腳步突然在京城死亡,年僅二十三歲。

趙德芳的死在史書的記錄裡非常簡略,甚至連個死因都沒有,留下的隻是眾人的無儘猜測。關於此事,當時幾乎所有人的手指都指向了趙光義,就連趙光義的弟弟趙廷美在突然得知趙德芳的死訊之後都開始惴惴不安,他開始擔心自己的二哥下一步會對他動手。

這事換了任何人身處趙廷美的位置都不可能不擔憂,本來趙光義就是在一片質疑聲中登基,而在他登基之後又讓趙廷美當了親王並兼任開封府尹。這在當時被人解讀為趙光義是準備在自己百年之後傳位於趙廷美,而繼續保有皇子而非皇侄身份的趙德昭和趙德芳則是皇位的第二和第三順位繼承人。現在擺在趙廷美眼前的事實就是——趙德昭和趙德芳在相隔不過一年多的時間裡相繼離奇死亡,那麼你趙廷美又有什麼理由堅信自己不會步自己的兩個侄兒的後塵呢?

說句心裡話,有哪個皇帝不希望由自己的兒子來繼承皇位?趙光義如果要想實現這個目的就得踢開路上的絆腳石,現在這條路上的絆腳石已經被他踢掉兩塊了,僅存的那一塊就是趙廷美。如果換了你是趙廷美,你現在能不驚慌嗎?你能不害怕嗎?要知道那個想讓你死的人可是當今的皇上,他想讓你死不過是其一念之間的事。可是,這些都是猜測,就連趙廷美也拿不出趙光義害死侄兒的真憑實據,但為了自保他的心裡開始有了想法。也就是說,這時候表麵上趙氏皇族看似一團和氣,但實則卻是暗流湧動且彼此間心生嫌隙和猜忌。

趙廷美開始為自己的性命而憂懼之時,剛剛死了侄兒的趙光義其實日子也不好過。人們明麵上不敢說,但私底下好多人都認定他是導致兩個侄兒死亡的元凶,這些流言和猜測趙光義不可能毫不知情。退一萬步說,就算這兩件事他是清白的,可畢竟人言可畏,如此他又怎能安生呢?

緊接著趙德芳之死所發生的事就是宋軍在交州慘敗且侯仁寶被殺,這又是讓趙光義大為光火的一件事。堂堂天朝上國竟然被一隅蠻夷給欺負得顏麵無存,趙光義能順得下氣嗎?這兩件事都是發生在這年的三月,而在三個月過後,另一件讓趙光義感到痛心的事發生了——宋朝的大宰相薛居正死了。

很難說薛居正的死對趙光義的打擊有多大,但作為趙光義登基之後雷打不動的東府首相,薛居正對趙光義以及對整個宋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相空缺,那麼該由誰來接任呢?這是擺在趙光義麵前的另一個難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也不清楚趙光義是怎麼想的,就是在這個時候他思索再三還是決定要對遼國大舉用兵。他秘密派人前去聯絡已經被遼國滅國數十年之久的渤海國宗室成員並約其與宋朝一同夾擊遼國。想法很美好,但人家根本沒有搭理他,當然,這很有可能是對方沒那個膽也沒有那個實力,更是對趙光義本人沒有信心。

就在趙光義為此事而鬱悶不已的時候,被他所倚重的北方邊關大將、宋朝的彰德軍節度使兼滄州都部署李漢瓊又死了。值此即將興兵北伐之際卻損失一員邊關大將,向來迷信的趙光義視此為不祥之兆。如此連續幾盆涼水澆下來,趙光義也就此斷了再次出兵伐遼的念頭。

瓦橋關大敗、箭傷複發、趙德芳之死、交州慘敗、宰相薛居正去世、大將李漢瓊亡故,這大半年所發生的諸多糟心事對於趙光義而言實在是有些流年不利。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不如意,趙光義為此而焦頭爛額。

趙光義的日子現在不好過,而此時在開封城裡有一個曾經威風八麵地站在帝國權力場頂端,但如今卻飽受政敵欺淩的花甲老人與他也是同命相連,這個人就是大宋帝國曾經的獨相、如今的太子太保趙普。

