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漸露崢嶸_北宋帝國興亡史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北宋帝國興亡史 > 第18章 漸露崢嶸

第18章 漸露崢嶸(1 / 1)

樹欲靜而奈何風不止,宋朝這邊正被各種問題攪得焦頭爛額,遼國卻是一邊在積蓄力量一邊悠然自得地在一旁看宋朝的笑話,而且他們還覺得趙恒的日子過得還不夠慘。為此,遼國方麵決定給趙恒本就已經火辣辣的小日子再加上一把火。

這年十一月,遼國冊封李繼遷的兒子、此時已經十九歲的李德明為朔方節度使。這一招可謂是陰險狠毒又詭譎,朔方是唐玄宗時期所置的十大藩鎮之一,其治所就是在靈州,遼國這是拿宋朝的官和宋朝的城池來封賞李德明,其用意自然也是非常的露骨李繼遷你趕快去打下靈州,那塊地方我現在已經封賞給你的兒子了,你們父子倆趕快去取吧!雖然——你們可能會用很多人的腦袋去交換!

李繼遷可不傻,這明擺著是要拿他當炮灰。如果他拿下了靈州固然可喜,但這勢必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而且此舉很有可能會徹底激怒宋朝。如果趙恒一下子腦子發燒要來取他性命,那遼國未必會來救他,反而會在一旁看好戲,甚至是不顧及他的死活轉而趁機出兵河北為自己謀利。這個風險太大,這筆買賣也不劃算,李繼遷把遼國的空頭支票接下了,但這活兒他卻不想去乾,反正遼國又不會拿他怎麼樣,他現在對遼國的用處可大著呢!

遼國和黨項在相互勾連,而趙恒所倚重的兩位宰相在這時候也不讓他省心。張齊賢和李沆同掌中書省,但這二人之間的關係卻並不和睦,不是說兩人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而就是相互都不怎麼對眼。至於原因,史書的交代很含蓄,隻是四個字——情好不協。

作為出身書香門第的世家子,李沆是一步步地通過正規途徑最終坐上了宰相之位,而張齊賢從最初進入曆史舞台就讓李沆覺得吃相很難看,這人可是曾經當街擋過開國皇帝趙匡胤駕的禦駕並欲借攔路自薦而登上仕途,這在李沆看來此舉無異於有失士大夫的體統,簡直就是官迷心竅,想當官都想瘋了。反觀張齊賢,在他眼裡如果論資曆他可比李沆高出了一大截,他可是在太宗朝就做過宰相的人,而且他也自認為自己文武雙全。不說彆的,如今的宰執集團裡他可是唯一在邊疆建立下過軍功的人,這些你李沆有嗎?

好感這東西從來就不需要理由,反正這二人就是怎麼都不對味,儘管彼此都不認為對方是什麼大奸大惡之徒,可就是相看兩生厭。不過,好在這二人還算是有君子之風,當街罵架以及暗中給對方使絆子這種事他們是做不出來的,但朝廷上下包括趙恒在內都知道這二人之間是有嫌隙的。如此下去,這對宋朝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好事。就在趙恒為此而抓頭的時候,張齊賢來了個自爆。

這天,張齊賢也不知道為什麼在前夜喝了個酩酊大醉,然後第二天就一步三顛地去上朝了。就在群臣參拜趙恒之時,衣冠不整且官帽都戴歪了的張齊賢搖搖晃晃地差一點就直接撲在了大殿之上。如此醜態讓群臣大驚之時更是憋了好久才沒笑出聲來,這可就犯大事了。宋朝可是中國古代最講究禮儀的朝代,在朝堂上聲色疾厲都會被視為重罪繼而遭到貶黜,張齊賢此舉無疑是把自己給推下了一個大坑。

禦史中丞當庭彈劾他君前失禮之罪,張齊賢當即跪倒自辯“臣因感體寒所以飲酒禦之,不曾想一下子沒把持住,喝多了一點,望陛下恕罪!”

要說張齊賢如果是在私下裡君臣二人會麵時出現這種狀況倒也沒什麼,可在朝會上當著百官的麵出這種事,趙恒即使想保全他也難。

趙恒說道“卿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有憲典,朕不敢私。”

就此,張齊賢因為這次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出醜而在新年臨近之時被罷免宰相之職,他回去繼續當他的那個有名無實的兵部尚書。

當時間進入公元1001年(北宋鹹平四年),這一年宋朝的曆史以一位戰將的謝世而作為開端——禁軍殿前都指揮使、河西軍節度使範廷召於正月病故,享年六十四歲。

範廷召(公元937年—公元1001年),河北冀州人,少時父親被鄉裡的惡少所害,等到範廷召長到十八歲時,牢牢地銘記著殺父之仇的他終於等來了報仇的時機和實力,他親手殺死當初謀害其父的仇人,然後將其剖腹挖心祭祀於父親的墳前。範廷召如此所為堪稱桓溫再生,但桓溫因為殺人而當上了東晉的駙馬,他卻隻能去落草為寇。

