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恒和李德明相互扯皮的時候,位於宋朝國境線西南端的交趾國則因為其國王黎桓的死亡而發生權力爭鬥導致其境內陷入空前的內亂之中,此時擔任廣州知州的淩策趁機上疏趙恒建議宋朝應該趁此時機出兵交趾平定內亂乃至是以此為理由一舉收複這片漢唐故疆。
還記得這個黎桓嗎?趙普的妹夫侯仁寶當年就是因為想趁著交趾幼主新立而霸占交趾從而把自己的老命給丟在了那裡,乾掉侯仁寶的正是這個與自己老主子的老婆私通繼而在後來廢掉幼主自立為帝的黎桓。他死在了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他這一死他的兒子們就開始爭奪皇位,於是乎交趾這塊地方打得是熱火朝天。
宋朝人尤其是嶺南地區的官員對於當年侯仁寶的那場大敗可是一直都耿耿於懷,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這個時候正是宋朝報仇雪恨的好時機。對趙恒而言,當年那場大敗也算得上是他老爹趙光義的恥辱,可他顯然不想給他老爹報這個仇,他可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宋朝此時出兵交趾無疑與他的心性不符。不過,作為交趾的宗主國皇帝,趙恒覺得自己還是應該派人前去調和。他選出來的這個人名叫邵曄,此時官任淮南轉運使,趙恒特命他為交趾安撫信使前去調和交趾的此次內亂。
要說這一次交趾的內亂可謂是亂得一塌糊塗,簡直就是一鍋漿糊。黎桓這一死,他的二兒子黎龍鉞直接越過自己的兄長自立為帝,而被搶了大位的“皇長子”則是在狂怒之下就把國庫裡的錢全部卷走然後逃得是無影無蹤,隨即黎桓的另一個兒子黎龍廷又一刀把剛剛自立為王的二哥給砍了並取而代之,再然後就是駐軍在外的另一位皇子帶著大軍前來討伐黎龍廷這個野心勃勃的小弟。就此,黎氏兄弟在交趾境內殺得是一片昏天暗地。
等到這些人殺得精疲力儘之時,邵曄也到了交趾。黎氏兄弟雖然個個都凶狠暴力,可對於北方天朝上國派來的專使卻是不敢得罪。
這裡多說一句。交趾(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越南)儘管窩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稱王稱帝,但卻一直都是向宋朝稱臣且接受宋朝的冊封,然而它同時也對更南方的那些小國以宗主國自居並讓這些國家向他稱臣。也就是說,我交趾雖然在名義上是宋朝的奴才,但在你們這些小國麵前我又是你們的主子,是你們的天朝上國。
邵曄到達的時機可謂是恰到好處,此時各方都是被砍得滿身是血繼而元氣大傷,邵曄以天朝使者的身份向他們傳達趙恒的聖諭馬上停止相互攻伐,然後確立一個人來繼承你們老爹的王位,要不然我宋朝的大軍就將親自過來幫你們選一個新主子。
這一通威嚇非常奏效,黎氏兄弟私下裡用他們的嘴達成了停戰協議,最後的那個贏家還是殺兄自立的黎龍廷。為了儘快獲得宋朝的承認並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黎龍廷立馬派人帶著一份大禮北上開封去向趙恒稱臣納貢。由此,交趾之亂遂平。
看上去這位邵曄大人是個和藹可親的人吧?哼哼,讓黎龍廷絕對想不到的是,這位邵大人回京複命之時順便給趙恒送上了四張山川地形地圖,這裡麵包括從宋朝的邕州(今廣西南寧)進入交趾的水陸兩路行進地圖以及交趾境內的山川地貌圖。
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這位邵曄大人其實心裡的想法和廣州的知州淩策是一樣的“陛下,打吧!給你老爺子報仇啊!我提前把路都給你探好了!”
趙恒瞅了一眼邵曄,然後以一個仁德之君的滿身正氣說道“祖宗辟土廣大,唯當慎守,不必貪無用之地,苦勞兵力。”
或許此時在趙恒心裡定然也是有另一番惆悵和不解你們這些人為什麼就想著要打打殺殺?老老實實過日子難道不好嗎?遼國人好不容易消停了,我現在正在全力收降李德明,隻要搞定了他,那就真的是天下太平了,可這些人為什麼又要讓我去招惹交趾呢?和平啊!朕想要的是和平!你們懂不懂啊!
