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名將謝世_北宋帝國興亡史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86章 名將謝世

第86章 名將謝世(1 / 1)

隨著旱災和蝗災的一並解除,趙光義如是卸下了肩上的千鈞重擔,他自然也不用向上蒼自焚謝罪了。然而,不幸的是,讓趙光義這會兒感激涕零的上蒼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帶走了那位幾乎為宋朝打下了半壁江山的開國名將——潘美。

公元991年6月,宋朝的忠武軍節度使、韓國公、同平章事、並代兩州都部署潘美病逝於其在太原的任所,享年六十六歲,北宋的一代名將就此在曆史舞台上謝幕。

潘美於公是宋朝的一代名將和邊關重臣,於私他是趙光義的親家(儘管他的那位嫁給了趙光義兒子的女兒此時早已經魂歸地府),悲痛之餘,趙光義下令追贈潘美為中書令,賜諡號為“武惠”。

作為促使我寫這個故事的誘因人物之一,對於潘美的死以及他的整個人生,我個人是有很多話想要說的。

提到宋朝的名將,人們首先想到應該是楊業、嶽飛和韓世忠,其次可能會想到那位傳說中的鬼麵將軍狄青,再然後或許就不知道還有誰了。當然,我說的這個群體是指普通的老百姓。

漢朝有韓信、周亞夫、衛青、霍去病、李廣,唐朝有李靖、尉遲恭、秦瓊、郭子儀、李光弼,明朝有徐達、常遇春、藍玉、戚繼光,這些人的名字在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口裡是張口就來,但說到宋朝卻隻能說出嶽飛和韓世忠。至於楊業,客觀地說,他的名氣和戰力是小說、連環畫、評書和影視劇給的,如果我們硬是要把楊業放在中國古代的一流戰將名單裡恐怕連他自己都會感到多少有些汗顏和慚愧。

如今在大街上隨便攔住一個人,你問他曹彬是誰?李繼隆是誰?王得用是誰?曹瑋是誰?王韶是誰?吳玠是誰?畢再遇是誰?李顯忠是誰?孟拱是誰?估計他的回應都是搖頭。甚至於如果你問他潘美是誰,或許他也會說自己不知道,但諷刺的是他一定知道潘仁美是誰。

潘美,二十六歲投筆從戎並以柴榮的侍從官起步,隨後跟隨周世宗征戰於高平,後成為趙匡胤的親信。陳橋驛兵變之後獨身奔赴開封為已經於軍中稱帝的趙匡胤宣諭後周群臣,光是這份膽量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有的,而難能可貴的是他同時還保持了對柴榮的那份忠誠,正是在他的諫言下柴榮的幼子才得以保全住性命。在此之後,他單騎入營再次憑一張口舌招撫桀驁不馴的陝州守將袁彥從而為趙匡胤和新生的宋朝免除了一場兵禍,後在跟隨趙匡胤平定李重進叛亂之後,他主政揚州三年為趙匡胤鎮守南部邊疆防備南唐。此後,潘美又前往湖南平亂並震懾南漢,而且在當地一待就是整整七年。如此功勳卓著,但他當時的官職卻不過是一方的防禦使。等到公元970年,已經四十五歲的潘美方才迎來自己軍事和政治生涯的高光時刻。

宋朝平定南漢可以說是潘美的全功,他以地方州兵而非大宋精銳禁軍的實力殲滅了南漢的數十萬大軍並最終讓南漢滅國。攻滅南唐之戰他雖然不是主帥,但他在采石磯的登陸以及在金陵城下大敗南唐十萬大軍的功績無疑是宋朝攻滅南唐的決定性戰役之一(宋軍大將劉遇覆滅南唐十萬水軍則是另一場決定性戰役)。以潘美此時的人生發展勢頭,他完全有可能成為有宋一代無可爭議的第一名將,可就在他帶領大軍前去攻滅北漢時趙匡胤卻突然離奇駕崩。

在這之後,潘美的皇帝變成了趙光義。從此,潘美的雙手被一條無形的繩索給束縛住了,這個征戰無數的沙場悍將成了不得不聽從軍事發燒友趙光義操控的一隻木偶。勝利了,功勞屬於英明的皇帝,失敗了,責任得由他這個名義上的統帥來承擔,而這就是潘美人生悲劇的開始。

攻滅北漢,潘美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在按照趙光義的安排在進行,而曆史也並沒有將平定北漢的功勞記在他的名下,儘管他當時是名義上的北征大軍主帥。北征幽燕,潘美的名字在史書裡幾乎未被提及,他就像是憑空消失了一般,史書裡隻是說到了趙光義將他任命為未來的幽州知府。隨著宋軍在高粱河的戰敗,潘美開始在山西為國鎮守北疆,在此期間遼國人在他麵前從來就沒有前進一步且每次的進犯無一不是灰頭土臉地喪氣而回。然而,潘美的職責和任務也僅僅是保壁自固,他的鋒芒則是被趙光義徹底封存。即使如此,潘美也抓住了雁門關之戰和雍熙北伐兩次難得的機會證明了自己的戰力仍然是一如既往的鋒銳難當。

