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奴族現在到底有多大的勢力範圍?
他們有山海,江海,啟源,希望,不屈,五座核心城市。然後,從裡海東北岸到伊犁河穀之間廣闊的區域都是不奴族的附屬部落。
然後在四河草原的南麵正在修建一座四河城,另外在伊犁河穀有一座伊犁城也在規劃。
真正屬於不奴族的人口將圍繞在七座核心城市,不奴族核心總人口大約在二十五萬人左右。
與匈奴人戰爭結束以後,不奴族的軍隊有三個主要的軍事核心城市。
分彆是山海城,不屈城和四河城。
其中,山海城的主要防禦方向是防禦帕提亞帝國和羅馬帝國,不屈城主要是為了防禦貴霜帝國,四河城是為了防禦匈奴人。
在巴爾喀什湖畔的冬雪裡,袁華終於想清楚了一個問題“到底如何看待戰爭?”
他在六月底,不奴族大匠師季度會議的時候,曾經就羅馬軍團越過高加索山脈的事情,有過這樣的評論“首先,我們要感謝我們的敵人,羅馬。如果沒有羅馬人越過高加索山脈,如果沒有羅馬人在山海城南城關以南兩百裡修建營寨,那麼我們將在這裡舉杯慶祝勝利和安全。
請尊重我們的敵人!沒有匈奴人的追殺,不奴族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
在大湖邊,我想明白了很多道理,包括戰爭。”
袁華說到這裡,拿起茶杯喝了一大口涼白開,他繼續說道“國無外患,則恒亡!羅馬就像煉鐵時的鐵錘,而不奴族是那塊火紅的鐵塊,我們與羅馬的每一次撞擊過後,我們都將變得更為緊密和緊致,會越來越擺脫脆弱,走向堅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是沒有敵人,沒有共同的防禦目標,其內部將很快陷入燈紅酒綠和腐化墮落,離滅亡就不再遠了!
所以在我看來,羅馬跨越高加索山脈是一件好事!我們不奴人有信心打敗羅馬,他們要打多久,我們不奴人就陪他們打多久,一直打到羅馬人畏懼,一直打到羅馬人敬畏為止!
他們的皇帝叫圖拉真,那我們就要定一個目標,要打到,隻要圖拉真一提到不奴人,就要瑟瑟發抖。要打到,羅馬人一想起不奴人,就夜不能寐。
我不喜歡戰爭,但戰爭本身就是文明存在的證明,也是凝聚文明意誌的關鍵點。戰爭,是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們應該尊重戰爭,我們也應該謹慎的對待戰爭,到我們絕不可畏懼,也絕不可回避。”
眾人在會後,認真討論了羅馬當前的態勢,他們已經開始在高加索山脈的中間北部,修建第二座營寨。
羅馬這一次非常謹慎,也非常有耐心。這兩座營寨,一座牢牢的鎖死高加索中部的通路,而第二座,則是向著東北麵前進了一百裡。
每個營寨都至少有一支五千到六千人左右的羅馬正規軍隊,以及六千左右的外族騎兵。
這樣的羅馬軍團營寨,每前進一百裡,就為羅馬增加出一個半徑為50裡的城市範圍。
羅馬人就是用這樣的方法打垮的達契亞人,他們逼著達契亞人不斷的向後退,不斷的放棄土地。
圖拉真曾經說過“隻要我們一步步地穩紮穩打、徐徐前進,達契亞人的領土便會像被蠶食一般逐漸減少。對於任何一個民族而言,若想要生生不息地延續下去,必定需要占有足夠數量的土地作為生存之根基。然而,如今的達契亞人,如果還渴望其族裔得以存活於世,那麼擺在他們麵前似乎隻有一條道路——那便是對他人的土地展開瘋狂掠奪。但可悲的是,這其實不過是一個致命的陷阱罷了。放眼當下局勢,根本不存在任何一方勢力,有能力同時應對來自羅馬帝國排山倒海般的猛烈攻勢,同時還能進行與周邊其他民族之間錯綜複雜的戰爭衝突。所以,讓我們勇往直前,毫不退縮地持續向達契亞的核心領地進軍,並逐步建立起一座座堅固無比的營寨。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羅馬軍隊勢如破竹的推進之下,達契亞人最終必將走向覆滅的命運!”
