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粽子,端午節當天,餐桌上還會準備煮熟的蒜頭,雞蛋或者鹹蛋,還要喝雄黃酒。
太小的孩子不能飲酒,也要在額頭上,耳後擦一點雄黃酒,期望遠離毒蟲。
酒水不便宜,不富裕的人家,也會用碗倒上一點白酒,把雄黃粉加進去,大家各自用筷子蘸取服用,。
菖蒲和艾草懸掛在大門口,寓意消病除災,驅除晦氣,同時也因為端午節時天氣炎熱,懸掛菖蒲艾草,可以驅蚊蟲。
佩戴香囊辟邪,孩子們要係五彩繩,以保安康。五彩繩是取象征五方五行的青、紅、白、黑、黃五色編織而成。
這邊地處山區,河流都是蜿蜒曲折,還不甚平緩,所以很少有賽龍舟的活動。
另外還有一些地區會做五毒餅,貼五毒圖。
五毒餅鎮上的糕點鋪就有賣,洛雲宜準備偷個懶,去店裡買成品。
不過製作方法她也從何氏那裡知道了。
五毒,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五毒餅,其實是一種在餅麵上印五種毒蟲花紋作為裝飾的酥餅。
餡料是沒有毒的。
用麵粉和豬油糅合成團,做酥心。
再取一些麵粉,加白糖、豬油,分兩次或者三次加水,和成和酥心一樣軟的麵團,水皮就做好了,放在一旁醒發片刻。
棗泥和鬆仁調和,分成大小相同的劑子,這是餅餡。
案板上撒上一層麵粉,把水皮擀開,把酥心包進去,擀成薄片,折成四折,再擀成片,卷成長條,分成麵劑,再醒發十分鐘。
包入餡料,印上圖案,烤製。
做好的五毒餅,外酥內甜,不喜歡甜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換成其它餡料。
吃五毒餅,去五種毒蟲,無毒,人平安的寓意。
明麵上何氏和洛雲宜差不多的年紀,何氏因為專於研究食物烹飪,所以知道很多民間傳說。
洛雲宜經曆過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也能說上一二,阿水一邊跟著包粽子,一邊聽她們聊天,手也忙,耳朵也忙。
為了包粽子,今天晚上的晚餐就簡單吃。
小石頭吃的蝦茸蒸蛋羹,一個南瓜饅頭,還有一碗蝦皮湯。
大人們吃的也是饅頭,土豆絲炒肉,糟辣白菜。
之前剩下的鹹蛋白,加了適量的清水,和蛋白液攪勻,上鍋蒸透。
蒸好的蛋白用刀分成小塊,看起來像豆腐一樣,加水浸泡,把裡麵的鹽分泡出來,中途要換幾次水。
泡一天後蛋白就不會再覺得齁鹹,再拿來做菜。
……
一覺醒來,已經是端午節早上。
今天早餐吃的比較早。
昨天晚上包完全部的粽子,時間已經不早了,煮了一部分粽子,何氏今天早上早起,把剩下的部分也都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