為了全方位的和平,為了這個自己矢誌不渝地想要達成的終極目的,趙恒在跟李德明扯皮了一年之久後,他咬著牙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向李德明做出了巨大的讓步。
納靈州、遣子弟入京城充當宿衛、散軍隊、送還擄掠、嚴禁撓邊滋事,在宋朝與黨項達成永久和平的這五個條件當中,趙恒把最苛刻的兩個(納靈州,散軍隊)給剔除了。這也就是說,李德明不用把靈州還給宋朝,更不用解散他的軍隊,他現在隻需要寫一份永不擾邊的保證書,再把之前擄掠的人口適當歸還一些,最後再把黨項貴族子弟送幾個到開封去當質子就能與宋朝達成和議並以此換取宋朝所承諾的大量好處和利益。
趙恒突然間為何就從強硬無比變得這麼軟了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沒人知道,或許隻有趙恒本人才知道。但是,這個答案其實也不難猜測,因為趙恒本人的名字裡的這個“恒”以及他之前的一切所為就已經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澶淵之盟前,趙恒先是堅決表示要親征,可在隨後得知遼軍勢大且呈不可阻擋之勢後他又開始畏縮不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寇準和高瓊,曆史絕對會改寫,而如今眼看宋朝對李德明太過強硬沒什麼效果,於是他這才轉而壓低了價碼且是大幅度地壓低。再一言蔽之,此人雖然也想做事,但他是一個知難而退的人,絕非什麼迎難而上之輩。恒——趙恒這一生偏偏就缺這一個字。
麵對趙恒的巨大讓步,李德明大喜,但他得寸進尺地表示自己還是很為難,難就難在這個質子上麵。
“陛下,遣送質子入京這在以前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至於歸還所掠和不再擾邊滋事,我這兩點保證能夠做到。”
到頭來,趙恒的五個要求他李德明隻願意遵守最容易也是最無關痛癢的那兩個。不過,李德明也做出了一點讓步,他表示可以用進貢千餘馬匹和駱駝來代替質子入京。趙恒的回應是,如果你不答應質子進京的條件,那麼開放邊境貿易以及購置青白鹽這兩個好處你也休想得到。
談判進行到這裡,趙恒基本上可以說是把自己之前劃定的底線全給抹了,隻留下了最不起眼的那兩條。也就是說,隻要李德明答應送還劫掠並不再擾邊,那麼這和約還是可以達成的,隻是之前答應給你的好處也是要減量的。
麵對李德明遲遲不肯上表歸附且還和趙恒反複地討價還價,曹瑋等人再次請求趙恒準許其發兵進討,可趙恒表示要給李德明考慮的時間,還是先不要輕舉妄動。
事實上,趙恒根本沒想過要對李德明用兵,要不然他早就增兵西北以武力迫使李德明就範了。也不知道他為什麼就不學學他的那位叔母,蕭燕燕作為一個女流之輩都知道以戰迫和,而且還親自帶領大軍殺到你趙恒的麵前來跟你談判,然後遼國放棄對關南之地的聲索,而宋朝則收起對燕雲十六州的覬覦之心,如此一來雙方才達成了盟約。
如果宋朝有樣學樣,那麼同樣希望能夠跟宋朝達成盟約的李德明在宋朝大兵壓境之下就未必還敢跟宋朝這樣討價還價,甚至宋朝還可以就此逼迫李德明既稱臣還得納貢,而不是宋朝反過來還得給他大量的好處。況且,趙恒也不想一想,你單是靠嘴皮子談出來的和平能有什麼長久和牢靠性可言?
哎!一聲歎息吧!誰讓趙恒有錢呢?誰讓他是一個為了和平可以一退再退的人呢?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趙恒做出巨大讓步的時候,李德明反而比趙恒還要痛苦,原因就在這個質子上麵。他當然不肯送質子入京,況且他的兒子、宋朝未來的大災星李元昊小朋友這個時候還是個連吃喝拉撒都需要人伺候的小屁孩。既然李德明的兒子還太小,於是宋朝轉而要他把自己的親弟弟送到開封去當質子,可李德明同樣不願意,弟弟雖然不是自己的骨血,可弟弟是他的手足,他還是舍不得。然而,不送質子過去就沒法讓宋朝開放邊境貿易,黨項人的青白鹽也賣不出去,而黨項這邊也得不到宋朝那邊每年例行的大量賞賜,這些對黨項境內的經濟打擊和民生傷害可謂是災難性的。西北之地可不是什麼應有儘有的天府之國,他李德明對宋朝境內的出產的錦緞、藥材、香料、茶葉和瓷器等好東西可是垂涎三尺。
怎麼辦呢?苦思良久之後,李德明的狡詐本性再次凸顯。他的腦子裡一道閃電劃過,他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就一個字——騙!
