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雲舒索性不想了,樂嗬嗬地盯著沈華。
後者硬是慢悠悠地吃了點飯,等到許秋快吃完的時候,才開口說正事。
“許秋啊,這兩天,上邊給我打了好幾次電話。”
沈華的上邊,那就是國級了。
“莓國、小日子國、還有骨科國……西方東方,都有大量國家的腦協會向你發出邀請,你有什麼打算?”
在場的人驚訝中帶著振奮。
過去都是大夏費儘心思請世界各地的專家,許秋還是唯一一個能走出國門的腦外科大師。
而這也是讓沈華顧慮的難題。
大夏講究個禮尚往來。
儘管森前田這些名醫是拿著報酬來指導的,但他們的確讓國內醫療技術的發展少走了一些彎路。
如今大夏出了個天才,如果拒絕各國的邀請,肯定會落人口實。
許秋也考慮到了這一層,他思索片刻,道“臨海一院的進修名額,可以給友好國家分配一些。”
沈華點了點頭。
這個辦法好,給與進修名額,從明麵上來看,是比一個醫生去他們醫院做指導手術更有誠意。
不過……莓國這些國家冠冕堂皇邀請,實際上是打算把許秋留在海外。
山不過去,讓他們過來,可以完美規避人才流失的風險。
“好,那就這麼決定了!”
沈華解決了一件心事,緊鎖的眉頭很快就舒展開了。
……
隆隆隆——
塵土飛揚之中,挖土機在臨海一院後方的空置地帶奔忙不息。
就連王晟德也低估了這場手術帶來的影響力。
白雲省第一書記助理,臨海市市長,還有省衛健委、衛生局的領導都來了,戴著紅色安全帽,叉著腰視察工作。
不久後,一個由白雲省贈送的招牌掛了起來。
“臨海市第一醫院腦外科人才培養基地”
初看之下,已經有天壇腦外科中心的感覺了。
甚至,因為臨海一院還有來自全球各國的醫生進修,從“提升國際影響力”的角度來看,這裡反而比天壇中心還要更有資格。
當然兩者之間的差距依舊大。
天壇中心耗資十幾個億,光是病區、科室就有十七個,主任醫師也多達二十人。
臨海一院這還是匆匆搭建起來的,花了幾百萬而已,科研設備、醫療儀器等都是湊出來的,腦外科的主任醫師也隻有三位。
肯定沒法和天壇中心比,但臨海一院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顱腦分離手術的技術壁壘,以及衍生的無數突破難關的經驗積累!
兩周後。
像模像樣的培養基地拔地而起。
以許秋為核心,首批建立四個教學方向。
顱腦分離手術中心,由許秋負責。
另外三個,分彆是脊髓脊柱病區、煙霧病診斷與治療、顱腦腫瘤病區,由腦外科藺主任在內的三位主任負責。
當然,這三個方向同樣是許秋的強項,三位主任統轄的同時,他也會參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