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曹彬在整個宋史的曆史地位和評價都非常高,甚至有人說他是北宋的第一名將,我個人非常不讚同這種說法,至少對這個“第一”很有保留意見。
初期,曹彬在北方邊境和北漢人與遼國人作戰,那時候的他還是李繼勳、王全斌這些沙場宿將身邊的小老弟,也從來沒見他有過單獨領兵取得某場戰役大捷的記錄,後來征伐後蜀他也不是將才,而是東路軍主帥劉廷讓的監軍,在這之後就是他以主帥身份征伐南唐,而這也被認為是他此生最大的軍功。
恕我直言,征伐南唐之時,宋軍幾乎是精銳儘出,而進兵策略和方案是趙匡胤製定的,曹彬不過就是一個執行者。在兩軍交戰的戰陣麵前曹彬也不是親臨者,潘美、李漢瓊、劉遇、曹翰、田欽祚這些當時宋朝第一等的猛將才是真正的沙場決勝之人。縱觀平滅南唐的整個過程,曹彬所做的其實也就是充當趙匡胤在前方的一個影子和傳聲筒,這事當時如果換了是趙光義去做甚至是趙廷美去做也都能夠完成得很漂亮。
綜上所述,說曹彬是北宋第一名將著實名不副實,但他為什麼會被宋朝的前兩任甚至是前三任皇帝所喜歡和信任呢?甚至因此而成了宋軍的最高軍事長官樞密使呢?原因也不難找,因為他聽話,因為他對皇帝順從,因為他為人低調、謙虛和內斂,他的身上更具備彆的武將都不具備的一個優良品格——仁德。宋朝終其一生都在防範武將的權力和影響過大,尤其害怕那些有能力在戰場上行專斷之權的武將,但曹彬偏偏就滿足了宋朝皇帝對武將的全部希望和要求。如此之人,怎能不在武將之中獨享尊崇?
我們說這些不是想借機貶損曹彬,可此人在戰場上的表現尤其是在此次北伐中的表現將會用血淋淋的事實以及數萬宋軍的生命證明他到底是一個戰場廢物還是一代名將。如果他的皇帝一直是趙匡胤,那麼他此生在軍事上可能會沒有絲毫的汙點,但一旦他的皇帝變成了趙光義,當趙光義出了昏招導致戰場局勢驟變而需要他這個主帥臨機決斷之時,曹彬的短板就暴露了——他根本不是能夠決勝沙場的帥才,他隻是一個優秀的執行者而已。問題在於,戰場的形勢時刻都在千變萬化,身為主帥如果不能在形勢突變之時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那麼這必將導致“一將無能禍及三軍”的悲劇。
回到戰場。
四月十五日,東路軍全軍涉水渡過了拒馬河準備向涿州進發,但就在此時耶律休哥親率遼國的大隊騎兵前來列隊歡迎他們。看到眼前的這一幕,宋軍的將士不禁都心頭一涼耶律休哥不是不敢來打我們嗎?他就不怕西路軍端掉他的老窩嗎?
事實上,早在曹彬上次撤出涿州之時,遼國的援軍就已經源源不斷地集結到了幽州,而且連蕭燕燕和遼國皇帝耶律隆緒也到了幽州。此時耶律休哥手裡的軍隊在數量上不但不弱於東路軍反而更強,他現在完全有實力跟曹彬來一場決定生死的決戰。
崔彥進等人不是想著要殺敵立功嗎?現在耶律休哥主動送上門來了,可他們這些人此時恐怕是怎麼也興奮不起來。
一個艱難的抉擇再次擺在曹彬的麵前是繼續進兵還是退回去?再往前走的話,不但耶律休哥堵在路上,而且前方的幽州城裡還有已經增援到位的遼國舉國之兵,這無異於是自己把頭伸進老虎嘴裡。可是,退回去嗎?一旦退兵,皇帝陛下那裡怎麼交代?當初就是趙光義命令他不要退回國內,而是要繼續待在遼境以聲援山後戰場。再說了,全軍剛剛才興衝衝地帶著糧食準備去乾一票大的,這剛一出門就又回去,這不是成了拿著軍令鬨著玩嗎?
