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心想要憑借這一樁功績名留青史,又怎麼可能會因為朝臣的反對而放棄他的計劃?
更何況,他本身也並不是一個能虛心聽取彆人意見的人。
他從來都隻聽他想聽的。
如果是從前的冀州郡,上下都被薑家把持,天高皇帝遠,政令無法通達,這個計劃當然很難實施。
但現在不一樣,現在薑家在冀州郡的勢力被連根拔起,就算有殘餘力量,也掀不起風浪。
冀州郡現在百廢待興,所有位置,都可以任用他培養的新人,完全達到‘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破’的地步!
這樣一想,皇帝倒是希望其他州也不要太安分,最好都學薑家,反一個,他滅一個,最後大淵再無世家,世家積累的財富和人才都歸他所有,大淵九州也都回歸皇權的統治之下!
不過也隻是想一想而已。
且不說大淵第一世家姬家,皇權根本就無法撼動。
顧家的東山書院是大淵學子心目中的聖地,動顧家就是與天下學子為敵。
至於王家——
王家原本與薑家世代聯姻,密不可分,可這次薑家造反,王家卻巋然不動,皇帝竟找不出王家半點罪證。
而王家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們家的女子,一半與世家聯姻,一半與勳貴官員聯姻,憑借姻親,也在大淵發展成輕易不可撼動的勢力。
其中,最令皇帝忌憚的,莫過於鎮國公府。
國公夫人就是出身王家,並且還是王家現任家主的嫡親妹妹。
當初,這樁婚事還是由先帝出麵,親自促成的,也不知道先帝是不是昏了頭,既然要重用鎮國公,為何又要替鎮國公求娶這樣一個身份特殊的貴女!
這也是皇帝忌憚鎮國公府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鎮國公府掌控了謝家軍,若是再有王家的財力支持,想要反了大淵豈不是輕而易舉,教他如何不憂心?
不過,葉景辰曾經說過的某些童言童語倒是被他記在了心上。
既然他忌憚鎮國公府,那隻要將鎮國公留在北疆鎮守,抵擋北蠻的入侵,他另外兩個兒子,都可以像謝少陵這樣召回皇城,連理由都是現成的,為國公府繁衍子嗣開枝散葉,看他多體恤臣子?
兩位少將軍被召回皇城,他也可以名正言順安排其他的人去北疆頂替他們的位置。
這一次,他一定要派遣身體素質好一些適應能力強一些,機敏好學的人去。
他就不信了,整個大淵,難道就隻有他謝家的人才適合領兵打仗?
至於謝少陵那兩個弟弟,回到皇城之後也不能浪費了,將他們打發到世家盤踞的繁華州郡去,給他們一個不輕不重的文職,讓他們與世家互相牽製。
若是能被繁華迷了眼,那就更好了!
朝堂鬨的很凶,每個臣子都有各自的立場與盤算,皇帝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一個都沒在意,堅定的對冀州郡頒布了新的政令。
而在諸多與革新無異的政令中,夾雜著兩份毫不起眼的征召令。
事實上,要不是擔心鎮國公府在冀州郡發展出新的勢力,他完全可以將謝少陵的兩個弟弟派遣去冀州郡監管新的政令。
皇帝動過這樣的念頭,但到底還是對鎮國公府的顧慮和忌憚占據了上風。
世家和勳貴見在朝堂不能阻止皇帝,就想要在冀州郡動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