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宋的開國宰相,在趙普退出曆史舞台之際,我們同樣應該隆重地送他一程。
作為宋初最為重要的曆史人物之一,作為協助趙匡胤建立新的王朝並在隨後的日子裡讓宋朝逐步走向天下一統的肱股之臣,趙普對宋朝的貢獻之大自是不必多言。他不是什麼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甚至很多人還因此而譏諷他缺乏學識,他也不是一個溫文爾雅以仁德而著稱的道德楷模,甚至於他的身上還有很多道德汙點,但這一切都無礙於他成為宋朝的開國定鼎之臣。
從某種特定的程度上來說,宋朝的整體骨架甚至是皮肉都是他趙普構建的,就是在他的手裡宋朝對內恢複生產發展經濟並將自唐朝中葉以來成為國家頑疾的藩鎮之亂給徹底根除,中原大地上隔三岔五就改換天地的亂象就此成為了曆史,對外宋朝不斷地開疆拓土逐步讓裂變的中華大地再又走向了統一與融合。
趙匡胤當政時期,趙普的個人聲望和權勢都達到了頂峰,而他之所以最後會從頂峰跌落下來則全是拜趙光義所賜。對趙普而言,這是他人生之中刻骨銘心之痛,他對趙匡胤的忠誠讓他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野心日益膨脹的趙光義的眼中釘和肉中刺,而他對趙匡胤的這份忠誠所換來的卻是被趕出京城外放為官。從此,他遠離了宋朝的權力中心,他的政敵趙光義卻取代他成為了天子之下的第一人。
真正讓趙普感到絕望的是趙匡胤的突然死亡和趙光義的火速登基。麵對趙光義即位之後對自己的步步緊逼和打壓,趙普夾緊了自己的尾巴低調做人隻求能夠苟活於世,但樹欲靜而風不止,他的另一個政敵盧多遜執意要讓他永遠地活在痛苦、折磨與打壓之中。麵對絕境,趙普這頭看似已經垂垂老矣的猛虎亮出了他依然鋒銳的利爪,他咆哮了,他要為自己的生存而戰鬥。
這一回趙普變了,為了生存,曾經不可一世的他低下了自己高貴的頭顱,他選擇匍匐在趙光義的腳下並全心全力地為趙光義竭儘死力。他為趙光義清除了對其皇位構成直接威脅的趙廷美,而且還讓趙廷美背負著謀逆的惡名屈死異地,甚至於他完全背棄了自己的老主子趙匡胤轉而建議趙光義絕對不能將皇位傳於旁係。他將自己對趙匡胤的忠心完全轉嫁到了與自己曾經水火不容的政敵趙光義身上,這對他來說或許是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屈辱,是他被迫交出的投名狀,但唯有如此他才能生存,也唯有如此他才能從趙光義那裡獲得絕對的信任。為了自己的私利,他幾乎可以說是不擇手段,而由他一手導演的“金匱之盟”與其說是他人生的得意之作倒不如說是他人生的汙點和恥辱。
有句世井之言是這樣說的女人變壞就有錢,男人變壞就有權。這句話先不論其立場是否有問題,但其所揭示的實質卻發人深思。對趙普而言,現實的殘酷性就在於此,他如若不這樣做就隻能等著盧多遜等人將他一步步地逼入懸崖,直至最後像曆史上的另一位名相李斯那樣屈辱地死去,但他不想成為彆人案板上的魚肉。如他所願,他最後成功了,他幾乎做成了他想要完成的每一件事,而他得到的回報就是趙光義對他的信任以及他的那些政敵們的紛紛倒台且永世都未能翻過身來。他再一次地成為天子之下的第一人,成功地上演了“王者歸來”的好戲。遺憾的是,這一切是以他靈魂的扭曲和道德的淪喪為代價所換來的,但作為權力競技場上的勝利者他可以不受任何的指責——除了他自己。
在人生最為灰暗和絕望的時候,已是年過花甲的趙普以一種脫胎換骨的方式完成了對自我的改造——向自己的敵人低頭並請求憐憫,用一時之曲換來了後來的絕地反擊並重攀個人聲望和權力的巔峰。不可否認的是,在他第二次成為宰相之後他的所作所為完全就是一個被仇恨和利益衝昏了頭腦的惡魔。他凶狠詭譎,對待敵人毫不手軟,他也陰險惡毒甚至是卑鄙無恥,為了幫助趙光義徹底穩固皇位,他不但一手整出了一個金匱之盟讓趙光義的皇位變得合理合法,而且還對直接威脅到趙光義皇位的趙廷美一路追殺直至讓其再無出頭之日。此事牽連者甚眾,無數的人因此或是死於非命,或是永世沉淪,於趙普而言此舉無疑將會讓他神德有虧且死後亦不得自安。
脫胎換骨是一個極致壯麗的詞彙和現象,它美得讓人歎為觀止,但脫胎換骨的痛苦以及這其中很有可能要承受的巨大屈辱又有幾人能夠承受和忍受呢?都說壞人真正意義地想要改邪歸正是件很難做到的事,但一個“好人”決定去做一個“壞人”時,他所要經曆的掙紮與折磨又何嘗不是一種莫大的煎熬呢?
