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邊塞四詩人_答題:從始皇開始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答題:從始皇開始 > 第141章 邊塞四詩人

第141章 邊塞四詩人(1 / 2)

岑參(715年—770年),南陽棘陽人,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他與高適並稱“高岑”。其人生經曆與詩歌創作具有獨特的特點

1人生經曆

出身官宦世家但家道中落岑參出自三代相門之家,曾祖父岑文本、伯祖父岑長倩、堂伯父岑羲都曾擔任過宰相,但堂伯父岑羲死後,家族沒落。他的父親岑植早亡,岑參因此“早歲孤貧”,經曆了一段艱苦的生活。

仕途坎坷岑參自幼讀書,為求仕進不斷努力。天寶三載(公元744年),30歲的他中進士,被授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官職,但此後“十年皆小官”。他曾兩次出塞,第一次出塞在安西節度使幕,第二次出塞在北庭都護封常清幕府。安史之亂後,他在官階上有所升遷,但最高也隻做到了郎官。後來被外調入蜀,任嘉州刺史,因與上司不和等原因被罷官,最後客死他鄉。

2詩歌創作特點

題材豐富

邊塞生活其邊塞詩描寫了邊塞艱苦的戰鬥生活、邊防將士的英雄氣概等,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這些詩歌格調高昂,氣勢雄壯,讓人讀之仿佛身臨其境。

思鄉情懷像《逢入京使》“東望長安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乾。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以及《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都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

風土人情他還描寫了邊疆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邊區各民族間融合的關係,如《趙將軍歌》《胡歌》《輪台即事》等,展現了獨特的地域風情。

藝術風格獨特

想象豐富詩歌構思奇特,色彩瑰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比如他對飛沙、走石、冰天、雪地、熱海、火山以及嚴寒酷暑、狂風暴雪等奇異風光的描寫,生動且誇張,創造出雄偉壯闊、光怪陸離的藝術世界。

語言清新奇妙語言深入淺出,富有樂府民歌的特色,易於理解和傳唱。

形式多樣長於七言歌行,且在韻律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形式豐富多樣,節奏、音韻講究。

岑參的詩歌在當時就廣為流傳,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唐代詩歌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高適(?—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郡望渤海蓨縣,行次三十五,故稱“高三十五”,唐朝著名邊塞詩人。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生平經曆

早年落魄高適出生時家境已逐漸衰敗,他二十歲時前往長安求仕無果,後遊曆梁宋等地,並定居宋州,曾一度以耕釣為生,甚至到了乞討的地步。

入仕曲折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曾落第。後來受到張九齡之弟張九皋賞識,被推舉為封丘尉,但因官職卑微、難以實現濟世之誌,於公元752年辭官。

中年機遇天寶十二年(753年),經節度判官田良丘推薦,高適入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幕府,受到哥舒翰的賞識,擔任左驍衛兵曹、充任節度使府掌書記。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先後輔佐哥舒翰守潼關,向唐玄宗獻策等,逐漸受到朝廷重視。

晚年顯達安史之亂期間,高適先後出任淮南、劍南節度使等職。後來還陸續擔任過彭、蜀二州刺史、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等,封渤海縣侯。永泰元年(765年)正月,高適卒,贈禮部尚書,諡號“忠”。

2文學成就

詩歌題材廣泛

邊塞詩高適三次出塞,創作了大量優秀的邊塞詩,成為盛唐邊塞詩的領軍人物。其邊塞詩既歌頌了戰士奮勇報國、建功立業的豪情,如《塞下曲》;也寫出了他們從軍生活的艱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願望,如《薊門行五首》;還揭露了邊將的驕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賞罰不明、安邊無策等問題,例如《燕歌行》中“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民情詩比較深刻地揭露了統治者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真實地描寫了廣大農民遭受賦稅、徭役和自然災害的重壓,對他們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並據此提出了一些改善民生的理念,代表作有《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東平路中遇大水》《封丘縣》等。

詠懷詩數量較多,抒寫了他懷才不遇、壯誌難酬的憂憤,對現實有所不滿,如《彆韋參軍》《封丘作》等。

藝術風格獨特意氣高昂,慷慨悲壯,以質實的古體見長,氣質沉雄,境界壯闊,以渾厚骨力取勝。

3曆史地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又與王之渙、王昌齡、岑參合稱“邊塞四詩人”。他的詩歌在唐代詩壇具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世的邊塞詩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之渙(公元688年公元742年),字季淩(一作季淩,又說一作季陵),生於洛陽,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是唐代著名詩人。其相關信息如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1生平經曆

出身仕宦之家王之渙的家族是晉陽“太原王氏”,魏晉以來的名門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官至後魏絳州刺史,後移家絳州,祖父王德表又隨官遷至洛陽。到其祖父和父親時,官職不過縣令,屬普通仕宦之家。王之渙是父親的第四子,排行第七,自幼聰明,少年時就精通文章、窮經義。

仕途坎坷玄宗開元年間,年近三十的王之渙以門子身份調補冀州衡水主簿,在此期間娶衡水縣令李滌之女為妻。開元十四年(726年),他遭人誹謗而辭去官職,攜妻子歸鄉賦閒15年,遊曆四方。天寶元年(742年),再次入仕,補任文安郡文安縣尉,留下“智審黃狗”的軼事傳說,最終在任上染病不起,病逝於官舍,終年55歲,歸葬洛陽縣北邙山祖墳。

2詩歌風格與成就



最新小说: 快穿:所有人都瘋了 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圍了! 重生1980:在深山打獵邂逅嬌妻 暴打忍者,你管這玩意叫黃皮耗子 霸道隊長心尖寵:大師萌妻超會撩 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明日方舟:我媽竟然是海嗣神? 重生80,天天吃肉,饞哭鄉親們 明月依舊照山河 木筏求生:唯有我萬倍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