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第一次進入大漢的皇宮,八月二十五日,袁華初入洛陽皇宮。
洛陽的夏日清晨,陽光初升,微風輕拂,帶著一絲涼意。袁華,作為不奴族的使臣,第一次踏入洛陽皇宮。他們一行百人,帶著禮物車馬,接受過嚴格的檢查,跟隨著鴻臚寺的官員,穿過宮門,踏入這片神秘而莊嚴的禁地。
宮牆高聳,青色的皇宮圍牆在晨光中顯得莊嚴肅穆。宮門兩側,石獅威嚴地守護著,仿佛在訴說著大漢的威嚴與榮耀。袁華跟隨著鴻臚寺官員,沿著寬闊的禦道前行。禦道兩旁,鬆柏挺拔,枝葉繁茂,為夏日的清晨帶來了一絲清涼。袁華注意到,這些鬆柏的種植並非隨意,而是經過精心的布局,顯得整齊而有序,彰顯著大漢的秩序與威嚴。
袁華的目光被遠處的太液池吸引。湖水在晨光中波光粼粼,湖中荷花初綻,粉嫩的花瓣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嬌豔。湖邊的假山怪石,錯落有致,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袁華心中暗想,大漢的皇宮雖然質樸,但卻有一種豪邁的氣魄,這種氣魄並非來自於奢華的裝飾,而是來自於對自然的尊重與融合。
隨著鴻臚寺官員的腳步,袁華走進了宮中的長廊。長廊立柱是紅色的,兩側,宮女和太監們往來穿梭。他們的裝束簡潔大方,卻顯得莊重而得體。宮女們身著淡色的絹布長裙,裙擺輕盈飄逸,腰間係著一條黑色的腰帶,顯得纖細而優雅。她們的發髻簡單而整齊,用一根木簪固定,發髻上沒有過多的裝飾,大漢崇拜自然之美,卻顯得清新自然。太監們的服飾則更為樸素,身著深色的直裰,衣料雖然簡單,但裁剪得體,顯得乾練而莊重。他們的頭上戴著黑色的襆頭,簡單而實用。
袁華注意到,鴻臚寺官員的裝束也體現了大漢的風格。他們身著寬大的官袍,袍子的顏色以深色為主,顯得莊重而威嚴。官袍上沒有過多的裝飾,隻是在領口和袖口處繡著簡單的花紋,顯得簡潔而大方。官員們的頭上戴著黑色的進賢冠,冠上沒有過多的裝飾,卻顯得格外莊重。袁華心中暗想,大漢人的裝束雖然簡單,但卻有一種莊重的氣韻,這種氣韻來自於對禮儀的尊重與傳承。
袁華跟著鴻臚寺官員一路前行,心中充滿了敬畏與好奇。他看到了宮中的禦花園,園中奇花異草,爭奇鬥豔,但布局卻顯得簡潔而自然,沒有絲毫的奢華與矯情。他還看到了高大的宮殿,宮殿的建築風格質樸而豪邁,飛簷鬥拱,雕梁畫棟,儘顯皇家的威嚴與氣派。宮殿的門上雕刻著精美的花紋,但這些花紋並非繁複的裝飾,而是簡潔而大氣的圖案,彰顯著大漢的氣度與胸懷。
當他們來到一座宏偉的大殿前時,袁華的心跳不禁加速。這裡是皇帝與朝臣處理政務的地方,也是他第一次踏入的殿堂。袁華抬頭仰望,殿門高大而莊嚴,門上雕刻著簡潔而大氣的圖案,顯得格外神聖。
鴻臚寺官員停下腳步,轉身對袁華說道“袁華,今日你初入宮中,要謹記宮中的禮儀,不可失禮。”袁華點頭,說道“謝謝大人提點”
隨著一聲清脆的鐘聲,殿門緩緩開啟,袁華隻帶了兩名白馬少年跟隨著鴻臚寺官員踏入了大殿。殿內燈火通明,光線明亮,但正中的禦座上,坐著兩位,一位居中是年輕的皇帝,一位坐在旁邊是鄧太後,卻都散發著一種威嚴的氣息。袁華知道,從這一刻起,他的使命將和大漢的命運相連,福禍相依。
袁華按照大漢的禮儀,做足了全套。
反正對於跪拜和喊口號,他並不反感。因為很簡單,這裡是一群老祖宗,跪一下又何妨?
然後,是大漢鴻臚寺卿開始念文章,表揚不奴族和大漢的友誼,以及在匈奴戰爭中的英勇表現。
袁華悄悄的看了看北宮,好家夥這絕對比他曾經去的北京的太和殿要大的多了,立柱都是五人合抱,筆直之朱紅色的大圓木,高達二十米,在這裡袁華算是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棟梁之材”。
反正這建築極其的大,寬度至少百米。
漢代啥東西都造的極為寬大,這可能是漢代人審美。
兩邊站著的官員絕對超過百人,文武百官確實沒有誇大。
最有意思的是,地板油亮,不知如何保養的,難道是打蠟了?
隻有皇帝和旁邊的太後穿著鞋子,其他人都是穿著白色的布襪,一群穿白色的襪子的大臣,看著有些意思。
百官立於左右,倒是有六個人有座位,隻是不知是何人有如此尊崇的地位?
宮殿裡隻有鴻臚寺卿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裡回響,所有人都安安靜靜的站著,沒有一絲聲響,顯得非常肅穆,帶著一點點威壓。
這就是大漢的朝廷嗎?
袁華是現代人,見過比這大的多的建築物,可白馬少年們沒有見過啊!袁華偏頭,偷偷看了看,左右的兩個小家夥,他們的腦袋倒是沒有亂動,但是小眼睛在左右看,對一切都無比好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等到,鴻臚寺卿念完,皇帝點頭,此時進入第二個環節,不奴族送禮物。
鴻臚寺卿大聲喊道“不奴族上前獻禮!”
一班子大臣,對這個環節也無甚興趣,小國寡民,能有什麼禮物是我大漢沒有的?一群大臣,眼觀鼻,眼睛微微垂下,好像有點想睡覺的樣子。
袁華可不能讓他們睡著了,不然他會覺得沒有麵子,所以這一次他要直接開大招轟暈他們。
袁華揮動左手,帶著兩個少年,先踏前十數步來到大廳的中央,說道“不奴族有四件禮物送於大漢”
他聽了聽,讓少年將一個一米半長卷軸交給鴻臚寺卿,說道“第一件禮物,為天下之圖,包括天下所有浩大之疆域,大漢亦在其中。”
鴻臚寺卿讓人展開卷軸,給皇帝,太後和群臣觀看。
袁華指著地圖的一角說道“此為大漢!”
所有人這時議論紛紛,這時的大漢已經知道了羅馬,貴霜,帕提亞,但大漢對於這個天下到底有多大,毫無正確概念。
大漢朝始終認為自己是天下的正中,始終認為其他的國家都是邊角料,大漢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真正的中央之國!
可這張世界地圖,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這麼多地方,大漢怎麼隻有小小的一塊?
另外,地圖為什麼這麼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