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興奮地說“這是好事”。
李岩目光堅定地望著遠方,說“沒錯,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山海城的每一寸土,都發揮最大的價值,讓更多人受益。未來,我們還要不斷探索,讓農業變得更高效、更可持續。”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袁華和李岩的身影被拉長。
白馬少年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蒸汽拖拉機,他們爬上大家夥開始跟著師傅們學著怎麼駕駛,簡直玩瘋了。
夜裡,大家住宿在農場,圍在一起時,李岩問他們一個問題,“小子們,我問你們,若是十台拖拉機能養活九百人,多少台拖拉機能養活130萬華夏人。”
所有人都掏出本子計算,有幾個直接用樹枝在地麵上算。
這個答案是台。
眾人非常吃驚,居然要這麼多這種大家夥?
袁華問,“這東西現在月產量多少台?”
李岩說“三十台左右,還在慢慢增加。”
袁華問少年們,“三十台一個月,台需要多少年才能生產完?”
答案是四十年。
少年們可沒有等待四十年的耐心,他們說“五年行嗎?”
袁華笑道,“那要生產多少台一年?記住提出疑問時,要先計算一下,要估算看看,我們能不能做到?”
一個少年很快,他說道“一個月要生產至少240台!扣掉可能損壞的,可能需要生產250台!”
袁華笑了,說道“不錯,想的很好啊。科學的內核就是數字,要一步步推理。”
他再次站起來,說道“你們還要再考慮一個變量,那就是人口的變化,按照不奴族每個城市允許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增加數,以及自然人口增加數,你們需要推算五年以後的總人口。這樣才是更全麵的考慮。”
有少年問,“我們怎麼知道自然人口增加數?”
袁華笑了,他說道“有兩個辦法,其一,去女官那裡查人口數據;其二,做抽樣調查。從華夏抽取,幾十個個樣本城市,村落,走下去一個個調查,然後你們會得到新移民和新出生人口的數據,對比老的人口數據就能大致推算出來。”
一個少年站起來說道“我們其實可以統計各自的生活社區和村落的人口數據,我們一百人就能得到很多數據,這樣至少是一個更小的推算數據集,對嗎?”
袁華笑著點頭,“很好!就要這麼思考,要知道活學活用!你們明天就給家裡寫信,問這些問題,我們一個月以後來進行一次統計。”
眾少年稱喏!
李岩哈哈大笑,說道“我白馬少年們可以,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可也有少年問,“那牛是不是會消失?”
袁華這一下特彆高興,他說道“非常好,這樣非常好,你們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這是靈魂的開闊。”
老李頭說道“不會消失。山地,梯田,河邊的小塊土地,隻要是不方便大型機械耕耘的土地,還會需要用到耕牛。”
有學生再問,“機械可以做小,不是嗎?”
這場討論,進行了很久,人類的智慧是通過交流而來的,原理上越大的城市,越多的人口聚集,會帶來智慧的更大規模交流。
可袁華望向東方,那裡為什麼對於新的技術,總是有些遲鈍?有種東西在禁錮他們,一種思維上的枷鎖,將無數人的思維牢牢的鎖死。
需要一把鑰匙!
喜歡大漢與羅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漢與羅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