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奏!”
得到李隆基的準許後哥舒翰出列上奏道“微臣自從兼任兵部尚書以來,各項事務繁多。
而且微臣還兼任隴佑節度使,雖然河東方麵暫時無戰事,但管轄範圍著實不小。
各種大小事務著也是繁雜,再加上微臣年齡大了,實在無暇多顧。
臣懇請聖上,看在微臣年事已高精力不足的份上,讓微臣卸去隴佑節度使的位置。
這樣既可以讓微臣抽出精力,專職於兵部的事情,又能夠提拔年輕有為的將領,讓他們得到足夠的鍛煉,也能為我大唐的軍隊補充新鮮血液。”
李隆基聽後微微頷首,“哥舒將軍所言有理,朕亦知將軍勞苦功高,且年事漸長。
隻是這隴佑之地現在雖然無戰事,可是也戰略意義非凡,不知將軍可有合適之人舉薦以代其職?”
哥舒翰早就收到了李隆基的示有準備,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聖明,臣以為李光弼可擔此任。
李光弼此人勇猛善戰,且頗通謀略,而且年富力強,又自幼從軍,對軍中的一切事物十分熟悉
如今在朔方等地治理軍政頗有成效,而且又任職過多地的副節度使,若將其調任隴佑,必能不負聖恩。”
朝堂之上頓時一片議論之聲,李光弼可以說成名於李雄之前,要不是李雄的橫空出世,說不定對方早就有機會執掌一地。
曾經的大唐軍中第一人王忠嗣就對其稱讚過,聲稱將來一定能坐到自己的位置。
這些年也一直活躍在大唐西部各軍中,隻是對方似乎一直差了點運氣,沒有能夠真正的執掌一地。
這一次受到哥舒翰的推薦,其實也挺讓人意外,畢竟李光弼現在可不是哥舒翰的手下。
不過眾人一想到,哥舒翰曾經也是王忠嗣手下的得力大將,哥舒翰和李光弼雖然沒有私下交往過,可是肯定也聽過王忠嗣提過對方。
隻是任他們怎麼也想不到,真正要重用李光弼的,卻是現在高居在龍椅之上的李隆基。
自從李隆基將王忠嗣賜死以後便十分的後悔,所以對他以前提看好的軍中眾人,也就開始上心。
經過一番調查和了解後,發現李光弼確實是一個人才,所以才會有了之前和李雄的對話。
聽到哥舒翰,按照自己的意思,推薦,李光弼後。
李隆基假裝沉思片刻,給朝中的其他眾人反映的時間,畢竟這可是自己看好的人,怎麼可能會出錯?
隻有知道其中情況的幾人,默默的看著李隆基的表演,但是也並未戳破對方。
看到朝中的眾人並沒有出言反對,隻是在私下議論後,便開口道“既然哥舒將軍如此舉薦,朕就下旨命李光弼前往隴佑接任節度使一職。
不過,朕希望將軍能在交接之時多多提點於他,雖然李光弼在多地任過職,但是卻從未真正的主政一地,還需要你這位老將,多提點提點。”
哥舒翰立馬領旨謝恩,畢竟總算完成了李隆基的交代。
而此時的眾人皆未料到,這一任命,讓大唐的這一位名將開始登上曆史的舞台,日後更是挽救大唐於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