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後燕大將軍、範陽王慕容德既攻取東晉青州城廣固,複取青州諸郡,南壓東晉徐州,北隔黃河與北魏新得之冀州為鄰,一時竟安穩,可以青州為國矣!
何以故?隻因東晉徐州刺史為流民帥彭城劉該,兵少力弱,唯自守耳,不能為晉廷反攻青州。河北冀州新入魏手,尚未安定,且魏主拓跋珪北返後,冀州刺史為持重之拓跋遵,亦隻留心治民,不遑外侵,故慕容德於青州竟得安穩。
忽有海上往來遼東與青州之間商賈,自遼東攜龍城消息至,道燕都風傳燕主寶為衛將軍馮跋所害,而有識者皆以為是蘭汗所害;大皇子慕容盛卻信汗言,以跋為弑君者,複以跋必有同謀,囚跋於廷尉獄,欲其招供;嗣後盛以翁婿之禮事汗如故。
慕容德聞龍城有此,歎曰“先帝不幸,早喪令子!嗣主實不堪當國,今遭荼毒,不亦宜乎!阿盛我攜之東歸,斯人我所深知,其必有宏圖遠計!今阿盛囚跋而不殺,乃欲以後倚重也;仍以翁婿之禮事奉蘭汗,是待時也,時機未至耳。高雲實主龍城兵事,馮跋得將士之心。時機若至,阿盛必驟起發難,殺汗而倚高、馮奪汗之兵,則為嗣主也!”
曆半月,有青州行商自遼東渡海歸,道龍城兵變,兩遼大都督高雲與衛將軍馮跋,率眾殺幽州刺史蘭汗,奉大皇子慕容盛繼位矣。慕容德乃額手稱慶。
不日龍城詔令自海上至,道主上不幸為蘭汗所害,今大皇子已嗣位登基,大赦境內,文武均進位一等;後言“今皇帝詔曰,大將軍、範陽王德,年高德劭,為國耆老;朕欣聞王已掠得青州,即以青州增封王為使持節、都督青州諸軍事,可署置郡縣長吏,封子弟如周公故事。”
慕容德奉詔,即上表謝恩,卻憂無子弟,無人可繼其承奉青州基業,乃贈金命一精明行商赴秦都長安,訪求自前燕後主慕容暐家族為苻堅屠滅之後,是否尚有幸免於難者。
月餘後,行商自長安還,道其一弟尚有子在世,當年苻堅屠滅在長安之慕容氏家族,其弟媳以有孕下獄,後慕容衝攻長安急,苻堅大赦,其弟媳乃出獄,嫁一商賈公孫五樓。此受命於德之行商,於長安百般使錢暗中尋訪,終於訪得此慕容氏遺孽慕容超,於是返報慕容德。
慕容德大喜,乃命此行商再赴長安,無論如何,總要攜慕容超赴廣固,以承國祚。行商道“公孫五樓貪,於大王之侄有父子之誼。今大王之侄年過十歲,亦不易輕信於臣,唯許五樓奉之東來,則妥矣!”慕容德許之。
後月餘,此青州行商乃與公孫五樓,奉慕容超至廣固。慕容德一見超,以其絕似乃弟,且臂戴昔年所贈此弟之有字金環,遂大歡喜,以之為子。
二
如是二三年倏忽而過,南北俱有大變故。南則桓玄率荊州兵東下篡晉,建號大楚,遷晉帝於潯陽,遂於建康登基稱帝;旋複為蕭儁族侄女文壽繼子劉裕攻滅,已故晉孝武帝司馬曜之子司馬德宗複位,改年號曰義熙,晉祚得延。裕既建立興複大功,遂以太尉執掌國政,改革弊政,一時江東風氣為之一新。
劉裕義熙新政,首為繼桓溫庚戌土斷之後,再次厲行土斷,即將南渡中原流民之後土斷為江東本土之民,以增加朝廷編戶,開拓財源。於是豪強震懼,大族束手,皆出其蔭戶。
劉裕有一倚重之如孔明者,乃同為京口人之劉穆之。穆之字道民,本籍東莞郡,論來與籍貫彭城之劉裕,亦為徐州同鄉。
桓玄代晉建楚之後,劉牢之受迫自殺,倔強不附桓氏之孫無終,亦為玄所害。劉裕於父死家貧之後投軍,牢之乃其貴人,無終則裕視之為父,於是便有心反楚,遂不赴下邳太守之任,棄官歸京口。
於是裕乃與北府舊人之中頗孚眾望之劉毅,及本亦北府將,其時亦退居京口的劉牢之之甥何無忌等結盟;倚重其平孫恩之亂時所得之將吳興沈田子、林子兄弟,及同在京口之北來豪傑,如苻秦亡時南渡之王猛之孫王鎮惡,與青州南渡流民帥檀祗、檀道濟叔侄諸人;複聯絡建康上遊之豫州長史琅琊諸葛長民,及長沙太守蕭鎋等,共謀反楚複晉大業。
於是裕受用於桓氏南徐州刺史為中兵參軍,複命弟道鄰,隨同盟者孟昶赴廣陵,仕為桓氏南兗州刺史屬僚。不久反楚誌士於京口、廣陵同時發難,襲殺桓氏南徐、南兗二州刺史,遂掌握北府兵,進軍桓玄驅逐晉帝所都之建康。
楚軍於建康東當路之竹林寺築壘,反桓義軍攻之。楚軍守壘者為名將吳甫之,其麾下皆荊州精銳,故義軍苦攻之不下,而檀祗兄憑之戰死,將士不禁氣餒。
劉裕激勵將士曰“平亂軍興以來,對陣孫恩賊軍,每有大將陣亡,如昔日吾之在海虞,而海鹽令鮑陋死於戰陣;在滬瀆,吳國內史陳郡袁山鬆不諱,而是後皆大捷!今日憑之不幸,是大捷在即矣!諸君努力!”