後周時期,範廷召應征從軍,因為其身強體壯且力大無窮,柴榮繼位後他被編入柴榮的親兵衛隊,他也從此開始了自己輝煌燦爛卻也榮辱並存的征戰歲月。戰高平,征淮南,北擊遼國奪三關,平李筠,滅李重進,從宋太祖親征太原,隨宋太宗攻滅北漢,北征幽州,鏖戰高粱河,隨曹彬雍熙北伐,血戰固安,攻克涿州,北拒契丹於徐河,西征黨項攻掠烏白池。

從軍四十餘年,範廷召從一個普通的衛兵成長為騎射俱佳甚至能夠一箭貫穿三鳥的大宋邊關大將。直到臨死的前一年他還以六十三歲的高齡參與了鹹平二年的那場宋遼戰爭,而且也正是他率軍追擊遼軍並陣斬萬餘人才為宋朝在那場顏麵儘失的戰爭中挽回了最後的一絲尊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範廷召一生縱橫沙場攻掠無數,作為一個身處戰亂之世的軍人,他雖未馬革裹屍而還但又夫複何憾呢?在其病重期間,身為天子的趙恒更是親自入府探視,而在其死後,他的子孫也承蒙其恩蔭得享榮華,於國於家他都可以說是無憾亦無悔。

送走了範廷召,趙恒在這年的三月將重獲安寧的蜀川進行了新一輪的行政劃分,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唐朝時的劍南道以及後來東西川兩道再到宋朝時的西川路和西峽路被正式劃分為四路,分彆是益州路(治所成都)、梓州路(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夔州路(治所夔州,今重慶奉節)、利州路(治所利州,今四川廣元,後來移至興元府,今陝西漢中)。從這以後,四川的稱謂開始出現並最終成為了後來被民間和官方所認可的行政區域名稱。

從古至今,四川對中國的重要性都是無需贅言,和平時它是中國的一大糧倉和財稅重地,國家動亂乃至民族危亡時它又是後方的避風港和未來的反攻基地,但這裡也是一個經常出亂子的地方。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歐陽直的這句不是白說的,單說後蜀被並入北宋版圖以來蜀川這個地方就已經大亂了三回。

曆史上,曆代統治者出於各自利益以及當時局勢的考慮也多次將四川進行拆分與合並,而趙恒和他的大臣們也不例外。

此時的宋朝總共才分為十五路,相對狹小的蜀川卻占了兩路,而在這次重新劃分之後蜀川更是被劃分成了四路。此舉隻能說明諸如宰相李沆等人確實鬼精得厲害。在經過這次劃分之後,經由陝西進入川西平原的陸路通道和劍門關被劃歸利州路,經由長江水道逆流而上然後北上進入川西平原的水路通道被劃歸夔州路。這以後誰要想在川西自立為王或者搞點事情可就要好生掂量幾下了,即使你有造反的能力和實力,可你家的大門卻是由彆人把守著,更何況在這中間還隔著一個梓州路作為緩衝。

宋朝的各位大佬們的心思還不止於此。在行政和軍事上切割了蜀川之後,為了便於財稅和糧食的統一調配和管理,宋朝在這四路卻隻設立了一位轉運使,而全國其餘各路則是每一路設一位轉運使。也就是說,行政和軍事給你們分開了,但收糧收稅的時候你們還是一家人,這其中的良苦用心著實值得細品。

從身為宰相的張齊賢被趙恒的一紙詔書輕易罷免,然後再到宋朝對蜀川地區的行政切割,這兩件事其實都足以看出登基已滿三年的趙恒在此時已經完全掌控了帝國的朝局。危機和苦難向來都是讓一個人快速成長的良方,自打登基之日起就在重重危機和挑戰下一路頂風冒雪而進的趙恒正是如此。從某種意義上上來說,正值血氣方剛之年的趙恒能夠忍住自己的雙拳不貿然對李繼遷動手其實是一種非常人所能及的忍性,也是一個優秀政治家所必須具備的政治修為——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當然,如果你非要說我這是在美化趙恒的軟弱無能,那我自然是無言以對。

倘若這些都不足以說明趙恒的政治智慧和駕馭群臣的能力,那麼接下來他對中書省的再次重組則為此而做出生動的詮釋。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噓!她在囤貨等末世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蓮花樓之並蒂蓮 雲起鳳禾 人在奧特:從海帕傑頓幼蟲開始 盜筆,誰叫我厲害呢 火影:不想被柴刀的我,拯救忍界 愛你十年不珍惜,我出國你哭什麼? 我在修仙界養神獸 傲嬌係統追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