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分工和遠行的準備_大漢與羅馬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大漢與羅馬 > 第154章 分工和遠行的準備

第154章 分工和遠行的準備(1 / 2)

不奴族有兩種層次的分工一為工序,二為城市分工。

不奴族的城市人口在這個時代屬於中上的規模,從東到西分彆是伊犁,四河,不屈,希望,源啟,江海,山海和黑海,大約每個城市的人口都在四萬到六萬左右。

袁華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規律,那就是,一旦一個行業開始強行分工,那麼接下來各個工序之間,就會開始自我協調。

這種協調的結果,會自然而然產生兩種東西

第一個,就是標準件。前後相接的兩道工序,一旦組合起來有困難,匠師們就會協商該如何處理,然後標準件自然就開始產生。而且,這種產生的速度,會非常驚人。因為人們自動會在自己的工序裡進行延伸,這根本就是一種工業自然。

第二個,是工業操作規範,這種規範雖然是不斷失敗和事故的結果,但規範本身就源於各種意外。而大匠師會議,會每個季度在各行各業中不斷重溫這些事故,並不斷修正規範,然後送達各個行業。

工業像什麼?

工業像一種新的生命形態,會自動生成一種自動構建的工業dna序列。

一旦一個民族決意開始走向工業,那麼所有人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這種奇特的工業dna重新整理和規劃,一種新的工業生命體會慢慢自我成型。

然後,城市都有天生的稟賦,在工業形成的生命聚落裡,每個城市都會自動形成獨特的產業鏈,這是資源稟賦決定的。雖然,不奴族每個城市都有基礎的鋼鐵,陶土,木頭加工工業,但是卻各自有非常明顯的特色。

伊犁城是不奴族東邊的門戶,大量的漢族移民,天生善於耕種和精耕細作。它更趨向於貿易和農牧業。天山的融水,廣闊而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日照,東西方各種種子在這裡彙聚。於是伊犁城的貿易和農業極其發達,成為了不奴族最大的農業種植基地。

四河城,位於四河草原,農牧業都極其發達,但牧業更為厲害,這裡最發達的是毛紡和皮革工業。

不屈城,在阿姆河下遊靠近鹹海,皮革製造業,製鹽業,陶器工業更為發達。

希望城擁有海洋捕魚業,造船業和鋼鐵製造工業。

源啟城畜牧業,石油工業和琉璃業。

江海城,坐擁巨大的河流衝積平原,土地肥沃,種植業和畜牧業極其發達,同時鋼鐵工業也一樣發達。

山海城,是造船業,軍工,標準零件製造業基地和大型鋼鐵工業。

黑海城,擁有最大的造船工業,以漁業和造船業為主,附帶鋼鐵工業和伐木業。

除了,黑海城的造船業是袁華特意規劃的,其餘城市的特色工業都是自己慢慢發展起來的。

袁華從六月底開始就一直和高進青羊一起呆在黑海城,他們日日登上海船,適應海洋上的生活。

最開始的日子是極其難熬的,各種暈,但人的適應力是無與倫比的存在,吐著吐著你就習慣了。

開始是暈船,然後是暈陸地,最後什麼都不暈了,來吧!

為了遠洋航行的需要,他們開始認真規劃整個航行的需要。

選擇合適的船型,不同的船型適合不同的航海需求。

確保船隻質量,船隻的堅固性至關重要。中國古代的水密隔艙製造技藝,用隔艙板把船隔成互不相通的艙室,一旦船艙破損,不會影響整船航行。此外,還要對船隻的船體結構、桅杆、帆等進行仔細檢查和維護,確保其能夠抵禦長時間航行中的風浪考驗。

掌握天文導航技術,利用天體來確定位置和航向。牽星術是古代重要的天文定位導航術,通過牽星板觀察某一星辰的高度來確定船隻所在位置。航海人員還需熟悉日月升墜、星鬥高低等天文現象,以便在航行中辨彆方向和度量遠近。

跟羅馬船員學習,了解地文航海知識,參照地上物標確定船位和引航。要熟悉海岸地形與海洋地貌,如海中山島、洲嶼等,這些是重要的導航目標。同時,還需掌握航道的水深及暗礁淺灘情況,明代航海者已能通過打水等方式測量水深,並繪製詳細的航海圖,記載大量地名、針路及星位高低,對航行途中的山峰、島嶼、淺灘、礁岩等都有詳細標注。

指南針與磁羅盤是重要的導航工具,能夠幫助航海人員在沒有明顯陸標和天體參照的情況下確定方向。此外,還有大漢工匠還參考羅馬人的知識設計了量天尺、測深錘等儀器,量天尺可用於測量北極星的高度,測深錘則可抹上牛油沉到海底,通過分辨海底泥沙的質地、顏色、氣味來確定船的位置。



最新小说: 心道征途 不是,她無限回血,你打她乾嘛 網遊:我有可成長技能 帝王無名 重生08,開篇傳奇人生 絕美禦獸師每天都在發癲開狂暴 逆天崛起之仙途重生 律師:拐賣判五年?給我滿族抄斬 十點半熄燈,出聲者死 花妖小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