誠然,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來說,趙普的身上確實有為人所詬病乃至是不齒的地方,但生而為人且又是處在到處都充滿了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的權力場頂端,能夠從這裡麵成功走出來的人有哪一個敢說他自己的雙手就是乾淨的?權力場的爭鬥從來就沒有對錯之說,隻有成敗,真正意義上的正人君子絕對無法在刀光劍影的權力場生存下去。從這一點上來說,趙普的行為不過就是在詮釋和揭示政治鬥爭的本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成功地幫趙光義走出困境之後,趙普再一次地從相位上退了下來,然而這和趙光義是否存在卸磨殺驢的嫌疑扯不上絲毫的關係。趙普已經通過他的實際行動讓他的新主子完全地信任並接納了他,這時候他的罷相隻能用功成身退來形容,來時他像是一條搖尾乞憐的喪家之犬,去時他已然極儘尊榮。如果說第一次從宰相之位上退下來讓他感到憤恨和屈辱,那麼當他第二次離開相位卻是走得八麵風光,就連皇帝本人都親自為他設宴餞行,當朝所有權貴也都集體出席。
人生走到這個階段或許連趙普自己都以為真的該頤養天年了,但世事難料,雍熙北伐的慘痛失利讓宋朝再又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已是風燭殘年的趙普注定了要將自己最後的一點光和熱都給貢獻出來。於是,他第三度出任宰相為趙光義收拾眼前的那一堆爛攤子。
此時的趙普完全懷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將宋朝從外戰失利的慘淡陰影中給硬生生地拉了出來,以天下為己任——這幾個字放在此時的趙普身上他絕對是受之無愧。邊關動蕩,遼軍陳兵國境之內,百姓慘遭屠殺和劫掠,西北還有李繼遷不斷地作亂,國內又連續數年遭遇罕見的自然災害,這些都是趙普要去麵對的難題和考驗。此外,他還要跟朝中的奸佞小人鬥,這些人最後被他該殺的殺,該趕的趕,而且他還要跟自己的皇帝鬥。趙光義在國家身處內憂外患之際竟然還先後兩次想著要再度發兵北伐以洗刷自己身上的恥辱,如果不是趙普的極力勸阻,真的很難想象趙光義還會把宋朝折騰成什麼模樣。
年近古稀之年的趙普在如此一番操勞之後終於是將自己給耗乾了,但就是在這樣的極致身心疲憊的情況下他還做了一件對宋朝來說堪稱功德無量和意義深遠的大事在他最後一次以宰相的身份掌理政務期間,呂蒙正、寇準、張齊賢、李沆這些將在未來成為主導和決定宋朝國政方針以及民生大計的大宋名相在他的栽培下相繼走上了曆史的前台,而這些人的身上無一不是有著他趙普的影子,他們或是敢於直諫,或是剛直不屈,或是眼光卓絕,或是臨危不亂。往後的曆史可以證明,這些人在涉及國家根本利益的事情上絕不會因為皇帝個人的喜好而阿諛奉承,更不會因為皇帝一時的憤怒而瞬間改口繼而跪地磕頭認錯,這些也正是趙普本人的事君之道——社稷為重君為輕,身為國之宰輔,原則性問題絕不妥協。
縱觀趙普的一生,他幾經起落卻始終屹立不倒,如果不是有著一顆強大的心臟和一份常人難以企及的堅韌,那麼此事斷然難成。曆史上一蹶不振的“偉丈夫”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名垂青史甚至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人中龍鳳,這些人在趙普的麵前無疑都會感到相形見絀。一生三度出任宰相且對國家功勳卓著,作為兩朝元老先後被兩任皇帝視為不可或缺的肱骨重臣,這是趙普在做事方麵的成功。在做人這方麵他則更上一層樓,在弱肉強食的險惡政治生存環境裡,他幾乎打倒了自己的所有敵人,尤其令人歎服的是,他竟能與自己曾經最大的敵人化敵為友並讓對方徹底地信任和依賴於他。在行將告彆政治舞台之時他又讓後輩們對其頂禮膜拜,而且還以其忠貞剛直的事君之道為榜樣輔佐君王治理天下。
生前波瀾壯闊一直行走在權力遊戲的核心,生後尊容顯赫恩蔭惠及後世子孫,於國乃開國之重臣且有匡扶社稷之功,於家乃澤被後世之先祖,於己乃百折不撓之偉丈夫。如此人生,夫複何憾?
最後,在即將告彆趙普之際,我們再來說說他生命的最後一天裡所發生的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知道自己大限之日不遠,趙普特意命自己的府吏到上清太平宮為自己祈福並請“神語”。作為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趙普在自己生命的最後階段開始從靈魂層麵去審視自己的這一生,他很想知道所謂的“上蒼”會如何評價他這一生的所作所為。得知府吏果真帶著“神語”歸來之後,趙普趕緊整理衣冠走出中庭跪聽神旨趙普,宋朝忠臣,長期患病,蓋亦也有冤累耳。
當然,趙普的府吏所帶回來的這句話肯定不是什麼神仙降下的旨意,這定然是人間某位神仙的大作,但這無疑能夠反映出當時的世人對他趙普的總體評議。不過,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封建迷信活動讓此時已經半隻腳踩進冥府的趙普深信不疑。
在聞聽此言之後,趙普的心中想必是有千言萬語想說但卻發現所有的辯白都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最後,這個白發蒼蒼的七旬老人在地上是長跪不起並潸然涕下以至於哽咽得無法言語。
於宋朝而言趙普確實是國之巨臂,但死在他權柄之下的人卻也不在少數,如果說對於盧多遜和侯莫陳利用之流他還敢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麼死後他又該以何種麵目去見趙匡胤呢?又有何顏麵去見趙廷美呢?還有那麼多因政治鬥爭的牽連而憑空喪命的孤魂野鬼?就是在如此心境之下,趙普於這天傍晚與世長辭。
生而為人,我們每個人終究是要為自己良知的虧負和德行的淪喪買單,這最後的審判誰都無法逃脫。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