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出身貧寒,曆經磨難,深知民間疾苦,對官吏貪汙深惡痛絕,決心以雷霆手段整治吏治,還百姓一個清明的政治環境。
劉伯溫朱元璋的重要謀士,足智多謀,為明朝的建立和穩定出謀劃策,在吏治改革方麵也有著深刻的見解,全力支持朱元璋的肅貪行動。
李善長明朝開國丞相,跟隨朱元璋多年,在朝廷中地位顯赫,雖未直接參與貪汙,但對一些官場亂象有所了解,在討論肅貪時,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和擔憂。
楊憲禦史中丞,負責監察百官,對整治貪汙腐敗負有重要責任,積極響應朱元璋的號召,在肅貪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戶部尚書掌管國家財政,與各級官員在財政事務上多有接觸,對一些官員貪汙挪用公款的行為有所察覺,在對話中了相關線索和建議。
地方官員甲來自基層的官員,清正廉潔,深知百姓對貪汙官吏的痛恨,在對話中講述了自己在地方上看到的貪汙現象以及百姓的苦難。
地方官員乙存在貪汙行為的官員,內心惶恐,試圖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但在朱元璋的威嚴下,最終不得不承認錯誤。
百姓代表普通百姓,深受官吏貪汙之苦,在對話中向朱元璋哭訴自己的遭遇,表達了對整治貪汙的強烈渴望。
第一幕憶苦思痛,決心肅貪
時間上午
地點應天,皇宮禦書房
旁白應天的皇宮禦書房內,陽光透過雕花窗戶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朱元璋坐在書桌前,神色凝重,回想著自己在民間的經曆,心中的怒火愈發旺盛。此時,太監通報劉伯溫求見。
朱元璋宣他進來。
(劉伯溫走進禦書房,行禮)
劉伯溫陛下,臣聽聞陛下近日為吏治之事憂心忡忡,特來為陛下分憂。
朱元璋(長歎一聲)伯溫啊,朕出身貧寒,在民間時,親眼目睹州縣官吏多不恤民,貪財好色,飲酒廢事。百姓疾苦,他們卻視之漠然,朕心裡恨透了這些貪官汙吏。如今朕登基為帝,絕不能讓這種亂象在我大明繼續存在。
劉伯溫陛下聖明!官吏貪汙不僅損害百姓利益,更危及國家根基。元朝就是因為吏治縱弛,才導致民生凋敝,最終走向滅亡。我大明初立,正是整肅吏治的大好時機。
朱元璋朕決定嚴立法禁,凡遇官吏貪汙蠹害百姓者,決不寬恕。伯溫,你覺得該如何著手?
劉伯溫陛下,首先要製定嚴格的法律,明確貪汙的界定和懲處標準。其次,要加強監察力度,讓禦史台等監察機構發揮更大的作用,對各級官員進行嚴格監督。此外,還可以鼓勵百姓舉報,讓貪汙官吏無處遁形。
第二幕朝堂議政,共商肅貪
時間幾天後的早朝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奉天殿內,大臣們整齊排列,氣氛嚴肅。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目光掃視著群臣。
朱元璋朕今日召集諸位愛卿,是要商議整肅吏治之事。朕已下定決心,要嚴懲貪汙官吏,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李善長(出列,拱手說道)陛下,整肅吏治乃當務之急,臣舉雙手讚成。但此事關乎眾多官員,還需謹慎行事,以免引起朝廷動蕩。
楊憲(上前一步,大聲說道)丞相所言雖有道理,但貪汙官吏罪大惡極,若不嚴厲懲處,何以平民憤,何以正國法?臣身為禦史中丞,定當竭儘全力,監察百官,絕不放過任何一個貪官汙吏。
戶部尚書陛下,臣在掌管財政事務時,發現一些官員在錢糧收支上存在貓膩,極有可能涉及貪汙。臣建議陛下對財政相關事務進行嚴查,揪出那些貪汙公款的官員。
地方官員甲(跪地,聲音誠懇)陛下,臣在地方任職,親眼看到百姓因官吏貪汙而生活困苦。有的官員克扣百姓的賦稅返還,有的在賑災時中飽私囊。懇請陛下早日整治,還百姓一個公道。
第三幕微服私訪,親察民情
時間又過了幾天
地點應天郊外某村莊
旁白朱元璋換上便服,帶著幾個侍衛,微服私訪來到應天郊外的一個村莊。村莊裡一片破敗景象,百姓們麵黃肌瘦,神情愁苦。朱元璋走進一戶人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唉聲歎氣。
朱元璋(關切地問)老人家,為何如此發愁啊?
老人(抬頭看了看朱元璋,歎了口氣)客官有所不知,我們這裡的縣官太貪了。每年的賦稅都要多收好多,我們辛苦一年,糧食都交了稅,一家人都快餓死了。
朱元璋難道沒有人管嗎?
老人我們能有什麼辦法?去衙門告狀,反而會被打一頓。聽說上麵的官員也都是一夥的,根本不會為我們老百姓做主。
朱元璋(心中大怒,但強忍著)老人家,您放心,一定會有人為你們做主的。
旁白離開老人家後,朱元璋又走訪了幾戶人家,聽到的都是類似的抱怨。他心中更加堅定了肅貪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