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阿拉什和乞力進入北部的山區,當阿蘭人退回阿蘭草原之時,羅馬和帕提亞的矛盾就成了這場戰爭的主角。
八百裡快報,將帕提亞大軍拿下第比利斯和埃裡溫的消息,帶回帕提亞的王都,整個帕提亞全部陷入了狂歡。
帕提亞的皇帝伸手指向西方說道“再次派出軍隊,給我牢牢的占據埃裡溫和第比利斯,在第比利斯建造新的城牆,阻止羅馬人東進的步伐。”
同時,羅馬也知道他們丟失了亞美尼亞最重要的兩個城市,但整個亞美利亞的西部已經滿目瘡痍,毫無糧食補給的來源。
四個羅馬軍團,兩支停留在埃裡溫的西麵,兩支停留在巴統,等待羅馬的輜重增援和下一步命令。
亞美尼亞開始進入一種短暫的和平,一種軍事對峙形成的脆弱和平。
公元一一三年十月十五日,在高加索山脈中間的穀地,羅馬再次損失一個軍團。
最後的三千羅馬士兵和兩千蠻族騎兵,箭儘糧絕,死傷超過一半,羅馬軍團長最後下令投降。
驕傲的軍團長,用羅馬短劍刺穿了自己的咽喉,羅馬士兵將他安葬在高加索的峽穀之中。
老阿拉什讓羅馬人為他,立下一塊石碑,寫上他的名字,並留下一句話“一位勇敢的羅馬老兵”。
至此,不奴族的第一次西征結束,羅馬的勢力徹底被趕出高加索山脈。
羅馬現在把注意力全麵集中在埃裡溫和第比利斯,不奴族獲得了短暫的和平時間。
不奴族在十月底,在北地下雪前進行了一次不奴族大匠師集中會議,探討部族的大事。
會議在源啟城召開,最遠的伊犁城的大匠師也來了,他們乘坐貨運馬車跨越六千裡而來,換人換馬,日夜不停的快速走了16天。
會議分為農,工,商,軍,教,建六個方麵進行了為期十日的閉門會議。
關於農業的會議,由劉玉主持,會議的重點是人均耕地,人均牧場和水利工程三件大事。
從一一三年十一月起,不奴族要求從現在起,人均要保證三十畝土地,三畝魚塘,一畝棉田,一畝麻田,有草原的地方還要五十畝牧草耕種地。
從現在起所有的不奴族不再進行遊牧,全部的牛馬羊全部圈養,不奴族不但要挑選糧食種子和要開始培養牧草種子,每個村莊要修建水泥地窖進行青儲。
沿河流的村落,要開始沿河挖出大型儲水庫,豐水期開閘存水養魚,旱期用於灌溉和牲畜飲水。
劉玉的總結發言“最重要的是,土地不可買賣,不奴族天賦地權!敢售賣土地者,售賣雙方皆斬!”。
工業會議,由崔力主持,他開會的第一句話“農業如果要完成如此浩大工程,鐵器不可缺少,我們需要繼續提高鋼鐵產量和鍛造工業。”
會議決定,鐵路將全麵延伸,每個城市都將連接鐵礦,煤礦,冶煉和鍛造工業所有的工坊。
全部城市鐵料的原料產量,將達到三萬噸每年。
這一次,不奴族提出了一個非常特彆的概念,人均鐵料。
三萬噸鐵料,代表四十萬不奴族人口,人均150斤鐵料每年。
當然,普通老百姓是用不了這麼多鐵料的,但從此這就是一個指標,很特彆。
現在,大量的工具和運輸設備開始鋼鐵化,崔力他們已經發現,鐵料的加入,大型設備的建造效率提升的非常快。
比如,大車的製造,以前大車需要切出木料主材來製作框架,現在用鋼條製作框架來替代,主材就不用切削了,隻需要製作車廂木板。
大車製造的工時消耗,隻有以前的一半。
大城市附近,木板也由水力工坊來統一製作,製造工時隻有以前的四分之一。
而且鋼鐵的輪軸,比木頭更耐用,能夠長時間使用。
最好的消息是,俘虜的羅馬工匠裡居然有人懂的製造琉璃,雖然顏色還並不純粹,但是有顏色的玻璃,總比沒有玻璃強!
玻璃工業開始進入不奴族工業體係。
商業會議,決定擴大香料的種植,玉石的開采,皮革材料的加工業,以及袁華甚至開始向大漢銷售鐵皮罐子裝的奶粉,他用的方法是成吉思汗蒙古大軍西征時用過的,其實遊牧民族都會製作,隻是從未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