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字信本,出生於衡州,祖籍潭州臨湘,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初唐四大家之一。以下是關於他的詳細介紹
1生平經曆
早年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歐陽詢出生,其父歐陽紇曾討伐嶺南地區。太建二年(公元570年),歐陽紇在廣州舉兵謀反失敗,歐陽詢受到牽連,但逢大赦天下得以脫罪,後被東宮佐吏江總收養,在江總的教導下開始讀書習作。
仕隋禎明三年(公元589年),歐陽詢養父江總入隋,他一同前往。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歐陽詢出任隋朝太常博士,曾奉詔助越國公楊素撰《魏書》,楊素去世後此事中止。
仕唐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歐陽詢入唐,授給事中。同年,為開元通寶製詞及書寫。武德五年,作為領修人率十數人撰《藝文類聚》,並作序。武德九年,兼任弘文館學士。此後留下諸多石刻碑記。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歐陽詢卒,享年八十五歲。
2書法成就
風格特點歐陽詢將南書的秀穎與北碑的峻厲融於一體,其楷書骨氣勁峭,法度嚴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其字體被稱為“歐體”。
代表作品
楷書《九成宮醴泉銘》是其楷書的經典之作,筆意多方,兼有隸書北碑的痕跡,結字法度森嚴,清朗秀潤,氣爽神雋,被曆代書家奉為“歐體”的楷模;《皇甫誕碑》字體瘦硬,骨氣森森;《化度寺碑》以“意”為要,在用筆上圓融了些許,含蓄典雅。
行書《仲尼夢奠帖》點畫之間,筆姿涵蘊豐富,意態多方,縱收有度,變化自如,長短相間。
3影響歐陽詢的楷書藝術直接影響到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創作,其南北兼容的書風,成為後代書論家和書法家以至書法欣賞者常規的心理。
總之,歐陽詢在書法藝術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對後世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顏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號應方,乳名羨門子,彆稱顏平原、顏太保。京兆府萬年縣敦化坊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書法家。他是複聖顏回四十世孫,文學家顏之推五世孫。其主要信息如下
1政治生涯
為官經曆豐富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四次被任命為監察禦史。曾擔任過平原太守、憲部尚書、太子少師、吏部尚書等官職,官至太子太師,封爵魯郡開國公。
安史之亂中舉義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兵變,顏真卿聯絡堂兄顏杲卿,抗擊叛軍,被河北十七郡推為盟主,相繼收複失地,為郭子儀、李光弼大軍進入河北獲取嘉山大捷奠定了基礎。但在後來的政治生涯中,因整肅禮儀、整飭朝綱法紀,被李輔國等六任宰相忌恨不容,屢次遭貶地方達七八次之多。
壯烈殉國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七十三歲的顏真卿被授命前去招降李希烈叛軍,遭羈押為人質三年,被叛軍縊殺,享年七十六歲。朝廷追授司徒,諡號文忠。顏真卿曆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
2書法成就
楷書四大家之一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合稱為“顏筋柳骨”。
獨特書風“顏體”其楷書有篆籀之意,結體寬博,豐腴雄渾,獨具陽剛之美。他的書法筆畫粗壯,筆力雄強,給人以端莊、厚重之感。例如《多寶塔碑》是其早期的代表作品,結構嚴謹,筆畫勻整;《顏勤禮碑》是其晚年的優秀代表作,氣勢豪邁雄強,神采奕奕。
行書佳作顏真卿的行書也成就頗高,《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這篇祭文稿是在安史之亂中,其堂兄顏杲卿一家遭難後,顏真卿悲憤交加之下所寫,筆墨時濃時淡,筆法圓轉中雜以方折,姿態橫生,樸拙秀麗,深厚挺拔,氣勢雄奇,神采飛動。
3文學貢獻顏真卿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等,但均已佚失。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顏真卿在政治上剛正不阿,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書法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對後世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人物。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柳家原人,丹州刺史柳子溫之子,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他是唐朝官員、書法家、詩人,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1生平經曆
家學淵源其祖父柳正禮,曾任邠州士曹參軍;父親柳子溫,官至丹州刺史;伯父柳子華,曾任池州刺史。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柳公權從小受良好的詩文教育,兄長柳公綽對他影響較大,不僅教授他德行禮法、史論經學等綜合學識,還注重培養他的書法特長。他未入仕之前,就開始為人書寫碑文,28歲時書寫有《符元亮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入仕為官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29歲的柳公權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長達13年。元和十四年,他被夏州刺史李聽提拔為幕僚。元和十五年,因“佛寺筆跡”得到唐穆宗賞識,授翰林院侍書學士,但未受重用。後曆經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五朝,在文宗朝開始受到重視,一路升遷,官至工部尚書、太子少傅、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唐懿宗鹹通六年,柳公權以88歲的高齡卒於太子少師之位,追贈太子太師。
2書法特點
筆法獨特柳公權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自創“柳體”。其字取勻衡瘦硬,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運筆方圓並用,以方為主,提按分明,頓挫有力。比如橫畫向右上微傾,長橫稍漸上凸,短橫右端稍凹,給人以穩妥平正之感;起筆、轉折棱角分明,懸針、垂露都依字勢而定,點畫多取側勢,撇輕捺重。
風格鮮明與“顏體”的豐腴雄渾相比,“柳體”稍顯均勻瘦硬。“顏筋柳骨”的說法,很好地概括了兩者的不同風格特點。“柳體”結構嚴謹,中宮收斂,外畫伸展,英氣飛揚,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3主要作品
碑刻柳公權傳世的書法作品中以碑刻為多。楷書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玄秘塔碑》結體狹長,字形緊而實寬,疏密自然,點畫粗細反差明顯;《神策軍碑》結體中宮收緊,主筆舒長清健,其餘筆畫緊縮,於謹嚴中呈疏朗、開闊和放射之勢。
墨跡行書代表作有《蒙詔帖》,風格豪放雄逸,體勢遒勁流麗,字形長短寬窄不一,或斷或連,構成章法上的變化;筆墨濃淡輕重有致,形成層次上的錯落。此外,還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帖劄作品也備受推崇。
4曆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