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張衡給他的驚喜還遠遠沒有結束,他看到人搖動電機,燈絲會明滅不定,就意識到需要穩定“電”。
通過袁華設計和製作的發電機和電動機,他敏銳的發現,電和磁力之間的關係。
於是,這家夥居然隻用了七天,就設計和手工製造了一個電磁指針檢測器,用來檢測電流的大小。
有了這東西,他安排學生開始檢測各種同規格金屬絲線的電阻,開始大量試驗數據的統計。
然後,這貨無師自通,他已經發現電流,電阻之間,還有一個電壓的存在,按照他的原話說來“電與水,類似!”
二月底,袁華出資在洛陽成立電學研究中心,他辭官開始專心於電學的研究。在袁華的知識點刺激之下,他帶著一百二十個學生,隻用了兩年。到公園一二零年就完善了電學的各種檢測設備的研發,定型了七種不同類型的發電機和十三種電動機。發電機的技術覆蓋了水力發電機,風力發電機,蒸汽渦輪火力發電機。
同時,在大漢長江口,他們開建了大漢曆史上第一個發電機廠,第一個電線廠,第一個電動機廠,第一個燈泡廠和第一個電池廠。為什麼建在這裡,因為漆樹在長江流域很多。而且,銅礦,鎢礦能夠通過湘水直達長江口,然後這些工廠最大客戶和關聯企業是南海城和兩洋城。
同時,袁華在伊犁城建設了不奴族的第一個大型電線廠和燈泡廠,這裡是距離大漢天然漆樹原材料和鎢礦的來源最近的地方。
而山海城和黑海城同時開建了大型電機廠,這兩個城市一個覆蓋整個中亞,一個覆蓋整個黑海,並同時擁有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和大量匠師。
不奴族的工匠們開始迭代工業能源係統,有了電機,軸係和次輪係大大簡化。以最早的水車動力係統而言,水車工坊必須建立在河邊,水位的漲落對於工坊的開工影響很大。
可有了電動機以後,不奴族工匠發明了一種浮筏發電機。這種鋼纜電線連接的浮筏帶著水力轉輪,它們漂浮在河岸兩側,無論水位高或者低,隻要有水從浮筏之下流過,兩側的水力轉輪就會旋轉發電,通過電纜給到工坊。
白天,電力直接給到工坊使用。
夜裡,隻要工坊最後下班的工匠關閉電閥,就等於將電力連接了電動抽水機。
這時候,一台抽水電機會開始整夜工作,將河水源源不斷的抽上高地的水庫,或者大型水塔,作為儲備能源在枯水期發電使用。
在風力充裕的海岸,不奴族工匠們開始進行了大型工程試驗。
多年的航海,讓他們知道海風和海水帶來金屬腐蝕,而陶瓷能夠有效抗衡這種海洋腐蝕。
他們樹立起巨大的豎立陶瓷魚鱗薄片風車,連連接杆都是硬陶瓷製作,而發電機被保護空間巨大的陶瓷容器之中,發電機被內循環的淡水鐵管包裹,一部分電力用來驅動水流給發電機散熱,熱水管伸到戶外被密閉的瓷器包裹,用海風散熱。這樣既能有液冷散熱,可以有效防止鹽分腐蝕。這套係統,可以日夜不停的將海水抽進沿海太高的海水水庫。水庫依山層層而建,在風力充足的時候層層抬水向上,並電力給到工廠使用。
在風力充足的季節,工人們會排出海水,清理水庫的沉積礦物,用於其他工業使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風力不足的時候,海水從最高一層的海水庫開始排水,一層層推動陶瓷片軸(陶瓷反腐)的轉輪開始發電。
第一個,這樣的沿海風力發電係統,就建在山海城外,整整建設了一年,能夠帶動三個大型工廠同時開工。
但通過這個工程,山海城總結出了很多標準組件,成為沿海山地發電係統的標準。
同時,陶瓷行業被全麵帶動,人們開始了中華傳統陶瓷工藝的科學研究之路。不奴族山海城在完成第一期工程以後,為了不斷優化係統。先是向所有不奴族城市的陶瓷工坊下達了測試產品標準,按照海水鹽分比例,浸泡一個月之後,用標準重量的鋼球從指定位置下落撞擊,誰的瓷片能夠不破損,誰的瓷片最薄,誰就中標。
這項研究將持續推動,從一個月浸泡試驗,到兩個月,到三個月,到半年,中標者需要陶瓷的製作工藝,並能獲得價值一千枚銀幣的獎勵和大匠師晉升資格。同時,這份招標被商隊帶去了大漢,大漢的各個陶瓷作坊一樣可以參加招標,獲得一千個銀幣的獎金並且移民到不奴族能夠直接獲得大匠師待遇。
誰也沒有想到,一年後,大漢居然有十幾個瓷器作坊送到不奴族大量瓷片,居然有一家獲得了最高的得分。不奴族向他們支付了一千銀幣購買配方,同時下達了移民邀請函。雖然,這家作坊並沒有離開大漢,但是這是第一次,不奴族和大漢攜手共同開啟研究項目,是一次偉大的嘗試。
於此同時,不奴族在希望城開始了有線電話和電報的同步研究。電報是最先成功的,人們利用電機的斷開和連接功能,發送斷點信號。每次發報員按下,遠端的接收電機就會帶著油墨筆頭向下打印一個小黑點。十六位的二進製數字表開始出現,每十六次點擊,代表一個數字。而十六次連續按下,遠方會連續出現十六個連續的黑點,代表結束。
二的十六次方,可以代表個字符,去掉結束符,人們將可以傳送個不同的文字。
對應兩本十六進製的數字字典,遠方的人們第一次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裡獲得信息,有線電報線首先開始在各城市的政府和軍事機構之間被不斷架設起來。
從公元一一八年起,不奴族開始進入電器時代。
袁華在後來的回憶錄中提到,“我的作用其實微乎其微,沒有張衡研發的一係列電學標準和檢測設備,沒有他一生的堅持,就沒有電器時代的到來。天送奇才,成就了人類的電器時代。”
而,張衡之後的一生都沉浸在電學的研究之中,他發布了十三個電學理論公式,並且從電子的角度切入,解讀原子的結構,為人類電力係統和理論物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這並不是最偉大的,他還善於文學。
晚年,他帶著三百個學生,開始重新梳理袁華的物理和數學教材。
他的文學造詣,在中國古代的諸多文人之中,也是極其浩大和優美的。漢字在張衡的靈魂裡是靈動的生命,他們用更加容易理解,也更加優美生動的表達,向後世的孩子們解釋物理和數學之美。
對比這本教材,袁華寫的那究竟是個啥?
他離世的時候,袁華哭的像是一個孩子般。
我取張衡先生的一篇漢詩《四愁詩》,與各位讀者共享。
希望通過此文,一窺大漢文人的風采,他們的豪邁何曾輸於後世之大唐,隻是後世讀他們的詩詞太少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側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贈我金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
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側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贈我貂襜褕,何以報之明月珠。路遠莫致倚踟躕,何為懷憂心煩紆。
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雰雰,側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路遠莫致倚增歎,何為懷憂心煩惋。
”
大漢,威武兮!
喜歡大漢與羅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漢與羅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