自打趙光義登基之後,趙普就主動申請到開封城裡來接受曾經的政敵、如今的皇帝陛下趙光義的“監管”。平心而論,趙光義對趙普還是念了一些舊情,他此後沒有再對趙普進行迫害和打壓,隻是剝奪了他的官職和實權讓他做了一個沒有太子可保的“太子太保”。這也算是準備讓趙普安度晚年了,可是趙光義放過了趙普並不代表趙普曾經的那些政敵也打算放過他。

政治鬥爭是殘酷的,有時候更是你死我活的生死較量。彆的人不好說,此時大宋的另一位宰相盧多遜肯定是特彆認同這種觀點。

在盧多遜的眼裡,你趙普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你當了十餘年的獨相,你的門生故吏遍布京城內外,朝中的大臣好多都是你的故交或曾經的下屬,你這樣的人不死我盧多遜實在是睡不安生。既然我們已經是死敵了,那我就肯定要想辦法搞死你才行。

遺憾的是,儘管盧多遜是趙光義曾經的政治盟友以及現在的寵臣,但趙光義對繼續打壓趙普沒有興趣,於是盧多遜隻能是另想辦法。無奈的是,趙普在這幾年裡一直都是低調做人,隻為求個自然死亡,盧多遜想整他卻找不到任何的把柄和借口。對於皇帝想保的人,盧多遜要想整死這人必然要煞費一番苦心才行。眼見不能對趙普直接下手,盧多遜隻好隔山打牛,恰好侯仁寶給了他這樣的一個機會。

關於侯仁寶的事,我們在前麵已經說了。可以說盧多遜在侯仁寶之死這件事上是絕對脫不了乾係的,是他把侯仁寶貶到了偏遠的嶺南之地且九年之內都沒有獲得調任或升遷,又是他斷了侯仁寶的回京之路並間接導致其最後被殺於交州境內的支棱江。盧多遜這一係列的組合拳雖然是打在了侯仁寶的身上,但每一拳無疑都是痛在趙普的心裡。如果說侯仁寶作為趙普的妹夫其悲慘際遇還不至於讓趙普痛徹心扉,那麼盧多遜對趙普的兒子趙承宗的所為就讓趙普不得不勃然大怒繼而決定為了自保而被迫做出反擊。

說到這事,我們還得從趙承宗娶妻這事說起。趙承宗這時候在潭州(今湖南長沙)做知州,而他的新娘子可是大有來頭,她是宋朝的燕國長公主(趙匡胤的妹妹)與宋朝的武勝軍節度使、冀國公高懷德的女兒。

趙光義下旨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給了趙普的兒子,這是一件讓人很費解的事,打壓並冷落了趙普這麼多年之後他為什麼會對趙普釋放出如此大的善意?這裡麵應該是大有文章的,結合不久之後他主動找趙普談話可以推斷他這樣做就是為了示好趙普繼而打算讓趙普為己所用,他想讓趙普這個曾經的帝國宰相來為自己擺脫當前這內外交困的處境。

趙承宗成婚的這個時間點應該是在這年的八月,但新婚還不足一個月小兩口就麵臨著分離,這背後搗鬼的人就是盧多遜,他動用手裡的行政權催促趙承宗趕快離開京城回到潭州去。趙普已經老了,他多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借著這次跟皇家結親的機會留在京城做官,可盧多遜這樣做無疑就是想要讓趙普孤獨終老。

這一舉動把趙普給徹底激怒了你盧多遜實在是欺人太甚,我都這樣了你還是不肯放過我。你剛剛整死了我的妹夫,現在又想打我兒子的主意,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對我動手了?你這是不把我搞得家破人亡不肯罷手嗎?既然如此,老夫也就隻有跟你拚了這條老命了!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逍遙誰得知 噓!她在囤貨等末世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蓮花樓之並蒂蓮 雲起鳳禾 人在奧特:從海帕傑頓幼蟲開始 盜筆,誰叫我厲害呢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愛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國你哭什麼? 我在修仙界養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