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拉真功績柱是古羅馬時期的一座著名建築,位於羅馬的中心,是為了紀念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對達契亞(dacia,今羅馬尼亞一帶)的兩次勝利而建造的。該圓柱由大馬士革建築師阿波羅多拉(ollodorofdaasc)設計,於公元113年落成。
圓柱總高38米,包括基座在內總高40米。柱身由101novel.com個直徑4米、重達40噸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壘成,外表由總長度101novel.com0米以上的浮雕繞柱23周。
柱身上的浮雕描繪了羅馬軍團在達契亞戰爭中的事跡,包括在多瑙河上建橋、戰勝河流、襲擊和攻克防禦工事、俘獲和處死俘虜等場景。浮雕中的人物和風景刻在不同的層次,以突出單個或成組的人,森林的風景,被圍困要塞的城牆等細節,士兵表情生動,形象逼真。
柱體之內有185級螺旋樓梯直通柱頂,遊客可以通過這些樓梯登上柱頂,俯瞰羅馬城的美景。特拉亞諾圓柱不僅是對特拉亞諾皇帝軍事勝利的紀念,也是作為皇帝及其家人的陵墓。
圓柱上的浮雕是古羅馬藝術的傑出代表,為後世了了解羅馬軍隊著裝、武器、裝備和戰略的重要線索。
公元113年7月16日,當圖拉真在貴族的擁護下,麵無表情的巡視著這個為自己歌功頌德的高大立柱。
圖拉真突然指著附近的一處空地,對著身邊的一群羅馬貴族說道“我覺得那裡可以再豎立一根立柱。”
貴族們連忙問道“不知陛下想豎立一根怎樣的立柱?”
圖拉真嚴肅的說道“羅馬征服不奴族的立柱。”
同一個時刻。
老阿拉什騎著戰馬和一群士兵笑著聊天,慢悠悠的進入居米什哈內的城門,然後。。。老東西輕輕拉住韁繩,臉上微笑的表情漸漸收斂,取而代之的是嚴肅,無比嚴肅。
老阿拉什的紅色披風被這座高原之城的微風吹的飄揚,身後一群軍官緊隨著他停下,他們也被眼前單位景象震撼,這座城市的街道上,卻彌漫著一種沉重的寂靜。
街道兩旁,跪滿了數千人。他們的衣服款式是羅馬奴隸的款式,他們大多是皮包骨頭,身體被長期的勞役和饑餓折磨得幾乎失去了人形。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他們全都用頭點地,靜靜地趴伏著,仿佛是這片土地上最卑微的存在。有些人已經虛弱得無法支撐自己的身體,隻能被其他奴隸緊緊地抱在懷裡,他們的目光中充滿了絕望和無助,但又帶著一絲微弱的希望。
老將軍的目光在這些人身上緩緩掃過,他的眼神中沒有絲毫的情緒波動,如同深潭不波。他看到了這些奴隸身上的傷痕,看到了他們身軀的顫抖。
他知道,這些奴隸曾經是羅馬帝國的財富,他們才是羅馬真正的銀礦!他們卑賤的命運被牢牢地束縛在了那黑暗的礦坑之中,一代又一代,永無止境。
兩名奪下居米什哈內的千夫長來到老阿拉什麵前行禮,歡迎萬夫長的到來。
老阿拉什舉鞭,問道“這是何故?”
一名領頭的千夫長,抬起頭說道“他們都是銀礦山的奴隸,共有四千五百六十三人。聽說不奴族可以賜予他們自由,願意用生命追隨我們戰鬥。我等不能決斷,他們堅持要跪著等到您的到來。”
老阿拉什放下皮鞭,問道“他們跪了多久了?”
領頭的千夫長說道“已經兩天了!”
長街之上,一片沉默,唯有風搖動著樹葉的聲音。
終於,老阿拉什,一個曾經的奴隸開口了,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這些奴隸,是我們勝利的見證,也是我們責任的開始。他們曾經被羅馬人奴役,現在,我們有責任給他們一個新的開始。”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的信念,仿佛在這一刻,他不僅僅是一位將軍,更是一位引領者。
他驅馬向前幾步,調轉馬頭,對身後所有的軍官說道“男人編入軍隊,女人,孩子和老人送回山海城,從此他們不再是奴隸!”
領頭的千夫長,讓人翻譯老阿拉什的話,聲音在這座銀城中隨著風傳播,奴隸全部抬頭,坐直身體大聲說著什麼,然後又齊齊拜倒。
翻譯告訴所有人,說道“他們說,願追隨,直到生命的光熄滅!”
