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隧道!
腦室分流術,全稱是腦室腹腔分流術。
這台手術和常規認知不同。
顱內壓過多,放腦脊液,並不能直接把腦脊液排出體外。
而是需要把多餘的腦脊液引導到身體的其他部位,讓其被自身吸收,從而達成分泌吸收的平衡。
目前臨床上用的最多的地方,也是最佳部位,正是腹腔。
絕大多數腦室分流術,做的都是腦室腹腔分流術。
隻有少部分患者因為腹腔感染,會選擇心房作為引流吸收的部位。
或者是青春期兒童,因為腦室和腰池相通,連腦室都不開了,直接做腰池腹腔分流。
對羅笛這名病人,自然是選擇常規的腹腔引流。
皮下隧道,正是引流的關鍵。
在許秋的引導與操控下,腹腔導管從頭部切口出來,依次經過耳後、頸部、胸部,抵達上腹部。
第一個切口,開在了乳突下。
第二個切口,鎖骨下。
第三,右側上腹劍突下。
許秋手持鈍性金屬導子,分段通過皮下進行深層分離,在病人頭部至腹腔之間,開出了一條連貫、暢通的皮下隧道。
藺主任一聲驚歎。
一次就完成了?
腦外科那邊,即便是副主任,一般也要三到四次,才能把隧道打通。
羅笛的情況明顯更複雜,穿通難度也更加高,許秋竟然一次成功!
……
手術的第三個小時。
皮下隧道開辟完畢後,許秋將導管的近端與閥門出口連接,遠端則通過皮下隧道進入右腹部的切口。
而導管在許秋的調整下,在經過頸部的時候,正好有一段彎曲。
這完美地適應了頸部的弧度,同時也給頸部活動留下了更多的空間。
最後,許秋把腹腔導管放在了肝臟的膈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也是臨床上較少采用的術式。
一方麵是操作難度更大。
另一方麵,它需要把導管縫在肝圓韌帶上,還需要避開大網膜,很容易引起堵塞,術者技術不高,還容易損傷正常器官、組織。
不過,它也有更多優點。
如,發生脫落的幾率更小。
感染的幾率更低。
等等。
考慮到這些,許秋最終還是選擇了肝臟膈麵。
手術第三個半小時。
當許秋縫完最後一針,手術徹底宣布結束。
所有人都重重地鬆了口氣。
這台危險度極高的手術,竟然真的拿下來了!
而且,過程居然這麼順利!
“清點紗布……”
“清點止血鉗……”
助手和器械護士等在核對器械數量。
許秋則安排著術後的護理。
“先給左旋多巴400次,一日三服。”
“腦部手術後,病人的蘇醒時間不定,如果能在術後七十二小時內醒來,問題就不會太大,這三天格外注意護理,隨時監測各種指標的變化……”
術後三天能醒來,基本上就已經把腦疝的問題給解決了。
後續,全力殺蟲即可。
這台手術的切口很小,也基本上看不到多少腦組織,因而許秋沒法對病人被食腦變形蟲侵害的腦區進行細致觀察。
但,
從顱骨鑽孔露出的那一小塊區域,許秋還是能窺見一些情況。
羅笛腦內有出血,也有壞死,很多地方存在創腔積液,估計滿大腦都是食腦變形蟲繁殖的蹤跡了。
殺蟲能起到多少效果,連許秋都不敢肯定。
喜歡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