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豪強侵占土地,那是自開國伊始就有的傳統。
這些豪強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依靠徒附,佃客等人,以武力為基礎,拒絕向官府登記自己所擁有的土地。
土地沒有登記在冊,自然不用繳納賦稅。
恰好劉秀又是依靠豪強起家,這些豪強中有不少都是開國功臣,地方官員根本無法管理。
劉秀你去把豪強家的土地清查一下。
地方官我嗎?我一個打工的,你讓我管股東?真的假的?
彆說地方官員了,就連劉秀本人也管不了。
建武十五年,這一年的度田和案比數據十分異常。
於是劉秀下令,命各郡重新進行核查,同時考核沒有如實核查的太守。
度田就是清查土地,一年一次,方便朝廷了解地方百姓擁有多少耕地。
案比則是人口普查,與度田一樣,一年一次。
最初的度田與案比皆是五月進行,後逐漸改到十月,與上計一同進行。
結果這一查,果然查出了許多問題。
豪強瘋狂侵占土地、人口,導致和朝廷存檔的數據根本對不上。
劉秀一口氣殺了十幾個太守和刺史,並再次派遣專人到地方上核查。
結果是郡國大姓及兵長、群盜處處並起,攻劫在所,害殺長吏。
把劉秀派過去的人全給殺了。
氣的劉秀直接派兵征討。
然而大軍一到,這些人就四散而去,變成了良民。
大軍一走,這些良民又成了賊寇。
最後搞得劉秀實在是沒辦法了,隻能‘徙其魁帥於它郡,賦田受稟,使安生業’。
把本地豪強遷到彆郡算球。
都是開國股東,還能真殺了是咋滴?
這樣做雖然穩住了一時,但豪強的根基仍在。
明章之治後,漢和帝繼位,東漢幼兒園正式開業。
那些幼小的君主,哪裡管得住這些豪強?
於是豪強又開始侵占、隱匿土地人口。
朝廷收不上稅,又管不了豪強,隻能先苦一苦百姓。
而百姓麵對日益加重的賦稅,乾脆直接把土地賣給豪強,以此來逃避田稅。
更有甚者,乾脆舉家投到了豪強門下,以此來逃避人頭稅。
朝廷的稅收越來越少,就隻能加稅。
稅越多,豪強家中的土地、徒附也就越多。
朝廷的能收的稅又更少了。
最後朝廷發現一個詭異的現象。
稅收越多,稅收越少。
不能再加稅了!
那沒錢這麼辦?
賣官鬻爵吧。
可彆以為賣官鬻爵是劉宏的專利,東漢早在安帝時期就開始了。
若是追溯到前漢,甚至連漢武帝也賣過。
國家財政困難時,賣官籌錢,在古代封建王朝屬於是正常操作,並沒有那麼不堪。
一開始,朝廷還隻是賣點五大夫、關內侯這樣的爵位,或者是羽林郎、虎賁郎、緹騎這種,沒有實權,但與皇帝親近的職位。
到劉宏時期,實在是沒錢了,於是三公、九卿、太守等等實權職位,都可以賣。
由此可見,土地兼並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程度。
張新在雒陽當議郎時,有一次劉宏召他進宮,就曾經感慨過。
大漢的耕地在和帝時期足有七億三千多萬畝,而到了現在,朝廷登記在冊的已經不足四億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