軍官們開始組織士兵,將這些奴隸從街道上扶起,帶他們到安全的地方,給予他們食物和水,讓他們擺脫饑餓和疲憊的折磨。而老將軍則繼續靜靜地站在城門旁,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這些奴隸,看到了更遠的地方,那裡是羅馬真正的弱點。
在這個寂靜的時刻,居米什哈內城的街道上,隻有老家夥和他身後的軍官們,以及那些沉默的奴隸。他們共同構成了這個曆史瞬間的見證者,而這一刻,將翻開新的曆史。
按照《羅馬法典》,羅馬奴隸的來源,分彆是戰爭中的俘虜、債務人、被遺棄的嬰兒、被拐賣的人以及犯罪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羅馬法典裡,奴隸在法律上被視為動產,等同於牛羊。奴隸主對其擁有生殺的權利。奴隸沒有公民權,隻能依附於主人生活。
奴隸的婚姻不被認為具有合法性,他們的結合被稱為“奴隸同居”(ntuberniu)。你可以理解,在奴隸主眼裡,這就是母牛生下小牛,僅此而已。
奴隸的後代通常繼承奴隸的身份。根據羅馬法,孩子的身份通常隨母親,即如果母親是奴隸,孩子也是奴隸。
同樣,在羅馬法典中,奴隸主可以釋放奴隸,這取決於奴隸主的個人意願。
老阿拉什叫來爾青,說道“從現在起,你要做一件事,統計我們經過的每一個羅馬人的村莊和城鎮,然後,告訴我每個地方羅馬平民和奴隸的總數?”
爾青點點頭,說道“我會調查清楚,給您一份詳細的報告。”
之後的日子裡,爾青詳細的統計和分析了羅馬各個地區的平民和奴隸的數量,並詳細觀察每個地區奴隸的生活狀態,讓他的千人隊問詢每一個奴隸,並填寫表格包括他們的飲食,衣物,問詢他們父輩的死亡的年齡,他們的民族,他們的故鄉,從事的職業,他們勞動產出,他們先祖來源的地方等。
爾青最開始整理的是一個報告,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從這份報告裡發現了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核心羅馬其實非常虛弱。
在這份報告的開頭,他是這樣寫的“當我們談及羅馬時,腦海中浮現出的景象究竟是怎樣的呢?它是否是那個坐擁著數千萬龐大人口、幅員遼闊得令人驚歎的國度?在那廣袤無垠的土地之上,幾十萬訓練有素且裝備精良的精銳大軍嚴陣以待,他們紀律嚴明,士氣高昂,仿佛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
而那數以千計的船隻,則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揚帆遠航,它們承載著貿易與文化交流的使命,穿梭於各個港口之間,將羅馬的影響力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還有那浩如煙海般的文字,記錄著這個偉大帝國的曆史、哲學、科學以及藝術成就。這些珍貴的文獻不僅見證了羅馬曾經的輝煌,更為後世留下了無儘的智慧和啟示。
再看那些恢宏壯麗的城市建築,雄偉的宮殿、莊嚴的神廟、繁華的市場以及寬闊的街道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都市畫卷。人們在這裡生活、工作、娛樂,享受著文明帶來的種種便利與美好。這樣的羅馬,無疑是人類曆史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不同的羅馬!
現在,我要用數字來告訴你,我作為一名不奴族千夫長看到的羅馬
第一個數字是奴隸幾乎來至四麵八方,羅馬到處都在打戰,四麵皆敵!這個帝國幾乎不知道和平的意義。戰爭,掠奪,奴役,是帝國存在的唯一意義!所以,對於羅馬而言,一旦衰弱,必將群起而攻之,死無全屍!
第二個數字是羅馬的農業技術,比大漢落後非常多,他們比遊牧民族唯一優秀的地方,隻有灌溉,他們還沒有建立精耕細作的農業基礎概念,羅馬熟地的糧食產量大約是不奴族的百分之八十,而不奴族的土地大多數還是生地,現在每年的產量都在一點點提升。他們平民的人均糧食隻有不到八百斤,奴隸不到六百斤,遠低於不奴族的人均千斤。營養不夠,就會帶來體質虛弱,對抗病患和天災的能力很弱。
第三個數字每四個羅馬人之中有一個奴隸。如果羅馬人口是五千萬,那麼其中有一千二百五十萬的奴隸。這是我們機會,羅馬因其強大,羅馬亦因其虛弱。
第四個數字三十三歲!在我們問詢的結果裡,羅馬奴隸的平均壽命不超過33歲,我不知道其他地區是否一樣。但這個數字告訴我,這裡的羅馬奴隸過的非常糟糕,他們是爐子裡的乾柴,隻需要一把烈焰。
第五個數字羅馬的鋼鐵冶煉業和鍛造業,如果按照冶煉一千公斤鋼鐵,並全部打造成鋒利的短劍,投入的人天總和來計算,羅馬的人均效率隻有我們的七分之一,這簡直不可思議。到底我們是怪才,還是羅馬是廢物?鋼鐵可能是我們贏得戰爭的關鍵!”
這個報告後來被爾青持續在完善,直到他最後寫成了一本書,名字叫做《真實的羅馬》
喜歡大漢與羅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漢與羅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