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聲音不大,卻傳遍會議室,道
“在場各位院長,都是來自哪裡?
天都、魔都,鵬城……無一例外,全部都是經濟極其發達的地區。
大夏太大,然而,最頂尖的醫療資源,卻幾乎完全被壟斷。
東北、西北,南部,雖然一直在接受扶持,但解決不了本質——人才始終在向首都為中心的經濟發達區聚集。
不論是協和的綜合第一,還是天都天壇唯一一家腦外科中心,都進一步加劇了各地的醫療資源鴻溝。
我或許改變不了這個局麵。
但,至少想讓醫生、病人都多一個選擇,大夏不隻有協和、天壇、301、華西等,除了以協和為中心的北方醫院係、西南華西等之外,南部也有一個醫療核心。”
會議室靜悄悄的。
眾人一臉呆滯,想不到許秋的野心竟然大到了這個地步。
然而,卻沒有一個人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他們都知道許秋有這個本事。
“南部……的確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醫院了……”協和院長默默開口。
當年的四大頂尖醫院協和、華西、齊魯、湘雅,如今隻餘其三。
湘雅曾經也有領銜南部醫院的實力,不論是醫療資源,還是影響力,都獨占鼇頭。
甚至,有一段時間,湘省人民對湘雅的信任度、滿意度等,超過了協和,許多危重病人第一選擇是留在湘雅。
但後來,湘雅出了太多問題。
一方麵有外部環境的影響,如地理區位差,經濟實力薄弱等。
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內部管理體製和理念的失職。
比如,包庇許多以創收為導向、醫德失範的醫生長期活躍在醫療一線,縱容醫生變相牟利、對患者投訴和內部意見置若罔聞。
乃至於形成了一係列的利益鏈,互為保護傘。
而這,也讓醫院內部各級關係極度僵化。
這也是導致頂尖人才流失的關鍵因素之一。
近十五年來,湘雅醫學院沒有出過一個兩院院士,甚至連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的人選都很稀少。
缺少頂尖人才、沒有新鮮血液,湘雅想不沒落都難。
可以說,如今南部醫療行業最動蕩的十餘年。
在缺少領頭羊的情況下,所有醫院都在拚命發展,國家也在觀望,等待一個新的領軍者出現。
協和、華西等,也摻和了進來。
他們想借此扶持出一批醫院,如果能拿下南部第一的名頭,他們也將徹底鞏固自己的地位。
比如白雲省的靜海市人民醫院,背後有協和幫扶。
華西也選擇了兩家,同樣很有競爭力。
如果沒冒出許秋這匹黑馬,或許醫療資源會進一步集中在以協和、華西等為中心的頂尖醫院手中。
而許秋如今要做的,正是取代他們拿下南部第一,在老牌頂尖醫院中,殺出重圍,建立一個新的醫療核心!
“南部第一,以臨海一院如今的紙麵實力,還是有些差距啊……”華西院長實話實說道。
如果沒有許秋,臨海一院想拿南部第一,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多了個許秋,這些院長才覺得有些可能性,但希望依然渺茫……
“這就不用各位院長、前輩操心了。”
許秋不卑不亢地說道。
協和院長等人都心裡一驚,莫非除了顱腦分離術,許秋還有彆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