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趙禎從小被宋真宗趙恒的章獻皇後收養為養子。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被封為慶國公,次年被封為壽春郡王,曾在資善堂進行講學活動。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兼任中書令,次年進封為升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趙受益改名為趙禎。
2太後輔政與親政
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趙恒駕崩,趙禎即位,因年幼,軍國大事全憑劉太後做主,這是劉太後的專政時期。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劉太後病逝,趙禎開始親政。
3政治作為
推行新政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為了改變北宋多年以來的積貧積弱現象,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參知政事範仲淹展開“慶曆新政”,采取了精貢舉、抑僥幸、重農桑等重要措施,但因反對勢力的阻礙最終失敗。
善於納諫宋仁宗在位期間,虛心納諫,能夠聽取大臣的意見。例如,禦史包拯曾多次犯顏直諫,甚至口水濺到宋仁宗臉上,他也依然能接受包拯的建議。
官員選拔與管理他重視官員的選拔和考核,下詔改革官員的考績方法,對官員的升遷進行更嚴格的評估;還推行了一些選拔地方官員的政策,選舉了一大批優秀的地方官員。
4對外關係
與西夏的戰爭與和議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夏關係破裂,雙方爆發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戰役,宋軍連遭慘敗。之後在慶曆四年(1044年)五月,宋夏簽訂和約,元昊取消帝號,宋仁宗冊封他為夏國主,北宋每年賜給夏絹、銀、茶等物資,史稱“慶曆和議”。
對遼的態度宋仁宗時期,北邊遼朝要求增加歲幣,宋仁宗同意了這一要求。
5個人品德與仁政
個人品德方麵宋仁宗性情寬厚,不事奢華,能夠約束自己。例如,他拒絕擴大禦苑,穿洗過的衣服,宮殿裝飾不用昂貴絲織品,夜裡餓了想吃燒羊寧可忍著,這些做法減輕了國庫的負擔。
仁政舉措他對百姓仁慈,曾因天災下罪己詔,表示政策的錯是自己的問題,跟百姓無關,還親自出宮祈禱降雨,拒絕用傘蓋保護,在烈日下暴曬,以表示渴望救百姓於水火的恒心。
6文化成就
宋仁宗時期,科技文化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四大發明中,有三個在宋朝時得到了完成和發展。而且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代替了金屬貨幣的流通,大大推動了商業貿易的發展和繁榮。同時,宋詞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湧現出了歐陽修、範仲淹、蘇軾、蘇轍等眾多文學大家。
宋仁宗趙禎在位四十二年,雖然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但他的仁厚、節儉以及對國家的治理使得百姓們安居樂業,很少受到戰亂的侵擾,他在位期間人才輩出,為北宋的繁榮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受到曆代曆史學家和政治家的稱讚。
“慶曆和議”是中國北宋和西夏於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簽訂的和平條約。以下是關於它的詳細介紹
1簽訂背景
西夏方麵宋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宋朝不承認元昊的皇帝地位以及西夏的獨立地位,雙方矛盾加劇。此後,西夏雖在延州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等戰役中取得勝利,但由於其國力有限,戰爭造成的損耗嚴重,且因宋夏貿易中斷,西夏麵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生活必需品供應短缺,國內也出現諸多反對戰爭的聲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北宋方麵宋朝在與西夏的戰爭中連遭慘敗,損失巨大,但宋朝的綜合國力仍強於西夏,且在範仲淹等人的經略下,軍事防禦能力得到明顯加強。同時,北宋也麵臨著來自北方契丹的威脅,不想兩線作戰。
2主要內容
元昊取消帝號,向宋稱臣,宋朝冊封其為夏國主,賜金塗銀印,允許其自置官屬;
宋夏戰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不再歸還對方;
此後,若雙方邊境之民逃往對方領土,都不能派兵追擊,雙方互相歸還逃人;
宋夏戰爭中西夏所占領的宋朝領土栲栳、鐮刀、南安、承平等地和其他邊境蕃漢居住區全部從中間劃界;
雙方在本國領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
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七萬兩、絹十五萬匹、茶三萬斤;另外,每年還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二萬二千兩、絹二萬三千匹、茶一萬斤。
3影響
積極方麵
維持了和平局麵和議達成後,北宋與西夏維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期間雖然兩國仍時有戰事,但關係總體上趨於穩定,減少了雙方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兩國人民創造了相對安定的生活環境。
促進了經濟交流和議之後,雙方重新開放了邊境貿易市場,恢複了雙邊貿易。宋朝的糧食、茶葉、手工業產品等流入西夏,西夏的青白鹽及畜產品等進入宋朝,促進了兩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
消極方麵
加重了北宋的經濟負擔北宋每年需要向西夏大量的“歲賜”,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的財政負擔,也成為北宋“積貧積弱”局麵的一個因素。
西夏的獨立性增強雖然西夏在名義上向北宋稱臣,但實際上在國內仍保持著獨立的統治,元昊奉行外王內帝的政策,西夏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仍保持著較高的自主性。
喜歡答題從始皇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答題從始皇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