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8年3月10日,注定是被不奴族銘記的日子。在兩洋城,也就是如今的巴拿馬城,熾熱的陽光傾灑而下,照耀著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南城之中,不奴族的工匠們滿是疲憊卻又難掩激動,他們小心翼翼地放下了最後一根鐵軌,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緊接著,人群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這歡呼聲,承載著他們無數個日夜的艱辛,也蘊含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高進站在人群前,胸膛劇烈起伏,他用儘全身力氣大聲喊道“燃起烽火!”聲音穿透雲霄,帶著十足的底氣與豪邁。烽火瞬間燃起,滾滾濃煙直衝天際,像是在向世界宣告這一偉大時刻。
北城的古塔早已在高地等候多時,他的目光緊緊盯著南城燃起的烽火,當那熟悉的信號映入眼簾,他也扯著嗓子大喊“燃起烽火,火車頭啟動!”號令一下,火車頭緩緩啟動,發出沉悶而有力的轟鳴聲。
這是從大西洋駛向太平洋的第一列火車,它承載著不奴族的夢想,緩緩行駛在這十六公裡的鐵路線上。火車所到之處,歡呼聲此起彼伏。鐵路建設工人們從山穀中、平原上、橋梁邊紛紛湧來,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工具,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山穀回應著歡呼,那聲音在峰林間回蕩,經久不息;平原上,歡呼聲響徹四野,連微風都似乎被這熱情點燃;橋梁邊,歡呼的人群像是為鋼鐵橋梁賦予了靈魂。這一列火車,不僅運輸著蒸汽起重機等建築材料,更是連接起了不奴族的過去與未來,讓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距離,從此被徹底拉近。
火車緩緩啟動,車輪與鐵軌碰撞,發出有節奏的聲響。老阿拉什一家就坐在這列承載著希望與憧憬的火車上,隨著建設隊伍一同奔赴南城。
孩子們像歡快的小鹿,在車廂裡興奮地跑來跑去,清脆的笑聲在車廂內回蕩。阿夏坐在座位上,望著窗外不斷後退的景色,滿臉都是幸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陽,溫暖而明亮。
老阿拉什可坐不住,他滿懷著激動與好奇,徑直來到火車頭。火車頭裡,爐火熊熊燃燒,散發著熾熱的溫度。老阿拉什拿起鏟子,親自給火車爐鏟煤,每一下動作都充滿力量。他不時把頭伸出車窗,呼嘯的風肆意撩動著他灰白的頭發,他感受著風的擁抱,心中滿是對新生活的期待,不禁哈哈大笑起來。隨後,他用力拉下汽笛,“嗚——”汽笛聲瞬間衝破山穀的寧靜。
山穀裡,火車的煙氣嫋嫋升騰,與巨大的汽笛聲交織在一起,久久回響。那煙氣仿佛是他們奮鬥的印記,而汽笛聲則是他們邁向新生活的激昂號角。老阿拉什一家和建設隊伍,正向著南城前行,
那裡,有浩瀚的太平洋!
傍晚,餘暉輕柔地灑在兩洋城南城海港,給忙碌的碼頭鍍上一層暖黃。兩名工人身手矯健,沿著鋼筋混凝土澆築的高塔攀爬而上,海風獵獵作響,吹鼓他們的衣衫。
抵達塔頂,工人推開琉璃玻璃門,走進燈塔內部。他仔細檢查每一個閥門,伸手觸碰、轉動,確認其已打開,隨後轉身,用力揮動手中的紅旗。
等候在塔下的工人們,一直仰望著塔頂,眼中滿是期待。當看到那飄揚的紅旗,他們立刻行動起來。有人迅速給發動機點火,有人奮力旋轉皮帶輪,斯特林發動機發出低沉的轟鳴,帶動齒輪組緩緩轉動。工業電梯啟動,二十大桶煤油在它的托舉下,緩緩上升,向著三十米高的塔頂攀升。
塔頂的工人全神貫注,一桶接一桶地將煤油倒入油料池。天邊愈發昏暗,琉璃玻璃反射著最後的光芒,如夢似幻。突然,塔下傳來一聲響亮的呼喊“點火!”
