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讓他明白了天壇為何能坐穩腦外科第一院,光是這醫療資源的配置,就不是尋常醫院能相比的。
蘇院士繼續介紹著“另外,我們還申請了國家級重點腦外科培訓中心,並且針對顯微腦外科做出了培養體係,包括血管吻合學習班、內鏡操作學習班和顱底培訓學習班等,培養的人才一部分留在本院,其他的則與各地醫院簽訂合同,對接人才……”
這倒是一個好思路……許秋微微點頭。
臨醫想要獲得源源不斷的人才,從各地引進隻能是短期解決燃眉之急的做法,長久之計還是得自產自銷。
最穩妥的做法,就是與臨海大學醫學院,以及各大醫療機構對接,製訂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體係,打磨屬於自己的精英。
這一點完全可行。
首先,許秋手裡掌握著很多核心的技術與手術學教程,直接就可以作為內部的機密資料用以培訓。
第二點,許秋早先就拉攏了約瑟夫,借此獲得了利夫蘭醫學中心的好感,此外還有自動開顱機團隊背後的猶他大學等,甚至妙佑診所那邊都希望和許秋合作。
借助這些關係,許秋可以和這些頂級醫院的腦外科同步展開合作。
想要製訂一套屬於臨醫的培養體係,不成問題。
三天後。
天壇腦外科中心主任辦公室內。
蘇院士、天壇院長和腦外科中心主任等高層相繼落座,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落在許秋身上。
等所有人都到齊後,蘇院士將一份文件推給了許秋。
“這是進一步合作的方案,許秋你可以過目。”
許秋接了過來,粗略地翻看了幾頁。
頓時就皺起了眉頭。
天壇醫院給出的條件,是分享許秋從各省知名腦外科醫院獲得的核心技術、成果等。
但能給臨醫的,僅僅是優先輸送人才,在每一屆畢業醫生中,讓臨醫擁有和天壇醫院相同的優先選擇權……
簡而言之,許秋把技術給他們,他們把學出技術的人給許秋。
許秋皺眉道“這不像是合作。”
蘇院士沒想到許秋竟然不滿意,道“每年從我們的中心走出去的腦外科醫生,前幾名幾乎都是這個領域的中流砥柱,都有支撐一家三甲醫院的能力,其他醫院隻能選到我們剩下的,但臨醫可以和我們一起搶排名前列的天才!”
天壇院長也解釋道“排名前三畢業的醫生,都有五年內成為主任醫師的能力。換言之,相當於我們給臨醫送了大量主任醫師了。”
許秋依舊搖頭。
這份方案根本不像是合作,如果他真的答應了,臨醫的人才來源也是從天壇醫院的腦外科中心選拔,那和不建立腦外科基地又有什麼區彆。
然而他也沒法提出更多的要求。
許秋的院士身份,讓他能夠跟天壇醫院的高層平等對話,但如果牽扯到了自身利益,院士也不管用了,得看臨醫和天壇的體量對比。
很顯然,臨醫腦外科遠遠不如天壇醫院。
——
記得投為愛發電!
喜歡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