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借刀殺人_北宋帝國興亡史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87章 借刀殺人

第87章 借刀殺人(1 / 1)

如果要給出一個相對照的時間點,趙光義是前腳剛送走了潘美,然後他便在次月收到了李繼遷的降書,這好歹是給了他一個難得的心理安慰。不過,就在兩個月之後,他再又被人刺激得暴跳如雷。

這件事其實根本不足以讓趙光義大動肝火,而他被此事激怒隻能證明他的權力欲著實令人咋舌以及他對自己健康況狀的極度敏感。這件事的起因是趙光義在這之前向自己的臣子們提到了立儲之事,但他想表達的意思其實是自己現階段裡無意在自己的兒子當中選一人立為太子,然而這卻被某些人理解為他這是在旁敲側擊地希望能有人站出來主動勸他冊立皇太子。

揣摩上意這種事如果摸準了倒還好說,可一但摸錯了地方其後果隻能是自討苦吃且苦不堪言。在錯誤地領會了趙光義的本意後,左正言宋沆、黃裳、馮拯以及右正言王世則、洪湛五人遂聯合上奏請求趙光義冊立許王、開封府尹趙元僖為大宋皇太子。

接到奏章,趙光義勃然大怒,也不知道這五人在奏章裡都說了些什麼,史書的記載是“詞意狂率”,但這個詞想必也是站在趙光義的立場和角度上來說的。盛怒之下,趙光義決定要給這五個人一點顏色瞧瞧以儆效尤。於是,一道詔令頒下宋沆被貶為宜州團練副使,黃裳貶去邕州做知州,馮拯去端州做知州,王世則去了象州,洪湛去了容州。這些地方在當時沒一個是什麼好地方,最遠的已經是嶺南了,這幾乎就跟發配沒什麼兩樣。不過,這件事還沒完。在樞密副使溫仲舒的惡意挑撥之下,趙光義又把自己的怒火投向了宰相呂蒙正的身上。

趙光義從溫仲舒的嘴裡得知宋沆是呂蒙正妻子的族弟,於是他就把呂蒙正視為此次預謀冊立太子的幕後主謀。堂堂大宋宰相呂蒙正因為此次的立儲事件就此被罷免了宰相之職,而且趙光義還在呂蒙正的罷相製裡特意加上了一句讓呂蒙正備感蒙羞的話援引親昵,竊祿偷安。這八個字簡直就是把呂蒙正貶得一無是處,純粹就是朝廷圈養的一個飯桶和蛀蟲。

這位溫仲舒同誌為什麼要跟呂蒙正過不去呢?要知道他倆從青年時期開始就是好友,而在溫仲舒擔任汾州知州的時候因為犯事他還被罷官並除籍,就在他人生無望的時候還是呂蒙正的極力推薦才使得他得以重新為官,如今他更是官至樞密副使的高位。照此說來,呂蒙正不管怎麼說都堪稱是溫仲舒的大恩人,說是有再造之恩也毫不為過,溫仲舒這樣做隻能證明此人在個人私德上純粹就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我們究其原因或許隻有一個,那就是這個溫小人看上了宰相之位,如果不把呂蒙正拉下馬他又怎麼可能上得去呢?

遺憾的是,溫小人的如意算盤還是落空了,接替呂蒙正為相的人正是之前被人告發整日就知道在家裡賦詩飲酒的上一任宰相李昉。同時,趙光義將參知政事張齊賢提拔為吏部侍郎並平章事,張齊賢也就此成為繼呂蒙正之後第二位官拜宰相的太宗朝進士。另外,趙光義又把翰林學士賈黃中和李沆升任為參知政事。一心想進入中書省的溫仲舒最後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且他還把自己的小人嘴臉給暴露無遺。

重新改組了中書省,趙光義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又被大宋西北方向的李繼捧和李繼遷兩兄弟給氣得吐血——這兩人又開始乾架了。

要想把李氏兄弟之間此時的關係和恩怨說個清楚還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辦到的,看了前麵的介紹想必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倆人是水火不容,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對於李繼捧來說,雖然他早就向趙光義表示了臣服,但說到底趙光義是外人,而李繼遷再怎麼說都是他的族人更是他的族弟。他與李繼遷再怎麼打得你死我活也是屬於民族內部矛盾,可一旦涉及到了外部矛盾他就和李繼遷成了相互幫襯的好兄弟。

早在李繼遷十七八歲剛開始打遊擊的時候,身處開封的李繼捧就通過自己的秘密渠道向遠在千裡之外的李繼遷傳遞各種機密消息,這也正是為什麼造反初期的李繼遷總能敗而不死的原因之一。對於李繼捧的這種暗中搞小動作的行為,趙光義也是相當憤怒,可為了不刺激到一幫已經表示歸附的黨項貴族以及整個黨項族人,最後他也隻能是將李繼捧調出京城從而斷絕其在第一時間獲取有關宋朝軍政機密訊息的途徑。

