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不死傳奇_北宋帝國興亡史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60章 不死傳奇

第60章 不死傳奇(1 / 1)

站在純軍事的角度上來說,銀州陷落的前後過程可以說是一次堪稱經典的奪城之戰,李繼遷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一座州府級彆的城池,這讓他以及他的隨從們是信心大漲,而成功誅殺曹光實也讓他們因為地斤澤慘敗而產生的心理陰影就此消散。這還沒完,李繼遷接下來的行動才是真正地彰顯了他傑出的軍事和戰略眼光。

占據銀州之後的李繼遷將自己的下一個目標鎖定在了銀州西南方向數百公裡之外的會州(今甘肅靖遠境內)。清朝的史學家吳廣成在《西夏書事》裡對會州的戰略位置做了相當準確且透徹的論述會州地居四塞,銀、夏有警,秦、涇援師皆得赴此。

翻開地圖,會州的東北方向是宋朝防禦河西回鶻諸部東進的邊關重鎮靈州(今寧夏寧武),它的東南方向則是宋朝防禦吐蕃諸部東進的邊關重鎮秦州(今甘肅天水),而它的東北方向偏東的地方正是黨項人經營數百年的定難五州。簡而言之,會州就是宋朝設置在番漢交界地帶的一個軍事物資和後勤輜重的中轉站和輻射中心。它地處東邊的黨項、西邊的吐蕃和北麵的回鶻三股番族勢力的交彙點,因而,上述三地無論是哪個方向有警,宋軍都可以通過會州這個地方調撥物資或增派援軍。

對宋朝而言,會州就像是一個軍事加油站,有了它的存在宋軍赴援時就可以輕裝簡從,而在會州補充沿途消耗之後,他們就可以確保自己在達到戰場後做到來之即戰且戰之能勝。反之,如果會州有失,援軍很有可能在半路就會鬨饑荒,如果路上再遭遇敵方騎兵的層層襲擾,那這所謂的援軍多半會在趕到戰場之前就被拖死耗乾。

想想長途駕車走到半途卻沒有加油站會是什麼後果吧?

李繼遷也看出了會州的戰略位置之重要,於是他派兵前去攻打會州其目的就是為了拔掉銀州西麵的這顆釘子繼而阻斷宋軍來自於靈州和秦州方向的威脅。鑒於會州隻是戰略物資集散地而非軍事要塞,加之宋朝也沒有料到李繼遷竟會從銀州千裡奔襲對會州下手,因而宋朝在這裡並沒有重兵把守。李繼遷派出的這支騎兵到了會州直接放了一把大火將整個會州城燒成了一片白地,城內千餘官民也因此而慘死於這場大火。

這就是李繼遷,集凶狠、詭譎、堅韌、智慧、膽量、殘忍和冷酷等諸多品性於一身的宋朝大敵。更為讓人感到擔憂的是,此時的李繼遷不過是一個才剛剛二十一歲的青年,但他卻已然成為了宋朝的心腹大患。

客觀地說,無論是詐降曹光實進而偷襲銀州得手抑或是千裡躍進火燒會州城,這兩戰在軍事層麵上來說都堪稱典範。我知道這樣說會讓一些人覺得刺耳甚至是反感,而我作為一個漢人對此更是有種無可言說的屈辱。但是,如果李繼遷是漢人,如果他是在我們這個民族遭受入侵和壓迫時做出了上述舉動,那我們又會說他是什麼?對,民族英雄,這恰好就是那些明裡暗裡對宋朝懷有怨憤且人數眾多的黨項人內心對李繼遷的真實態度和看法。

銀州的失守和會州的焚毀讓李繼遷在黨項各個部族那裡獲得了空前的人氣,前來歸附他的人也日益增多,而這更是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他開始分兵巡視四境意圖將周邊所有宋朝的軍事勢力全部蕩平,這其中也包括那些歸附於大宋的黨項部族勢力。