他向趙恒回話“臣考慮好了,質子我同意送,也希望陛下答應的邊境互市和解除鹽禁的許諾能夠兌現。”
北宋景德三年九月,李德明命人帶著自己寫好的“永為大宋藩臣且累世不得擾邊”的誓書進入了開封,他答應了趙恒提出的條件,包括送質子入京(隻是口頭和文字上的答應,但實際上的質子還正在“選派”中)。趙恒此時的心情可以跟曹利用同遼國談好了三十萬和平價碼回來向他複命之時相比,因為這份由李德明本人簽字畫押的誓書交到他手裡也就意味著宋朝和黨項之間也達成了永久性的和平協議。
北宋開國以來最大的兩個邊患至此算是得以清除,而且還有雙方的和平誓書為證。相比之前的漢唐兩朝以軍功征服四夷繼而執中華大地之牛耳,再相比後來的明朝恩威並施進而萬邦來朝,宋朝同樣在這個時候讓中華大地重回太平時代。如果趙恒和他的臣子們是知道廉恥的話,那麼他們就絕不會為此而彈冠相慶,因為他們君臣所得來的這個四海升平是用錢買來的。
換句話說,你一個買來的官兒能夠和人家進士出身的人相比嗎?站在一起你能不臉紅嗎?
誰都知道宋遼能夠盟好不是因為宋朝打服了遼國,而是雙方都拿不下對方,更是因為宋朝的那三十萬兩銀子起了決定性作用。那麼,為了能夠讓西北重回和平歲月,為了能夠讓李德明俯首稱臣,宋朝又付出了什麼代價以及給了對方哪些好處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請看清單宋朝封李德明為定難軍節度使、賜爵西平王、加授特進、上柱國、檢校太師兼待中、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使,食邑六千戶,實封三千戶,又賜李德明“忠保順翊戴亮節”功臣號。這還沒完,除了以上官爵和實封,李德明還獲賜襲衣、錦帶、銀鞍勒馬等飾物,最大頭的實惠還在後麵每年賜李德明銀一萬兩、絹一萬匹、錢三萬貫、茶二萬斤。
各位,請注意!後麵這些金銀和絹茶是每年都得給,而且還美其名曰——歲賜。肉疼嗎?完全沒必要,這點錢和東西對趙恒和他的大宋朝來說根本就是九牛半毛。
我個人在之前對澶淵之盟裡宋朝給遼國的那三十萬並無多大憤慨,可這裡卻心緒難平,因為遼國對宋朝的威脅顯然不是黨項人所能比擬的,更因為遼國可以輕易地突入宋朝境內的縱深地帶並對河北和山西的土地與百姓造成毀滅性傷害,而宋朝對此又無力應付,隻能打防守反擊而無法也無力發起主動進攻。
此外,宋朝給遼國歲幣以實現和平是因為宋朝與遼國相比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在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裡,弱者在必要時刻適當低頭並不可恥,李世民和劉邦不也曾向異族暫時性地低過頭嗎?可是,反過來看看宋朝和黨項之間的這場所謂的和議,明顯居於絕對強勢地位的宋朝竟然給黨項人低頭了,而且還每年給予大量“歲賜”以換取對於李德明來說無關緊要的那一聲“吾皇萬歲”。
是的,從此以後,直到李德明在二十多年以後死去的這段時間裡,宋朝和黨項之間都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軍事摩擦,可李德明對於宋朝提出的不得攻掠西蕃的嚴令卻是置若罔聞,河西地區的吐蕃人和回鶻人可是沒少受他李德明的欺壓和威脅。此外,李德明答應的送他弟弟入京為質一事他也是以各種理由進行推諉到最後更是直接就拒不執行,但宋朝答應給他的好處卻是每年不曾少過一分一厘。至於送還之前擄掠的人口和財物,吃到嘴裡的東西他李德明還會吐出來嗎?他能夠從此停止擄掠,宋朝就得燒高香了。
換言之,趙恒當初提出的那五個條件李德明幾乎一個也沒做到,但他卻得到了宋朝許諾將會給他的全部好處和利益,而李德明所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每年派人給趙恒送幾頭駱駝或馬匹過來,然後由此人代他向趙恒磕一個頭並喊一聲萬歲。
這就是宋朝與黨項之間達成的“和平”。相比李繼遷幾十年裡的刀口舔血,李德明的這一招空手套白狼完全足以讓李繼遷含笑九泉。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宋帝國興亡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