同樣的心理在李繼遷的身上也有。當李繼捧再次回到夏州之後,李繼遷就以遼國屬臣和女婿身份請求遼國允許自己同李繼捧通好,但遼國拒絕,理由就是你李繼遷是我遼國的人,而李繼捧是宋朝的官兒,你們倆怎麼可以在一起勾肩搭背地有說有笑呢?李繼遷這樣做當然不是說他很珍視與李繼捧的兄弟之情,他倆相互幫襯不過是為了能夠從宋遼兩國都能撈到好處,反正最後受益的肯定都是黨項人。當然,李繼遷這樣做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他通過向李繼捧釋放和表達善意可以最大程度地蒙蔽對方,笑裡藏刀可是此人的拿手技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對待宋遼這兩股外部勢力時,李氏兄弟可謂是兄弟齊心,但他們彼此的心裡都很清楚他們這樣做其實也不過是在相互利用對方而已,一旦開始進行內部鬥爭時他們照樣也是不遺餘力。在李繼遷未向宋朝稱臣之前,李繼捧在與李繼遷爭奪黨項老大的時候還可以借用宋朝的名義去砍人,可在李繼遷成為了宋朝的銀州觀察使之後,他倆要再動刀兵可就是名副其實的窩裡鬥了,李繼遷到時候甚至可以去向趙光義哭鼻子尋求天朝主持正義,如果宋朝對此置之不理他還可以去找遼國。

二李之所以會在現如今將關係搞得如此複雜其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現在黨項境內有兩個老大,李繼遷更是一個“三麵間諜”。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這兩人中間必須有一個要趴下,要麼就得有一個人甘心做老二,可問題在於他倆都不願做小。

就在潘美過世三個月後,李繼捧在一番暗中蓄力之後突然向駐軍在夏州城外王庭鎮的李繼遷所部發起了攻擊。這一次被動挨打其實完全就是李繼遷在主動找抽,王庭鎮距離李繼捧的大本營夏州極近,李繼遷在這個地方囤積兵力很明顯是在故意挑釁李繼捧,正如趙匡胤所言,臥榻之地豈容他人酣睡?這一回李繼捧反過來給李繼遷當了一回老師,他聯合另外兩個部族在夜裡對李繼遷所部發動了突襲。

此戰,李繼捧大勝,他幾乎複製了曹光實當年對李繼遷的那次偷襲。李繼遷不但在兵力上損失慘重,而且還被李繼捧搶走了兩萬多隻牲口。最要命的是,李繼遷狼狽得連銀州也沒敢回,而是再一次地跑回了自己當初打遊擊時的老窩——地斤澤。

此戰過後,李繼捧趁熱打鐵,他再又出兵攻擊此前向李繼遷表示臣服的各個黨項部落並無一例外地大獲全勝,一時間李繼捧在西北大地堪稱是“威震黨項”。

這一回的失敗讓李繼遷感覺自己真是遇到了天敵。此前和宋朝交戰他總能以自己是不甘忍受奴役的黨項勇士的身份感召黨項各部的年輕人前來投奔自己,可這一招在麵對李繼捧的時候卻一點用處也沒有。要知道李繼捧也是黨項人,而且論血統、身份和地位都比他李繼遷這個拓拔部的旁支更有資格成為黨項之王。

眼見對方勢大,遊擊專家李繼遷決定改打太極拳。他派人到李繼捧那裡去說好話,除了不斷拍馬屁以及重申兄弟之情外,他還建議李繼捧也像他那樣對遼國表示臣服,而且他還保證也能給李繼捧在遼國那裡討得一個王爵的封號。

在李繼遷的這麼一頓強力忽悠外加畫大餅之後,李繼捧果然心動了。現實的例子就擺在李繼捧的眼前,李繼遷現在就是在宋遼兩國之間兩邊通吃,他不但是宋朝的銀州觀察使,而且還是遼國敕封的夏國王兼遼國駙馬,這隨之而來的好處自然也是大大的有。既然李繼遷可以腳踏兩隻船,那為什麼我李繼捧就不行呢?

心動不如行動。李繼捧前腳剛向趙光義上奏自己擊敗了李繼遷並請求封賞,後腳就派人去了遼國表示自己也願意做遼國的臣子。蕭燕燕當然知道李繼捧和宋朝的關係,她太樂於看到李繼捧這樣做了,於是李繼捧隨即就被遼國封為檢校太師兼侍中並賜封王爵——西平王,另外他還被遼國加授為開府儀同三司,就此李繼捧也成了三麵間諜,成了又一個在宋遼兩國兩邊通吃的李繼遷。

這下李繼捧是不是也該欣喜若狂了呢?非也!他反而憤怒異常!若論李繼捧在遼國受封的官職和爵位,這可是一等一的高官厚爵,但李繼遷可是“夏國王”,而他李繼捧的爵位卻是“西平王”,這二者孰高孰低一眼即明。也不知道是不是因此而心理嚴重不平衡,或者是李繼捧本就打算要利用遼國人徹底將李繼遷給除掉,反正李繼捧借此機會在蕭燕燕麵前告了李繼遷的黑狀,他將李繼遷已經向宋朝投降並被宋朝封為銀州觀察使的事情給抖露了出來。

李繼捧這一招那叫一個狠,他這無異於是在借刀殺人。果不其然,蕭燕燕在得知李繼遷給她玩兩麵三刀後不禁是勃然大怒你李繼遷當了遼國的駙馬還被我封為了夏國王,可你竟然還向宋朝表了忠心並做了宋朝的官,你這個吃裡扒外的東西到底想乾啥?看來老娘必須得給你這小子長點記性才行!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噓!她在囤貨等末世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蓮花樓之並蒂蓮 雲起鳳禾 人在奧特:從海帕傑頓幼蟲開始 盜筆,誰叫我厲害呢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愛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國你哭什麼? 我在修仙界養神獸 傲嬌係統追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