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的改進型又鑄造成功一門,比上次的威力要稍大一些。
暫時也不急著鑄造了,等到冶煉技術再進步一些再造。
火藥的製造則是緊盯不放,炮的列裝,預示著未來對火藥的用量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沈鬆從大炮研製的工作中釋放出來,開始著手研製蒸汽機。
其實蒸汽機的原理都已經知道,所謂研製就是如何使用蒸汽機的動力,能夠讓蒸汽機的動力通過各種傳動發揮作用。
作為穿越而來的人,都使用過柴油、汽油發動機的人,如果在蒸汽機的製造上還比不過一百多年前的古人,那真要一頭撞死了。
不過,相對也有短處,就是人家有一定的工業生產體係,有相當多的生產勞動者。
人力,有一定知識的人力,始終是”豐南號“的短板。
沈俊浩依然孜孜不倦的在研究電動機的製造。
物流園裡很容易就能找到電動機,拆開一個對照很容易,關鍵是要把裡麵的原件利用此時的技術製造出來。
譬如漆包線、銅芯電線、整流器等等,在後世都很簡單,某寶網上就可以買到。
但在當前,連一根粗細均勻的銅線都還製造不出來,所以,研製的難度大多都是材料的製造上。
兩件產品的研發還是有先後順序的,由於這個時代電的來源還是很少的,蒸汽機算是更適合時代的產物。
研發出適用的蒸汽機,那麼工廠的設置就不再受到水力發電的製約,隻要有煤,就可以將工廠設在任何位置。
所以,沈雲峰將蒸汽機的研發作為優先級。現在的工廠幾乎都需要動力,那麼如果能研發適合大小的蒸汽機就可以代替了水力,算是非常實用的產品。
萬尾島收到的四門小炮,已經被劉永陸安裝到三艘大船上去了。
其中一艘大船算作旗艦,左右各安裝了一門小炮,另外兩艘則各安裝了一門。
期間,柏有誌、朱十八還有沈鬆也通過巡邏隊的護送來了一次萬尾島,劉永陸帶著他們把那艘旗艦航行到海上,找了個沒船的小島,對小炮進行了試驗。
試驗結果讓他們非常滿意,認為在海上同等級的近戰中完全可以碾壓對方。
試驗的數據也被記錄下來,帶回”豐南號“繼續改進。
沈鬆還認真研究了大船,趁著沒人注意的時候,用手機拍了不少照片,他要這些資料回去匹配蒸汽機。
最終的目的,除了工業上用蒸汽機,還得用上船,才是發揮最大的用處。
柏有誌和沈鬆都是第一次下山,朱十八自從逃到山上去後就沒有下過山,此次下山都是興奮異常。
更何況乘船到了海上,還美美的吃了幾餐海鮮。
他們同時也對沈雲峰更加崇拜,居然在海邊也有勢力,難怪有時候口氣挺大的。
這時候他們覺得跟著沈雲峰他們走,應該是個不壞的選擇。
柏有誌更是打算,回去後自己專心致誌做好火藥的事情,把柏家的命運就交給沈雲峰,讓沈雲峰帶領柏家走出大山,讓柏家的子孫也能看看大海。
萬尾島和巫頭島今年也獲得了豐收,這讓劉永陸十分驚喜。
因為糧食如果能自給自足的話,那麼能節省不少人力,因為從山上轉運糧食過來,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
以後這些人力就可以放在運送值錢的商品上,或者像炮這樣至關重要的物品上。
而且有了糧食,萬尾島和巫頭島的村民就更加穩定,對劉永浩也更加信任,他的領導力也加強了。
幾個月以來,劉永陸按照沈雲峰的建議,漸漸理順了島上的管理,也贏得了村民的支持。
此時劉永陸依然把防禦海盜作為兩島村民的共同利益,隨著生活的改善,大家也很認同這一說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五艘大船的船員也征召完畢,小船也有相應的人員操作,平時出海既是打魚也是練兵。
一部分人已經開始相應的訓練,比如扔手榴彈、施放火箭炮,使用盾牌等等,自然關鍵的火器目前還掌握在劉姓子弟手中。
由於萬尾島有煤爐、煤餅還有桅燈、瀝青麻繩這樣獨家的產品,還有價格便宜的酒和蔬菜,商船停靠的越來越多,萬尾島的生意越來越好。
有些產品是供不應求,比如桅燈,那是常常缺貨,這玩意對船來說太適用了。
在彆的海港,大家口口相傳,甚至有的商船一開口就是要二十個,說是幫彆人帶的。
隻是”豐南號“的產量跟不上,畢竟手工製作的效率太低了。
而且鐵的質量也跟不上,韌性不夠,用水力衝壓的根本不能用,製作一些零件全靠人工後期鍛打。
但就這樣,已經讓萬尾島賺的手軟了,忙的不亦樂乎。
按照沈雲峰的建議,在收獲季節之後,萬尾島碼頭股份公司召開股東會,研究了一次分紅。
豐南號的”代銀券“開始出現在萬尾島和巫頭島上,當然,是以萬尾島公司作為信譽擔保的。
因為是分紅,其他姓和村民並不抵觸,就當作憑證用。
兩個島上,萬尾島公司開的供銷店均可以使用”代銀券“購買商品,所以非常具有實用性。
久而久之的使用,“代銀券”就具有了流通性。
萬尾島公司從防城縣直接采購,或者通過巡邏隊在平地瑤那裡代為采購的生活必需品也都在供銷店裡出售。
布匹、調料,還有“豐南號”生產的紙張、蚊香、火油燈,瑤人的茶葉,絕大部分人家已經不需要自己想方設法偷渡到防城縣去購買了。
巫頭島和萬尾島的村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新的生活方式。
畢竟這時候的人們,除了吃穿,偶爾也就是酒肉的需求,還有婚喪、節日期間一些火燭紙張之類的東西,隻要這些能購買到,基本生活所需也就滿足了。
恩格爾係數決定了他們根本再也沒有其他收入可以用於更高層次的物質享受,所以,即使有高檔的商品也是沒有銷路的。
劉永陸在巫頭島和萬尾島之間的海溝那裡劃定了一段,作為船舶修理的地方。
將一些原始的起重裝置建設起來,對岸邊進行修整,免費給巫頭島和萬尾島村民使用,也作為島上專門造木船的幾個匠人的工場。
萬尾島公司所屬的船隻的維修也交給這幾個匠人進行,付給他們”代銀券“。
甚至,修船匠人需要的一些工具,劉永浩也委托“豐南號”為他們打造,讓他們用熟練。
這樣,暫時可以不用付工資,也可以將造船匠人的隊伍固定甚至擴大,為未來建設船廠做一些人力上的準備。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十萬大山1840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