在那場激烈而殘酷的戰爭之後,強大的羅馬最終取得了勝利。英勇無畏的達契亞戰士們,儘管他們曾經奮力抵抗,但最終也無法抵擋羅馬軍團那堅不可摧的力量和無往不利的戰術。
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兵器相交之聲此起彼伏。達契亞人的鮮血染紅了大地,然而他們的頑強抵抗卻未能改變戰局。最終,疲憊不堪且傷亡慘重的達契亞人無奈地選擇了屈服。
那些曾經驕傲的達契亞勇士們,如今一個個低下了高貴的頭顱,顫抖著雙膝跪倒在了羅馬的鷹旗之下。他們眼中滿含屈辱與絕望的淚水,向羅馬乞求成為其卑微的奴隸,並祈求羅馬能大發慈悲,給他們留下一小塊可憐的土地以供生存。
站在高處俯瞰這一切的圖拉真皇帝,他的身影如同山嶽般威嚴聳立。他冷漠地注視著這些戰敗者,心中沒有絲毫憐憫之意。對於這位戰功赫赫的帝王來說,達契亞隻是他征服之路上的又一個裡程碑罷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隨著圖拉真一聲令下,羅馬士兵們如潮水般湧上前去,徹底踐踏並征服了達契亞這片土地。從此,達契亞淪為了羅馬帝國的附庸,失去了自由與獨立。
現在,羅馬要用同樣的方式,夷平阿蘭人和不奴人,一點點的蠶食他們的土地和勢力範圍,將他們逼進死亡的螺旋之中。
老阿拉什笑著說“實際上,我們為何不能效仿羅馬人呢?他們能夠一路行進、一路修築營寨,並不斷拓展自己的領土範圍。難道我們就做不到嗎?這無疑是一個充滿趣味且行之有效的策略,如果我們不去借鑒和學習這樣的方法,那豈不是愚不可及?
想想看,當我們踏上征程時,可以沿著道路每隔一段距離便建立起堅固的營寨。這些營寨不僅能夠作為我們前進途中的休息站和補給點,更能成為我們防禦外敵入侵的堅實堡壘。隨著一個個營寨的建成,我們的勢力範圍將逐步擴大,原本屬於那些不奴人的土地也會逐漸納入我們的版圖之中。
這種步步為營的擴張方式,既能保證我們的軍隊有足夠的後勤支持,又能有效地穩固新占領的地區。而且,通過不斷地修建營寨,還能向周邊的部落和民族展示我們強大的實力與決心,從而讓更多的人心生敬畏,甚至主動歸順於我們。如此一來,我們的影響力將會日益增強,最終實現稱霸一方的宏偉目標。所以說,麵對如此精妙絕倫的戰略手段,若我們選擇視而不見,那簡直就是對自身發展機遇的一種極大浪費!”
劉玉比較擔心,她擔心阿蘭人的反應,“假如我們通過建造城寨這種方式逐步地朝著西部進軍,並一點一點地擴張屬於我們自己的領地範圍,那麼那些一直以來都占據著這些土地的阿蘭人又將會作何感想呢?他們是否會因為我們這樣的舉動而感到憤怒和不滿,進而導致雙方之間的矛盾被進一步激化?畢竟對於阿蘭人來說,這些土地或許已經承載了他們世代相傳的記憶、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當我們試圖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時,很難想象他們不會采取一些行動來扞衛自己的家園和權益。這其中可能包括武力對抗、外交施壓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抵抗手段。如此一來,一場激烈的衝突恐怕就難以避免了。然而,如果我們能夠提前預見到這種可能性並製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也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緊張局勢,甚至找到一種和平解決爭端的途徑。但無論怎樣,這個問題都需要我們深思熟慮、謹慎處理才行。”
袁華想了想說道“從表麵現象來看,阿蘭人完全能夠憑借我們所設立的營寨展開遊牧生活。我們不僅會給予其堅實可靠的軍事防護保障,還會積極開展各類商品交易活動。值得一提的是,這處營寨所占用地域麵積其實並不算大。
接下來讓我以一種更為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解釋一下實際上,我們采用了相對較為柔和友善的策略手段,通過商業往來、工業製成品的交換,還有更具先進性的生產模式等途徑,逐步對阿蘭人實施滲透與影響。在這裡,我們跟羅馬人的做法存在著本質性的巨大差異。要知道,羅馬人一心追求的是廣袤無垠的土地資源以及數量眾多的奴隸人口;然而,我們並不像他們那樣奴役其他族群,相反,我們真正所需的正是阿蘭人本身。我們期望他們能夠舍棄遊牧生活,轉而采取定居的方式融入我們。隻要他們願意進入城寨從事各種勞動工作,隻要他們在經濟發展和軍事力量方麵高度依賴於我們的城寨體係,那麼到最後,他們彆無他法,隻能自然而然地與我們相互交融、合而為一,根本不存在第二種可能性!”
最終,不奴族在最後選擇一種看上去很笨的辦法,他們開始在高加索山脈的北麵,開始向西不斷修建自己的營寨。
他們在修建營寨之初,就會通知當地的阿蘭部落,他們是保護者,他們將與阿蘭人一起對抗羅馬的軍隊,這些營寨隻是臨時的軍隊駐紮地和貿易區,他們的牛羊永遠不會占用阿蘭人的牧場。
喜歡大漢與羅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漢與羅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