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特點
格式“破陣子”是雙調詞牌。一般來說,全詞共有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
韻律細節其節奏明快有力,前後闋開頭都是兩個三字句,節奏緊湊。如“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種句式有利於表達激昂的情緒。
代表作品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是辛棄疾的經典作品。詞的上片描繪了軍旅生活和戰鬥準備的場景,“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營造出一種豪邁的軍隊生活氛圍。下片“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體現了詞人渴望馳騁沙場、為國效力的壯誌豪情,同時也流露出壯誌難酬的悲憤。
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詞。詞的上片“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通過描寫春景,展現出春日的清新和生機。下片則刻畫了一位天真活潑的少女形象,“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裡逢迎。疑是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頰生”,充滿生活氣息。
《沁園春》是常見的詞牌名,在中國詩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起源與發展
起源“沁園春”詞牌名源於東漢竇憲仗勢奪取沁水公主園林“沁園”,後人作詩以詠其事,此調因而得名。
發展曆程唐朝時期已出現相關曲調,在宋代,經蘇軾、辛棄疾等詞人的運用,得到極大的發展。他們用《沁園春》來寫景、詠物、抒情、議論等多種題材,使這個詞牌的表現力更為豐富。
格律特點
字數和句式《沁園春》是長調,一般是雙調一百一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句式豐富多樣,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
押韻規則押韻較嚴格,多為平聲韻。這種規則使詞在誦讀時朗朗上口,富有韻律美。例如“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通過平聲韻“光”“封”“飄”,營造出一種雄渾的音韻效果。
代表作品
毛澤東《沁園春·雪》這首詞堪稱經典之作。上闋描繪北國壯麗雪景,“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展現出宏大的雪景畫麵。下闋通過評論曆史人物,“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體現出詞人的豪邁氣概和偉大抱負。
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是蘇軾早期的作品。詞的上闋寫離鄉時的情景,“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刻畫了旅途的孤寂。下闋則表達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以及自己的抱負,“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體現了詞人曠達的心境。
《如夢令》是一個常見的詞牌名,以下是其具體介紹
詞牌起源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由後唐莊宗李存勖創作,蘇軾覺得原名不雅,將其改為《如夢令》。
格律特點
字數與句式以單調三十三字的正體最為常見,七句五仄韻,一疊韻,第五、六句多為兩個二字疊句。
押韻規則押仄聲韻,使詞的聲情低沉凝重,適合表達細膩情感或營造清幽氛圍。
代表作品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通過對少女時代一次郊遊後歸舟迷路的情景描寫,“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儘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展現出了詞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她的另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則通過問答形式,“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委婉地表達了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秦觀的《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以景襯情,把旅途中的孤寂、淒涼描繪得淋漓儘致。
“西江月”是一個廣為人知的詞牌名。
起源與發展
它本是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關於“西江月”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取自李白《蘇台覽古》中“隻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的詩句。在宋代,這個詞牌被許多詞人廣泛使用。
格律特點:
字數和句式“西江月”一般是雙調五十字。上下闋各四句,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句式較為規整,上闋和下闋的句式基本相同,如上下闋的開頭都是兩個六字句。
韻律特點平仄通葉,即同一韻部中平仄韻混押。這種押韻方式使詞在音韻上更有變化,讀起來朗朗上口,且帶有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
代表作品: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是辛棄疾的經典作品之一。上闋“明月彆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通過描寫夏夜鄉村的明月、驚鵲、清風、鳴蟬、稻花、蛙聲等諸多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又充滿生機的鄉村氛圍。下闋“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簷下,路轉溪橋忽見”,在自然的場景中融入了詞人的驚喜之情,展現了鄉村生活的閒適和美好。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蘇轍之作。詞的上闋“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流露出對人生的感慨。下闋“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通過描寫中秋的孤寂場景,抒發了詞人內心的思念和淒涼之情。
喜歡答題從始皇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答題從始皇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