左右為難之下,腦子已經被燒糊塗的曹彬決定繼續進兵,他要重回涿州。麵對眼前虎視眈眈的遼軍騎兵,曹彬下令宋軍列陣迎敵。近二十萬人的宋軍隨即擺開陣形準備與遼軍接戰,他們南北列營達六七裡之長,這氣勢和場麵不可謂不恢宏壯觀。耶律休哥見此也不敢硬拚,這可是宋朝舉國的精銳之師,他根本沒有必勝的把握。
雙方就這樣對峙著,步兵軍團想要戰勝騎兵軍團就隻能依靠陣形,宋軍雖然也有騎兵,但如果去單挑全騎兵的遼軍顯然是自殺,所以進攻的主動權在遼軍手裡。耶律休哥可不是傻瓜,用騎兵去衝擊宋軍嚴陣以待的重裝步兵軍團也是自殺行為,他才不乾這種蠢事。
見遼軍似乎也無意廝殺,曹彬命令宋軍繼續行軍。在他看來,耶律休哥可能是兵力不足所以才不敢接戰,但他又錯了。耶律休哥隻是不想跟他拚蠻力而已,這個狡猾的遼國人此時就像是一頭冷靜又不缺乏凶殘的狼,宋軍這邊剛一變陣準備繼續行軍,耶律休哥就趁著陣形轉換的當口對露出破綻的宋軍發動了進攻,但他不是全軍而動,而是咬上一口就馬上撤退。
這一路上,耶律休哥就是這樣反複地折磨著宋軍,宋軍被他搞得是焦頭爛額卻又無可奈何。你想打他嗎?可人家是騎馬的,你如果派騎兵去追,他就跑,等到追遠之後他的大隊騎兵突然合圍就能將你的騎兵給全部吃掉。如果你不打他,那他就一直這樣猖狂下去,每咬你一口就讓你流一地的血,直到最後讓你遍體鱗傷血流不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就是耶律休哥!這就是步兵在平原地帶上麵對騎兵的無奈和現實!
可是,總不能讓耶律休哥一直這樣搞下去吧?宋軍最後想出的應對辦法讓耶律休哥是哭笑不得隻能搖頭歎息他們挖地掘溝,然後將大軍置於左右兩側的溝壕之中,這樣遼國人的騎兵就無法靠近他們,溝挖到哪裡他們就行進到哪裡。
去想象一下吧!十幾萬人的大軍,要怎樣長的溝才能將他們完全給保護起來?而且,這溝不但要長還要深並且要寬,這樣才能保證遼國人的戰馬跳不過來,這工程量得有多大?一邊要趕路,一邊還要挖超級巨溝,而且這時候天氣炎熱,十幾萬人單是飲水就是個大問題,為了解渴,宋軍甚至在泥漿裡去過濾出水來喝。
這一路上宋軍雖然沒有跟遼軍發生大規模的戰鬥,但這種體力和精神上的消耗比戰場廝殺還要折磨人。縱然是百戰精兵,可這麼一折騰哪裡還有什麼戰鬥力?就這樣,遼軍沒有浪費一兵一卒隻是沿途觀摩宋軍如何行軍就最大程度上消耗了宋軍的戰力,而宋軍則是自己把自己給折騰得欲仙欲死。
從新城到涿州不過百裡,可在遼軍時刻的威脅之下,一路挖溝而行的宋軍竟然走了四天才到達涿州。也就是說,他們每天才走二十裡路。對於此事其實史書上還另有一種說法,說宋軍走了二十天才到達涿州,我個人認為這個明顯應該是筆誤乃至於純粹就是不經考證的巨大錯誤。二十天走一百裡,每天走五裡,這分明就是毛毛蟲在蠕動,根本不可采信,而且這個說法與《遼史》在這段時間裡所記錄的事件和時間點更是完全背離。
謝天謝地,宋軍最後好歹是到了涿州,而且涿州這時候還在留守的宋軍手裡。
宋軍進入了涿州城,這邊剛喘口氣,可緊接著一大群凶神惡鬼就來了——不是耶律休哥又追上來了,因為他本就一直都尾隨在宋軍的身後,而是從幽州趕來的遼軍大部隊這時候也即將到達涿州,宋軍這次真的是主動把自己的脖子送到了遼國人的刀口之下。
這還沒完,這天晚上突然是天降大雨,更糟糕的是,曹彬得知涿州城裡沒有多少糧食根本無法長期固守。被敵人大兵圍困且糧草匱乏,如此局麵曹彬又該如何抉擇?是固守待援嗎?可哪裡還有什麼援兵?宋朝的舉國之兵一少半在西線戰場,剩餘的那一大半都在他曹彬手裡,東路軍已是身陷死地且沒有外援。
萬般無奈之下,恨不能敲碎自己腦袋的曹彬隻能下令全軍再次撤退。看著是不是很荒謬?簡直是天大的荒謬,辛苦挖溝一路趕到涿州,可這馬上又不得不離開涿州,而且很有可能還得挖溝行軍,但耶律休哥這一次會讓他們輕易走掉嗎?不可能!
四月十八日,剛剛到達涿州的宋軍幾乎還沒來得及吃頓飽飯睡個好覺就開始冒著大雨連夜撤離涿州。為了防止撤軍之後遼軍報複涿州城裡的老百姓,曹彬決定把這些人也一起帶走。道路的泥濘加之遼軍在身後不斷地追擊襲擾,這導致宋軍的行軍速度極其的緩慢。在這種極其艱難和狼狽的情況下,宋軍能保持陣形的散而不亂沒有出現全軍崩潰的局麵已經是極為的難能可貴。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