得知李繼遷在西北大肆攻城掠地的消息,趙光義大怒,他派遣田仁朗、王侁、董願以及他的大舅子李繼隆領兵前去剿滅李繼遷,同時命令麟、府、銀、夏、豐五州以及周邊各個蕃族部落一起出兵討伐李繼遷。看這架勢和陣仗趙光義誓要一舉覆滅李繼遷,然而實際情況卻出乎他的預想。銀州附近的各個州府礙於自身實力的不足且擔心李繼遷會來攻打自己所以始終都沒見動靜,隻有從外地赴援的田仁朗所部按照部署向銀州開拔。

當田仁朗所部趕到綏州之時,李繼遷正在瘋狂地掃蕩周邊,他用三天時間拿下了三族寨,隨後又率領自己的全部精銳攻打宋軍的另一個軍寨撫寧寨。本來三族寨是不會在短短三天之內就陷落的,但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在李繼遷打得精疲力儘之時,三族寨的一個名叫折遇乜的番將殺掉了宋朝派駐於此的監軍,然後他率部投降了李繼遷。

三族寨已下,李繼遷隨即圍攻撫寧寨。

得到前方戰報,綏州城裡的田仁朗不怒反喜,他對身邊將領說道“李繼遷所部人數雖多但卻是烏合之眾,他們勝則進敗則逃,所以我們每次進剿都不能將其一網打儘。如今李繼遷把自己的全部家底都派出去攻打撫寧寨,但據我所知撫寧寨雖然小但卻異常堅固,李繼遷如果沒有十天半個月是拿不下來的。我們就在這裡等著,待到他銳氣耗儘損失慘重的時候再以大軍從正麵進行攻擊,然後他們必然敗逃,我們可提前在他們逃亡的路線上設置三百弓弩手,如此一來李繼遷必被我們所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田仁朗的這種策略高不高?對不對?這個問題就取決於我們到底是站在怎樣的角度上去看待它。前方撫寧寨正在不斷地流血犧牲,但田仁朗的援軍卻在後麵看戲,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友軍被敵人蹂躪,如果是這樣看問題,田仁朗無疑就是怯懦畏敵應該被處死。

很遺憾,戰場不是一個講情懷的地方,如果要說人道主義,那戰爭這個東西根本就不該存在。餌兵、佯攻、敢死隊、試探性進攻,請問這裡麵哪一個不是要死人?哪一個不是在輕視生命?哪一個不是在名正言順地讓人去當炮灰?可是,身處波詭雲譎的戰場,難道因為要死人這些事就不去做了嗎?戰爭,尤其是刀兵相向的戰場從來都不會尊重生命,這本就是一個以毀滅生命為目標的產物。

回頭再來看田仁朗的這個策略和他這一番分析算計,如果戰爭的走向真的如他所言,那麼他很有可能就此一舉將李繼遷給打入地獄讓其永世都不得翻身,但在這一切都未應驗之前,成敗還都隻是未知。在某些人看來田仁朗的這個策略極具戰略眼光,但在另一些人看來田仁朗就是貪生怕死,是在給自己逗遛不進找借口,比如他的副手王侁。

就在田仁朗命令大軍休整並整日與士兵喝酒賭博以麻痹李繼遷之時,王侁偷偷地寫了一封彈劾田仁朗“逗遛不進”的告狀信送到了趙光義的手裡。前邊有三族寨的陷落以及撫寧寨正在被圍攻的戰報,現在又得到王侁彈劾田仁朗的告狀信,急功近利的趙光義頓時暴怒,他直接下令抓捕田仁朗並讓王侁取代田仁朗作為主帥立馬進剿李繼遷。

插一句,這裡再次提醒各位記住這個王侁——這個日後將會導致楊業敗死的第一責任人。

田仁朗到了開封之後,趙光義親自審問他並問他為何不進兵。田仁朗答道“我所帶領的軍隊不過千餘人,而且夏州和綏州等地的軍隊又以守城為由拒不與我合兵,況且三族寨被圍攻之時我部與其距離甚遠,就算我及時趕到也無濟於事,所以我才屯兵綏州等待李繼遷力竭之時再行發兵,然後在派伏兵截其生路,如此大事可成。還望陛下明鑒!”

