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龐大的商隊進入於闐國,由於匈奴人騷擾商隊,沙盜更是猖獗,讓抵達於闐國的商隊比以前少了很多。
以至於,這支商隊抵達時,於闐國的國王都出來親自接見了各個商隊的首領。
哈尼爾將袁華的故事,雙手捧著,鄭重的進貢給自己的王,並親自在進入王宮為於闐國王做詳細的闡述。
商品因為戰亂減少,貨物的價值上升,古爾麗在這裡銷售了大量的商品,歸還了老者的本金,並且兩人都賺取了大約一千枚金幣的收入。
現在,他們的財富再次上升到一千二百枚金幣,其中的兩百枚有賣沙盜武器獲得的七十枚,有賣馬肉獲得的三十枚。
剩下的一百枚居然是崔力賺的。
他們的馬多,於是他帶著百人,沿途不斷購買鐵料,在夜裡鍛造軸承,在路上的大車裡製作木材,原本是製作自用的大型四套馬車,結果商隊在試用過之後,紛紛出錢購買。
這個時代,單套馬車需要一人驅使,雙套也是一人,而四套也隻需要一人。所以,四匹馬的馬車載重量更大,空間更大,用的人力還是一人,簡直就是這個時代的重型卡車,而且不奴人的馬車很特彆,它們是四輪的,前兩個轉向輪小一點,後兩個負重輪大。特殊的現代大型滾珠軸承設計,倒入羊油和牛油,讓這種四輪馬車的載重量和空間遠超兩輪馬車。製造四套馬車的工藝更複雜,目前隻有不奴人製造,所以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商隊全部趨之若鶩。
崔力製造這種馬車的起因很簡單,那就是兩匹馬拉的車還是太小,隻能讓兩人擠在車廂裡勞作。
他隻是希望工作空間能夠大一點,這樣生產力會更高一些。
哈尼爾告訴袁華,於闐國王已經同意,他們可以留下一千人。
於是,袁華問所有大漢和西域的流民,他們誰願意留在於闐國?並告知他們,接下來他們要回不奴族,要翻越五千米的山口,有可能很多人會因為高原反應而死去!
讓袁華感到奇怪的是,最後隻有四百西域流民願意留下。這些人的土地被於闐王特許分配在崔力父母村子旁邊,還給予了第一年的糧食。
崔力帶著他們去到定居地,並介紹兩個村子認識,希望父母他們多照顧一下這些可憐的西域流民。
袁華問大漢的流民們,“為什麼要跟我回不奴族?真會死人的!”
流民中的大漢老人說“跟著你們,會教我們的後代寫漢字,說漢話。可留在這裡,幾代以後,就再也不是漢人!另外,您能給孩子們一個接受教育的機會,用我們的命來換,值得!”
袁華默然,居然是因為這個原因?
為了可以做一個漢人,老人們居然願意去翻越五千米的山口!這是一種怎樣的執念?他開始理解這個時代,也開始理解這個時代大漢人的驕傲。
他又問一位西域流民的老者,“老人家,你知道翻越高山有可能會死嗎?”
老者給他深深地鞠躬,說了一句話“我們生活在西域,我們知道高山會帶走生命,但能夠活過山口的人們將獲得更好的生活。”
袁華反問“你怎麼確定,能活過山口的人們能獲得好的生活?”
老人說道“你們能拿出食物,說明你們善良;所有人都沒有反對,這說明你們團結;普通戰士給我們分發食物時,沒有人的眼睛裡有可惜,這說明他們都過得很好,平時並不缺乏糧食。所以,你們在的地方,一定是一個很好的地方,那裡必然是一個善良,團結,富足之地!”
袁華從這個老人的說話裡,聽到了智慧,西域人獨有的智慧。
在於闐國與哈尼爾商隊依依惜彆之際,現場彌漫著一股沉重而又感傷的氛圍。每個人的腳步仿佛被鉛塊拖住一般沉重,緩緩地走向對方。
當他們終於麵對麵站定的時候,沒有過多的言語交流,隻是默默地張開雙臂,然後緊緊相擁在一起。這擁抱如此用力,似乎想要將彼此揉進自己的身體裡,永不分開。
一個接一個,與哈尼爾商隊相互擁抱著。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整個世界隻剩下他們之間那份真摯的情感。
分彆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種難以承受的痛苦,就好像是親生骨肉被迫分離一樣令人心碎。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但他們強忍著不讓其滑落,因為他們不想讓這最後的離彆時刻變得太過悲傷。然而,那微微顫抖的肩膀還是出賣了他們內心深處洶湧澎湃的情緒。
但人生如同旅途,總有離彆的一日。
袁華他們用兩百金幣買了大量稻穀和小麥,裝進那些空出來的大車,又用一百金幣買了很多鐵料和工具。
古爾麗用九百金幣在於闐國購買了他們的特產玉石和絲綢,準備帶著這些貨物去翻越蔥嶺。
張陵三人已經被袁華釣上鉤了,表示願意跟他們去看看山海城,順便想去看看蔥嶺之上和裡海周圍是否有一些特殊的藥材。
他們在於闐國待了五天,本來準備在八月七日啟程返回山海城,卻在八月六日夜裡迎來了一位尊敬的客人和一個消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於闐國王連續三日閱讀袁華的故事,他驚為天人,親自上門來詢問一些問題。
當他聽到袁華他們屬於不奴族高層,更加震驚。
於闐國王說道“你們真是西邊大海上的不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