兩名工人毫不猶豫,將前端燃燒的點火棍伸進燃燒池。刹那間,“呼”的一聲,熊熊火焰騰起,照亮了逐漸暗沉的天空。與此同時,遠處海麵上的船舶發出三聲有節奏的長汽笛聲,像是在為這新點亮的燈塔歡呼。
就在這一天,兩洋城的南北兩個海港,兩座三十米高的鋼筋混凝土燈塔同時亮起。它們宛如巨人手中的火炬,為夜晚航行的船隻指引方向,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在茫茫夜色中熠熠生輝。
在更南麵的南美洲海岸。
細雨如絲,仿若大自然編織的一張輕柔的網,籠罩著南美洲大草原的碼頭。二十六條海船,在這片朦朧的雨幕中緩緩靠岸,它們的船身飽經風浪的洗禮,斑駁的漆麵與磨損的甲板,無聲訴說著漫長旅程的艱辛。可即便如此,船上的每一個人,每一頭牲畜,都帶著對新生活的憧憬,在這綿延的細雨中,踏上了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一千名不奴族人,依次從海船上走下,他們的腳步略顯踉蹌,長期的海上漂泊讓他們的身體還未完全適應堅實的陸地。有的人緊緊握著手中簡單的行囊,那裡麵或許裝著他們最珍貴的物品,也許是一件舊衣物,也許是先輩留下的信物,這些物件承載著他們的過去,也將陪伴他們走向未知的未來。孩子們躲在父母身後,用好奇又略帶怯意的眼神打量著四周,陌生的環境讓他們既興奮又有些害怕。老人們則滿是皺紋的臉上,流淌著的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他們曆經滄桑,心中對這片新土地充滿了敬畏與感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不奴族人的身後,一千頭大大小小的牲畜也被引領著下船。馬匹高大健壯,它們噴著響鼻,馬蹄在濕漉漉的地麵上踏出一個個深深的印記;牛群哞哞叫著,體型龐大的它們,步伐稍顯遲緩,還帶著暈船後的不適;羊群則像一朵朵白色的雲朵,在雨中緩緩移動,咩咩的叫聲此起彼伏。這些牲畜是不奴族人重要的財產,也是他們未來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依靠。
遠處,廣袤無垠的草原在風雨中如同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茂盛的野草隨著風雨的節奏起伏,仿若潮水一般。草浪一波接著一波,向著遠方延伸,與灰暗的天空在天地儘頭融為一體。這如詩如畫的美景,讓剛剛踏上這片土地的不奴族人看得如癡如醉。他們紛紛跪拜在濕潤的草地上,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虔誠地感謝神明的指引,讓他們找到了這片美麗而富饒的草原。在他們心中,神明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是神明聽到了他們的祈禱,帶領他們穿越茫茫大海,來到了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
馬匹、牛群和羊,在暈船的不適漸漸消退後,開始慢慢適應這片新環境。它們緩緩地行走在草地上,低下頭,津津有味地啃食著鮮嫩的青色野草。這些牲畜仿佛也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美好,不時發出歡快的叫聲。馬兒歡快地嘶鳴,牛群滿足地哞叫,羊群清脆地咩咩聲,交織成一曲美妙的生命之歌。它們的聲音在草原上空回蕩,為這片寧靜的草原增添了一份熱鬨與生機。
然而,喜悅的氛圍中,卻彌漫著一絲揮之不去的悲傷。在漫長的海路航行中,不奴族人遭遇了可怕的風暴。三條船隻在地中海的狂風巨浪裡沉沒,那些冰冷的海水無情地吞噬了無數鮮活的生命,其中有許多是他們的父母兄弟、親朋好友。此刻,想起那些在風暴中逝去的親人,一些人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放聲痛哭起來。他們的哭聲在風雨中顯得格外淒涼,淚水與雨水混在一起,順著臉頰不停地流淌。失去親人的痛苦如同一把尖銳的刀,狠狠地刺痛著他們的心。他們跪在地上,雙手用力地抓著泥土,仿佛這樣就能抓住那些已經遠去的親人。
但生活還得繼續,悲傷無法阻擋不奴族人前進的腳步。一些年輕人強忍著悲痛,擦乾眼淚,他們明白,此刻不是沉浸在悲傷中的時候,他們肩負著整個族群未來的希望。其中一個名叫阿力的年輕人,他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果敢。他深吸一口氣,大步朝著高地走去。雨水打濕了他的頭發和衣服,他全然不顧,腳下的泥土鬆軟,每走一步都有些費力,但他的步伐卻沒有絲毫猶豫。
當阿力爬上高地,他從懷中掏出一麵不奴族的旗幟。這麵旗幟雖然在風雨中有些破舊,但上麵斧頭和鐮刀的圖案卻依然清晰醒目。斧頭代表著力量,象征著不奴族人征服自然的勇氣;鐮刀則寓意著收獲,代表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阿力用力將旗幟插在高地之上,旗幟在風雨中獵獵作響,那舞動的旗幟,仿佛在向這片土地宣告不奴族人的到來,也象征著他們將在這裡紮根,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他們的新生活。
與此同時,海麵上所有的海船都拉響了汽笛。尖銳而又響亮的汽笛聲,穿透了細密的雨幕,在遼闊的海麵上回蕩。那聲音,如同數十條巨龍在大海的風雨中咆哮,氣勢磅礴,震撼人心。這汽笛聲,是對過去艱難旅程的告彆,也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它宣告著不奴族人在這片新土地上的全新開始,激勵著每一個人勇敢地麵對未來的挑戰。