說罷,劉裕身先士卒,雙手執長刀衝入敵陣。將士感奮,群奔如猛虎,遂大敗楚軍,陣斬吳甫之。敗訊傳入建康,桓玄倉惶出逃,西上潯陽,複挾晉帝西歸江陵,遂一蹶不振,不久即身殺國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自劉裕於京口襲殺桓氏南徐州刺史起兵之日,劉穆之便如隱居待時之諸葛亮、王猛,以布衣起於壟畝,投軍為掌書記之主簿,複為劉裕記室參軍。裕一應軍國大事,皆與穆之相商,言無不聽,乃敗楚軍而滅桓玄,行義熙新政,遂至大成。
江東自永嘉南渡以來,士族豪門子弟平步青雲,卻優遊無事,入仕不擔職責,目無朝廷。至此因新政綜核名實,裁汰袖手旁觀之空談清流名士官員與冗員,而官場風氣大為改觀。司徒琅琊王謐歎曰“不意彭城劉德輿,及東莞劉道民,竟不但興複大晉,刷新政治,亦過於桓宣武!”
北則慕容盛既殺嶽父蘭汗為父報仇,登基繼位之後,自然廢殺其妻,而專寵昔日慕容德所贈之苻氏姊妹娥皇、蕣英。二年後,娥皇難產死,盛哀不自勝,親穿喪服一路徒跣為之送葬,悲哭號啕,過於為其父送葬之時!
至慕容盛登基第三年,仍專寵苻蕣英一人,而後宮無出。為討美人歡心,盛乃至有周幽王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之舉,遂攜蕣英,率軍攻高句麗,以博佳人一樂。
高句麗乃高雲祖國,雲於盛此舉,自然不樂,而暗恨之。馮跋心知,乃與高雲相結。
慕容盛伐高句麗凱旋,苻蕣英雖一路香車寶馬雕鞍,似仍不耐軍旅顛簸,歸龍城之後,忽然染疾。盛驚恐萬分,急命召集境內名醫會診,然究竟人力不能回天,蕣英亦隨其姊娥皇之後,香消玉殞!
慕容盛便即瘋狂,持劍於宮中奔走,見人見物,一頓亂砍,嚎叫徹夜;翌晨,遂命儘殺諸與於會診名醫。回入寢宮,盛見蕣英麵目如生,忽思及自身尚未有子,乃大發狂癡,竟與屍身歡好,猶大呼“阿英!汝竟與娥皇一般,不為我生子而卒乎?”
人死不能複生,無論慕容盛如何悲痛,苻蕣英總是不可還陽了。於是太史選定吉日,終於又要將一人,且是自苻娥皇死後,為燕主慕容盛唯一摯愛之人,埋入土中!
出殯之日,慕容盛披頭散發,身穿斬衰,徒跣行歌於苻蕣英靈柩之後,且哭且唱,酸感行人。至郊外,送葬者將皇妃靈柩下至墳坑中,慕容盛忽大發狂,高叫“阿英未死”,命開棺驗屍。
眾人好不為難,紛紛勸慰,慕容盛隻是不依。眾人拗不過皇帝陛下,乃開棺。盛本拜伏於地,祈禱蕣英還陽,棺蓋甫開,其見心心念念之人麵目如生,立刻大呼“阿英!阿英活哉!嘻嘻……阿英!阿英……”乃不待站起,爬行而前,以手撐地,騰躍入棺中。
鬨了半天,慕容盛終於意興闌珊,形神交瘁,乃自棺中爬出,不複回頭,不待隨從,便蹣跚學步般,踉蹌著獨自歸向龍城。眾人留下掩埋者,自然緊緊跟上。
至龍城南門外,慕容盛猶未清醒,仍大呼小叫,喊的念的都是“阿英”!眾人至其身後,自然仰頭向城上宣稱“陛下車駕回鑾”,命守卒開門。
忽城上閃現二人,正是高雲、馮跋。高雲向城下眾人道“嗣主繼位以來,頗發狂易,有幽王之暗,無聖君之明!武成皇帝複國創業之基,先帝哀皇失之於河北,渺渺之身,複罹難於蘭汗,亦可稱報應也!嗣主能於半月之間,複齊襄公九世之仇,可謂先帝令子。然繼位以來,嗣主唯寵溺苻氏姊妹,不理國政,輕於征伐,侵無罪高句麗,可為寒心!今嗣主大發狂,不類人倫,豈可複奉之為君哉?馮衛軍為先帝股肱之臣,身乃先帝義子,豈忍見嗣主如此,將棄萬民哉?因此乃冒天下之大不韙,行此悖逆之事,廢嗣主,而吾以先帝義子登位,以奉大燕社稷,國祚存亡,豈係於孤與衛軍,乃係於諸君也!諸君意下如何?”
眾人聽罷,一時默然,繼而歡聲雷動,便有人跪下向高雲叩拜,口稱“吾皇萬歲,大燕之福”。於是眾人一齊拜倒,慕容盛看著,隻嘻嘻傻笑。
高雲乃道“將廢帝送入遏陘山悼武天王寺,嚴加看管,不可使先帝血脈有何閃失!”
於是後燕改姓易主,國祚告終,至此遂為北燕。慕容德聞高雲篡位,乃自稱燕帝,遂為南燕。後燕至此,分為二國。
喜歡殷紅雪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殷紅雪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