遺憾的是,就是他晚年的這兩次難得的露臉機會和戰功還被小說演義裡的那位偉大的、戰無不勝的楊無敵給“搶”了過去。諸如在雁門關前擊敗遼國十萬大軍的是楊業的幾千兵馬乾的,潘美隻是打了輔助,甚至是連輔助都有可能沒有打。雍熙北伐時,西路軍一路攻城拔寨連下數州也都是英勇無敵的楊業的功勞,潘美隻是掛了個西路軍主帥的虛名而已。

對此,我在這裡並不想再多說什麼,也無意去辯駁什麼。這世間有些所謂的公道未必自在人心,而在於當事者或行事者自我的本心。倘若潘美對此問心無愧且無怨無悔,倘若楊業對此也是受之無愧,那麼這一切自然無需多言。我隻是想說,楊業的勇武和忠貞其實根本不需要靠踩低他的主帥潘美來證明,此等行為反而是對楊業本人的一種侮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最為可悲的是,楊業之死讓潘美背負了千載的罵名,但這個罵名應該由誰來背已經無需我在此贅述。在楊業死後,潘美其實也死了,他徹底成了一塊盾牌,甚至是一塊從此未被敵人攻擊過的盾牌。更為諷刺的是,“平戎萬全陣”的橫空出世讓潘美這個在沙場經曆過屍山血海且戰功彪炳的一代名將竟然突然間就成了偉大的軍事家趙光義的學生。對於自己的這位兒女親家在軍事上的種種胡搞亂來,身為臣子的潘美選擇了沉默,因為他就此看透了自己的皇帝,更看清了自己人生的最終宿命。

公元988年,麵對遼國對河北地區的巨大軍事壓力,趙光義將潘美從山西調往河北的軍事重地鎮州出任知州,隨後又命其出任鎮州路都部署並兼領山西方麵的防務。作為一個擁有行政和掌兵之權的節度使同時還兼領山西和河北兩地的防務,可以說整個宋朝北部邊防的重擔從此全都壓在了潘美的頭上,這雖然是一種空前的壓力,但這同樣也是一份巨大的榮耀和權力。此舉意味著潘美從此幾乎將整個宋朝的北方軍務都操係於自己一人的手中,向來對武將的權力都嚴格限製的趙光義能夠賦予潘美如此之大的權力著實令人瞠目結舌,但這很明顯也是他的無奈和應急之舉。

遺憾的是,潘美在風燭殘年之際的這一人生高光時刻卻隻是曇花一現,於潘美而言這甚至是堪稱一場羞辱。趙光義讓潘美來河北不是要讓他放開手腳大乾一場,而隻是來做一個聽話的守門人,更何況趙光義很快就發覺讓自己的這個在軍中擁有崇高聲望的親家擁有如此之大的權勢實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儘管潘美看起來似乎已近油儘燈枯)。隨著知恥而後勇後的李繼隆的突然強勢雄起,趙光義便覺得潘美繼續待在河北甚至於繼續帶兵都已經沒有什麼必要了,況且潘美也確實老了,也該去“享享清福”了。

沒過多久,趙光義就派遣自己曾經做晉王時的親信武將戴興接手了潘美在鎮州的兵權,隨後更是直接讓潘美重回山西出任之前的並代兩州都部署兼判並州。可是,當潘美回到太原時才發現趙光義當年做晉王時的另一名親信武將高瓊在這之前就已經接管了山西地區的軍務。儘管在名義上潘美這個並代兩州都部署仍然是身為並州馬步軍都部署高瓊的上級,可他卻不得不接受軍事實權就此旁落的現實。至此,潘美生前最後的實職僅僅隻是一個知府大人。

一把鋒利的長槍沒有拿去刺破敵人的胸膛,而是被嚴加防範最後成了大門後麵的一根門栓。對此,潘美還能說什麼?而他又能說什麼?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這位看著大宋建立,看著大宋的軍隊從兵強馬壯戰無不勝到損兵折將折戟沉沙,最後再到畏敵怯戰閉關自守,然後再看看那位拿著令旗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已經將近古稀之年的老將軍想必一切都已經釋懷了。

再者說,潘美也應該知足了,看看他的那些老夥計被後世譽為北宋第一軍人的曹彬落得個喪師辱國的罵名甚至險些被砍頭以責其罪,一代名將劉廷讓在其軍事生涯的最後一戰裡更是極其恥辱地落得個全軍覆沒的可悲下場,石守信、劉遇、崔彥進、曹翰這些曾經威風八麵的悍將也是紛紛晚節不保。相比這些曾經與他一同在趙匡胤手下立下赫赫戰功但卻在趙光義手下聲譽儘毀的同僚,潘美能夠在死前仍然官拜節度使且兼領同平章事並鎮守和主政一方是何其幸也。如此,他又還有什麼可埋怨的呢?

行將作彆人間,隻想替他道一聲是非功過後人評,生死榮辱塵埃定,不求功名萬世揚,悠悠此心九天上。

老將軍,一路好走!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噓!她在囤貨等末世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蓮花樓之並蒂蓮 雲起鳳禾 人在奧特:從海帕傑頓幼蟲開始 盜筆,誰叫我厲害呢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愛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國你哭什麼? 我在修仙界養神獸 傲嬌係統追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