不奴族人開始行動起來,他們在碼頭附近搭建起臨時的帳篷,作為暫時的棲息之所。男人們負責搬運物資,將船上的生活用品、工具以及種子等物品搬到陸地上;女人們則忙著照顧孩子和牲畜,為大家準備簡單的食物。孩子們也不再害怕,他們在雨中嬉笑玩耍,好奇地探索著這片新土地。儘管條件艱苦,但每個人都充滿了乾勁,因為他們知道,從這一刻起,他們將在這片土地上書寫屬於自己的曆史。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不奴族人開始辛勤地勞作。他們開墾土地,播下希望的種子;他們修建房屋,打造溫暖的家園;他們放牧牲畜,看著牛羊在草原上茁壯成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荒蕪的土地上,出現了一片片整齊的農田,一座座堅固的房屋。潘帕斯草原上,處處都有不奴族人忙碌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將這片土地變得生機勃勃。
而那座插著不奴族旗幟的高地,成為了整個族群的精神象征。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人們都會來到高地下,望著那在風雨中依然飄揚的旗幟,心中便會湧起無儘的勇氣和力量。那麵旗幟,見證了不奴族人的痛苦與歡樂,記錄了他們的奮鬥與成長。它在風雨中舞動,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於勇氣、希望和堅韌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不奴族人,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白馬少年阿力帶著戰士,騎著戰馬拜訪草原上的印第安人部落,送上陶器,食鹽和糧食。
印第安人的酋長指著這片草原說道“潘帕斯。”
在當地印第安人的語言裡,潘帕斯就是沒有樹木的草原。
阿力則指著海岸,說道“我們在那邊,那裡會有一座城市,美洲的草原城”
阿力騎著一匹矯健的馬,再次緩緩靠近潘帕斯草原上的印第安人部落,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灑在這片廣袤無垠的草原上。
還未完全走近,阿力就聽到了部落裡傳來的陣陣聲響,那是孩子們嬉笑玩耍的聲音,夾雜著牲畜的叫聲,一片熱鬨景象。踏入部落,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錯落分布的帳篷,這些帳篷由獸皮和木棍搭建而成,雖然簡陋,卻充滿著生活氣息。帳篷外,女人們正圍坐在一起,手中熟練地擺弄著手中的工具,她們有的在編織著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繩索,有的則在精心製作著色彩斑斕的陶器,陶器上繪製著各種神秘的符號和動物圖案,這些圖案似乎在訴說著部落的曆史和傳說。
不遠處,男人們手持長矛和弓箭,剛剛結束狩獵歸來。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身後跟著幾頭馱著獵物的駱馬。獵物有草原上敏捷的野兔,還有肥壯的羚羊。男人們將獵物放置在空曠處,大家圍攏過來,對此次的收獲進行分配。阿力注意到,他們的武器雖然簡單,卻製作精良,每一把弓箭都凝聚著工匠的心血。
部落的空地上,一群孩子正在追逐嬉戲。他們的笑聲清脆響亮,純真無邪。其中一個孩子手中拿著用獸骨製成的小玩具,奔跑中不小心摔倒,卻又立刻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繼續加入遊戲。孩子們的身上都穿著簡單的獸皮衣物,雖然款式質樸,但上麵都繡有獨特的花紋,這些花紋是他們身份和家族的象征。
部落的邊緣,是一片圈養牲畜的區域。羊駝和駱馬悠閒地吃著青草,偶爾發出幾聲低鳴。羊駝身上的絨毛在陽光下閃爍著柔和的光澤,印第安人會定期采集它們的絨毛,用來製作溫暖的衣物。而駱馬不僅是重要的運輸工具,其肉也是部落食物的重要來源。在一旁的角落裡,還養著一些豚鼠,它們在特製的籠子裡竄來竄去,這些豚鼠是部落裡的美味佳肴,通常會在特殊的節日或慶典上被端上餐桌。
阿力站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這一切。他被眼前這個充滿生機與和諧的印第安人部落深深吸引,這裡的人們雖然生活簡單,卻有著屬於自己的秩序和快樂,與這片廣袤的潘帕斯草原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獨特而美麗的畫麵。
酋長已經看到他,對他笑著喊道“歡迎你們,偉大的不奴族勇士。”
阿力笑著下馬,快步走上去擁抱了酋長和他身邊的印第安人戰士,他說道“願這片草原隻有幸福和和平,上次您提到要飼養我們的動物,我給你們帶來馬匹和牛羊。”
酋長非常高興,他再次緊緊的擁抱了阿力,他知道這些牲口能夠給他們的部落帶來更好的生活。
孩子們圍繞著馬匹和牛羊在歡呼跳躍,他們終於能有像不奴族那樣的大牲口。
女人們在準備晚飯,她們在永遠是如此勤勞。
而阿力則在教印第安戰士如何騎馬,年輕人們在草原之上大呼小叫,縱馬馳騁。
酋長笑著看著眼前的一切,默默的說道“他們很強大,但他們也很善良,這是神送給部族的友誼,願草原永世和平。”
喜歡大漢與羅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漢與羅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