對於田仁朗的這一番說辭,趙光義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對付李繼遷這種土匪哪裡還用得著整這些彎彎繞,直接大兵壓過去就能完事,因而他執意要治罪田仁朗。趙光義是這樣,他身邊的大臣也是這個德行,他們建議處死田仁朗以正軍紀,但趙光義拒絕了,他將田仁朗免官並流放於商州。

千年之後再來看這件事真的是讓人不得不為此而扼腕歎息,我們甚至可以說趙光義是李繼遷的救命恩人加福星。但是,事後諸葛亮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此時宋朝舉國的精英幾乎都不把李繼遷放在眼裡,我們作為後人如果放置於當時也未必就能比趙光義和王侁高明到哪裡去。再者說,趙光義如果選擇了相信田仁朗而對王侁的告狀信置之不理,那麼他就不是宋太宗而是唐太宗了,在軍事這個領域他的才能和眼光始終是一塊短板,終其一生都沒能得到彌補的短板。

田仁朗被撤職了,王侁成了前方的一把手。他可沒有田仁朗那麼多的算計,而且他對田仁朗的平亂策略也是嗤之以鼻對付李繼遷哪用得上什麼伏兵?這群土匪隻要我帶兵過去指定作鳥獸散,然後我再殺了李繼遷就此大功告成!

王侁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有了田仁朗的前車之鑒,綏州和夏州等地的駐軍也不敢再以守城為由拒不出戰。於是,王侁會合諸路兵馬直撲撫寧寨去找李繼遷乾架。正值血氣方剛之年的李繼遷根本沒害怕,他隨即下令讓全軍撤了對撫寧寨的圍困,然後調轉方向主動去迎擊王侁。

雙方在一個叫濁輪川的地方迎頭相撞,隨即就是一場大戰。如田仁朗所言,李繼遷所部人數雖眾但卻是一幫烏合之眾。在宋軍淩厲的攻勢下,李繼遷帶領的這群土匪兵稍作抵抗就大敗而逃,宋軍趁勢掩殺斬首五千餘級,那些歸附李繼遷的番部直接在陣前就抱頭請降。

見大勢已去,李繼遷帶領本部人馬倉惶逃命,他連自己剛奪下的銀州城都不敢進,而是直接逃向了北方的草原。王侁並不是田仁朗,他可沒有提前派伏兵去截擊李繼遷,這個狼崽子再次成功地逃出生天。

大勝之後,王侁發現李繼遷再次逃走了,他下令全軍繼續進兵。雖然沒有抓住李繼遷,但他要將之前歸附李繼遷的黨項諸部全部剿滅,如此算是彌補一下自己的遺憾,而他也真的做到了。這一次麵對宋朝的大兵壓境,黨項諸部要麼死要麼迅速投降,宋軍一路沿途收降黨項幾十個部落,收複軍寨無數,斬俘近萬人,一時間宋朝的西北邊陲再次歸於平靜。

說一千道一萬,這不過是之前數次征討李繼遷的翻版,紙麵上的戰績看上去確實漂亮,但卻治標不治本。李繼遷仍然毫發無傷,甚至可以說他的本部人馬並未受到打擊。濁輪川之戰他用其他番部人馬打前陣,而他的嫡係卻在後麵觀戰,情勢不對他立即跑路,而他敗逃之後也很快就在夏州以北再次招降了一些黨項部落。

本著除惡務儘的原則,趙光義再又下令郭守文和尹憲派兵前去剿滅李繼遷。麵對一幫遭逢新敗的烏合之眾,宋軍再次取得大勝,他們斬敵數千,焚毀帳篷千餘座。在宋軍強大的兵威麵前,銀、夏兩州附近被李繼遷招降的黨項百餘部落共計萬餘戶人口集體歸附,可李繼遷照例逃之夭夭。

這個打不死的小強仍然在繼續書寫他的傳奇人生!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逍遙誰得知 噓!她在囤貨等末世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蓮花樓之並蒂蓮 雲起鳳禾 人在奧特:從海帕傑頓幼蟲開始 盜筆,誰叫我厲害呢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愛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國你哭什麼? 我在修仙界養神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