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混合戰爭形態_大漢與羅馬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大漢與羅馬 > 第131章 混合戰爭形態

第131章 混合戰爭形態(1 / 2)

農耕和遊牧兩種不同的文明形態,對於戰爭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農耕文明因為基於一個地方長期耕種,他們和土地是天生依附的。袁華有時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他覺得是糧食馴服了人類,讓農耕文明無數的人口服務於它們,為它們育種,為它們創造最好的生存環境,服侍糧食作物從生到死。而且還在不斷擴展耕地,為糧食征伐天下。

反正,他經常發神經病,胡思亂想。

農耕文明的戰爭是在乎一城一地得失的,為什麼?因為失去土地的流民,大多數都會餓死。不是沒有仁慈,而是農耕文明哺育人口的數量本來就多,再加上勞動效率並不高,一個城市能夠的餘糧是有限的。所以,當一個地方的人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隻要一旦失去土地,那麼接下來就是大量的死亡。

而遊牧民族他們也爭搶土地,但土地本身的重要性趕不上農耕民族。

老阿拉什,乞力,劉行這三個軍事頭目出生於什麼環境,他們都出生於遊牧民族。

他們眼裡的戰爭,和農耕民族完全不同。

之前,要步步為營作戰的其實是劉玉和袁華,因為他們想借羅馬人為借口,在阿蘭人的地盤上合理的延伸據點,並依托這些據點漸漸吸收人口和資源,一邊戰爭,一邊擴大地盤和經濟輻射圈。

其實,不奴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軍事文明雜交體,這一點劉玉看的比袁華更清楚。

她端著一杯茶對袁華說“我觀大漢的曆史,發現大漢的軍事策略多有計謀,而反觀我曾經生活過的烏孫部落計謀用的極少,你可知為何?”

袁華還真沒思考過這些問題,好奇道“為何?”

劉玉放下茶杯,說道“你曾經說大漢是農耕文明,我覺得這說法極好!後來,我管理不奴族的村落擴張計劃,我終於發現了大漢與烏孫的不同。”

袁華更為好奇了,“有何不同?”

劉玉笑著說“凡農耕文明要成長,就必須既要土地,也要人口;而烏孫這樣的遊牧文明,其實隻要人口,而且隻要女人和孩子,因為牧民的食物產出極其不穩定,隻能非常緩慢的擴張自己的部族。”

袁華不解,“這和軍事策略有什麼關係?”

劉玉笑了,她貝齒輕啟“我觀解憂公主帶來的竹簡和你最近從長安帶來的一些竹簡,大漢的戰爭是綿長的,他們習慣用幾十年,數百年的綿延不絕的戰爭來決定勝負,甚至有時攻占一座城市可以鏖戰數年。一個綿延數十年的軍事博弈,若隻依靠蠻力而不依靠計謀,總是和彆人一對一廝殺,那任何帝國就算戰勝,怕也是離死不遠了。大漢的戰爭是為了土地和人口,每一步都需要算計得失,思考策略,如同圍棋。”

袁華再次問“那遊牧文明作戰的方式又有何不同?”

劉玉再次端起茶杯說道“全民皆兵,以快打慢,速戰速決!就像兩個戰士的決鬥,他們都想一次性殺死對方。拖的久了,遊牧文明的糧食產出會出問題,會自我崩潰。”

這就如同閃電,劃破黑夜,袁華突然明白了,成吉思汗西征為什麼動不動就屠城,他們大軍出動,草原上的糧食產出根本不足以支持他們的長期的西征作戰,那怎麼辦?殺光一個城市的人口,這個城市的糧食就能支持成吉思汗打下一個城市。

袁華一時間有一個明悟“如果科學的催化劑是火焰,那麼文明的催化劑就是糧食。糧食產量的穩定性,決定一個文明的高度。大漢能支撐上百年的戰爭,是因為他們的糧食產出足夠雄厚,隻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從容的部署各種策略,否則明天就餓死了,你還想個毛線,直接搶吧!”

袁華到此時已經徹底通透,他對劉玉說“煤炭和鋼鐵是工業之母,糧食是文明之母,這一批白馬少年是科學之母”

他站起來,左邊胳膊還很痛,他咬了咬牙說道“劉玉,我需要西邊大海的據點,要派一批軍隊和工匠過去”

劉玉反問“是要去取種子?你說的那些糧食種子?”

袁華點頭,說道“要快,接下來會是亂世。”

劉玉皺眉,問道“為何?”

袁華反問“如果天氣每年都很低,不時就會有白災,這天下會好嗎?”

劉玉也吃驚了,她看向袁華,眼睛裡有著一絲絲的恐懼。

袁華直視著劉玉希耳眼睛,微微的點頭。

劉玉說道“老阿拉什已經去了!”

袁華不懂,反問“這老東西去哪裡了?”

劉玉說道“你受傷以後,老阿拉什找到我要求給他五千士兵,他要西征。”

袁華這一下吃驚不小,他看著劉玉說道“五千士兵?西征羅馬?他腦袋有病,你怎麼會同意?”

劉玉卻不動聲色,說道“我還給了他一萬金幣和充足的糧食,這些錢足夠他在草原上找一萬個死士!”

袁華明白了,這是雇傭兵戰爭。

這也沒有辦法,不能每一次都像和匈奴作戰那樣全民動員,他們不奴族的脫產戰士隻有三萬人,就算三萬人對於二十五萬人口的不奴族,也算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也隻能如此了。



最新小说: 心道征途 不是,她無限回血,你打她乾嘛 網遊:我有可成長技能 帝王無名 重生08,開篇傳奇人生 絕美禦獸師每天都在發癲開狂暴 逆天崛起之仙途重生 律師:拐賣判五年?給我滿族抄斬 十點半熄燈,出聲者死 花妖小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