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醫生進來了……”
楊鈺恩還在沉思的功夫,身後的氣閉門被踩開,許秋一臉平靜地踏入。
楊鈺恩的眼睛瞬間就亮了,目光追隨著許秋,一直看著後者穿好手術服,來到台前。
上午十點三十分,手術開始。
全身麻醉、雙腔管氣管插管,患側肺萎陷……
完成準備工作後,許秋依次開出一個胸腔鏡套管插入口、一個操作套管插入口和一個5~8長的胸壁小切口。
三個開口的位置都很標準。
胸腔鏡套管插入口在腋中線第七肋間;
操作套管插入口位於腋前線第四肋間,大概在胸大肌後緣到背闊肌前緣的位置。
胸壁小切口則位於右肺上葉腫瘤的體表標誌處。
嗤嗤——
很快,許秋便將肺抓鉗和肺牽拉鉗和開口中插入,隨後以抓鉗抓住肺組織,將右肺向後下牽引。
切開肺門上部周圍的縱膈胸膜。
緊跟著,在臍靜脈進入上腔靜脈的下緣分離縱膈結締組織,依次切斷、結紮迷走神經分支,以及伴隨的小血管……
完成這些操作,右肺動脈主乾和右肺上葉尖前段的分支都暴露了出來。
許秋逐一將尖前段分支分離、結紮、縫紮和切斷。
接著,許秋將上葉向上牽引,中下葉則往下拉扯,將兩邊肺組織向相反的方向分離。
在上、中和下葉間肺裂彙合處切開葉間胸膜後,下方出現了三條小血管。
“這是……右上葉後段的動脈!”楊鈺恩回憶著腦中的解剖記憶。
許秋點點頭……楊鈺恩果然對解剖有心得。
這幾條血管不好辨認,一般醫生還真不一定能猜出來。
很容易就會和下葉背段動脈等等搞混。
畢竟,在解剖書上可以輕易分辨出各個肺段,但放在實際中,隻看屏幕中肺組織的畫麵,很難第一時間做出診斷。
尤其是這種沒有明顯解剖標記的地方,更難以甄彆。
對這三條小血管做結紮和切斷後,許秋繼續沿著肺動脈主乾做鞘膜內分離。
這一步,是為了顯露上葉後段動脈。
然而,病人的黏連程度很嚴重,分離並沒有見效。
許秋見狀,不慌不忙地從後側切斷上葉支氣管,繼而將遠端的支氣管夾住,向後方牽引。
楊鈺恩原本困惑的眼神立馬就聰明起來了。
她驚愕地望著屏幕。
術野中,隨著許秋牽拉,中下葉緩緩地膨脹了起來,葉間裂一下子就一覽無餘。
看清楚後,接下來的操作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許秋在在肺門前側和膈神經後側,顯露右上肺靜脈,分離上葉靜脈,隨後結紮尖、前和後段靜脈,加縫紮後切斷……
做完一切準備工作,許秋終於用肺抓鉗提起了準備切除的肺葉。
手術室眾人的心情不禁緊張了起來。
同時心裡也在震驚。
切除肺葉之前,需要結紮、切斷各部分的血管、神經和支氣管等。
然而這些複雜的流程,許秋竟然隻用了七分鐘!
這個速度……簡直是不當人!
……
眾人懷疑人生的功夫,許秋已經用橡皮導管繞過肺門,接著導管另一端從胸壁切口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