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很快來了,見主子蒼白著臉色,一身病氣,簡直要氣死了,“公子,你怎麼成這樣了?”
清瀲沒有回答,直接吩咐道,“我要你儘快給姐姐傳信,不必多說,隻需說,讓她儘快行事。”
紅楓眼睛一亮,“是,公子,我這就去傳信。”
薑懸珠壓根不知道自己後院中一個兩個攪弄風雲的本事,她此刻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孩子不能出事。
就一個流蘊還是太少了,她期待著清瀲再給自己生一個女兒呢,可不能出事。
她也不敢再說什麼刺激清瀲了,生怕他一個激動把自己女兒弄沒了。
這般日子一直到了初七。
清瀲喝了一碗碗藥,終於養好了些,薑懸珠這才鬆一口氣。
院子被藥汁熏得苦苦的,薑懸珠趁著清瀲身體好轉,準備出門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離京近一年,原本那些狐朋狗友都疏遠了不少,薑懸珠一時間找不到人一起尋樂子,便在茶樓喝茶。
這一不小心,就聽到了旁人交談城門處的混亂。
大堂中幾人吃著點心喝著茶,聊著天。
“今日城外更加熱鬨了。”
另一人嘖嘖兩聲,“我也路過看見了,城外的難民是一天多過一天,初一那天,我一家子正吃著雞蛋呢,說是城外死了好幾個難民。”
“聖上不好是讓人日日布粥嗎?怎麼還天天死人?”
“嗬,難民越來越多,粥卻是有限的,聽說為了搶粥死的難民都不在少數。”
薑懸珠聽到這裡坐不住了,在這個靠天吃飯的時代,每年寒冬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難民。
薑府每年也會購置一定的糧食專門布粥。
可以前有今年這麼嚴重嗎?
薑懸珠決定去城門看看。
京都城門外,寒風瑟瑟,冷意凜然,年節剛過,天氣依舊寒冷。
城外外的難民們個個衣服破爛,躲在避風處,五六個擠做一團取暖。
薑懸珠一眼望去,心中一驚,城外起碼有數千難民。
她忍不住走近,卻被護城的士兵攔下。
“沒看到外麵那麼多難民嗎?你還敢往外走?保管你去了就如羊羔入虎口。”
士兵雖然話不好聽,但卻是好意。
薑懸珠順勢停下來,打聽道,“為何今年的難民如此多?”
士兵歎一口氣,“你一看就不知事,臘月的時候,南方和北方都大範圍發了雪災,房屋倒塌,糧價上漲,這些人都是遭了雪災,背井離鄉逃到京都的。”
“難道就任由她們如此嗎?聖上可有處置?”
士兵看她一眼,“聖上當然是體恤民眾,已命人前去災區賑災,送去錢糧。”
這話聽了薑懸珠卻並沒有覺得有多好,這筆錢糧上下得經多少人的手啊,到時候能真正到難民手中的又能有多少?
她忍不住問,“聖上就沒有下令免去她們稅賦嗎?還有城外的這些難民,有說如何處置嗎?”
士兵像是覺得她說話幼稚,忍不住大笑幾聲,“前線軍需緊要,如何能在這種關鍵時候免去稅賦,能撥些錢糧賑災已是聖上仁善。”
“至於這些人。”她指指外麵的難民,“過幾日聖上就會下令,命她們返回原籍。”
“繼續逗留者,則充入軍中,送上前線。”
薑懸珠沒說話。
士兵說完就讓她不要在這裡徘徊。
薑懸珠隻好離遠些。
心裡覺得不安。
聖上好戰,先擊潰西關異族,後邊在北邊蠢蠢欲動,一心擴張版圖,成為名垂青史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