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挎著籃子,洛雲宜和阿水走在後麵,時值五月,正是處處為景的時候。
沒有生活的憂愁,看什麼都覺得好看。
她們此行的目的是一麵小山坡,是公用的土地,村裡人摘粽葉,都往這兒來。
這種植物跟竹子很像,主乾有節,細長直立,葉子寬且長,很適合包粽子,具體叫什麼學名,洛雲宜不清楚。
要包多少粽子,洛雲宜也沒計劃,多包多吃,少包少吃。
糯米吃多了不容易消化,尤其不能給小孩子多吃。
摘的時候就注意著,彆把破損的葉子摘回去,等淺口的竹籃裝滿粽葉,三人便打道回府。
洛雲宜也時不時地跟兩人講一講遇到的人,要在村裡生活,可以不打交道,但是不能連人都不認識。
“太太要包什麼餡兒的粽子?”今天就是初四了,今天包好粽子,今天就能煮出來,明天正好過節。
“家裡有臘肉,做點臘肉花生粽,鮮肉板栗粽,綠豆粽,白米粽,鹹蛋黃肉粽,蜜棗粽,我都可以。”
鹹的甜的她都可以接受,隻要好吃,她不挑食。
“你們要是有喜歡吃的餡兒,家裡有材料的,也可以做,沒有材料,就讓時方駕上驢車去鎮上買。”
明天過節,時方會去鎮上買些熟食回來,她們想去,也可以順道一起。
應該他們都不要工錢,洛雲宜也沒有把他們當成真正的仆人,就當是他們是給她打工,隻是工資不需要她支付,這麼一想,心裡能好受一點。
從一個現代人的思想,轉變成古人思想,還是需要一點時間改變。
“太太說的這些口味就足夠了,今年什麼都貴,少做一些嘗嘗味兒就行。”從被選來照顧趙安安生活之後,何氏就已經轉換了以前的思想。
大戶人家,什麼都得挑好的用,奢華鋪張,她作為廚娘,也跟著享受了不少好東西。
不過她始終記得自己的本分,有錢也是主家有錢,她家沒錢。
換了新主子,有錢就用有錢的過法,沒錢有沒錢的安排,她並不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有什麼不好。
不管是洛雲宜還是趙安安,肯定都沒有以前的主家有錢,但是何氏在她們這裡,感受到了以前沒感受過的尊重。
家裡人口簡單,她可以安安靜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就喜歡做好吃的,不僅是用名貴食材做吃的,她還擅長把普通食材,通過自己的搭配,把它們做成好吃的。從侯府裡出來的時候,雲十就跟她說過,之後的月錢,一年結算一次。
何氏沒有多少需要用錢的地方,她手裡還有以前攢下的銀錢,一年結算一次,正好攢著,以後老了再用。
阿山阿水也是差不多的情況,霍和裕在錢莊裡存了錢,拿著信物,每年一次支取一年的月錢,等到了年限,告知主家後,他們便可自行離開。
反正月錢有保障,還不用在府裡勾心鬥角,擔心哪裡伺候的不好被主子發落,他們很願意換個簡單的環境。
當然,這是因為他們都沒有往上爬的心思,他們覺得明知的決定,彆人都覺得他們傻。
隻能說每個人的人生偏好不一樣。
何氏說的這話,很是為洛雲宜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