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薛濤箋_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_思兔 

第71章 薛濤箋(1 / 1)

【這樣珍貴的紙,技藝失傳當然可惜。

因此,從古至今,因為向往和好奇等等原因而對澄心堂紙的仿製一直沒有停下。

宋代製墨家潘穀,也是著名造紙家,他就曾仿製過這種紙,世稱宋仿澄心堂紙。潘穀仿紙成功後,還送給梅堯臣不少,二梅堯臣拿了正版作比較後,結論如下“而今製作已輕薄,比於古紙誠堪嗤。古紙精光肉理厚,邇歲好事亦難推。”但是這種仿造紙雖不如“正版”,仍頗受文人珍視。

而清廷內府“如意館”,也仿製過澄心堂紙。乾隆皇帝本身對書畫非常愛好,也喜歡收集各種名貴紙張,他對前人所稱頌的澄心堂紙非常向往,於是也開始著手複製這種紙張,也確有收獲。

但仿製的再多,也終究不是那個一紙千金、細薄光潤的澄心堂紙。】

趙匡胤對於澄心堂紙本身是比較無所謂的,畢竟這種紙也是勉強能夠被稱為對頭的李煜所作,不管是真是假,總之有這麼一個名頭在,他雖好奇,但也不至於徹底沒了章法。

現在李煜不是還在嘛,那麼這種澄心堂紙應該還不至於失傳,反正他宋朝哪怕什麼都不多,也不會少了文人墨客,把這種製紙之法收歸朝廷,也是一種進項。而且,名聲傳的多了,不也是為他的趙宋增添光彩嘛?

至於李煜的想法?那不重要。

想到這裡,他就吩咐了下去,叫人記著這件事。

等到時候打下南唐等地,讓中原再次歸於一統,這些事情也是時候做起來,所以現在就開始準備起來了。

另一個位麵中,即位後改名為趙炅的趙光義看著這個消息,也是腦筋轉了幾轉。

兩次攻遼失敗,他也想要做些什麼來挽回他的名聲。所以他的精力逐漸轉移到了文治上。現在這個澄心堂紙的出現不是正正好?

往後宋朝的天才文人多,想來用紙也是會講究的,而現在雖然南唐沒了,但去找找還有沒有會造這種紙的匠人總比以後全然仿製更容易吧?

趙光義當即命人將關於澄心堂紙的一切資料搜集起來,也沒管天幕還沒結束,便差遣心腹南下,探尋製作澄心堂紙的工藝和匠人,讓人帶回來。

而這個時候的玉不識,已經講起下一種紙了。

【澄心堂紙盛名一時,眾人皆往。但還有一種紙,也是名噪一時,那就是“薛濤箋”。

物如其名,薛濤名箋乃中唐女詩人薛濤設計的一種便於寫詩、長寬適度的箋紙,又名“浣花箋”。亦名“鬆花箋”、“減樣箋”、“紅箋”。此箋原用作詩箋,後來逐漸用作寫信,甚至官方國劄也用此箋,自問世起,便長久持續地受到文人士子的熱烈追捧。

相傳薛濤箋是由“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製作而成。而薛濤箋雖隻深紅一色,但顏色、花紋甚精巧鮮麗,加上這種紅色小箋曾被薛濤用以寫詩與元稹、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人相唱和,因而名著於文壇。

總結來說,就是薛濤箋在我國製箋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後曆代均有仿製。】

李世民看著看著有關於“唐”的名號再次出現在天幕上,心情也是高昂一瞬。

“宋代有朱淑真、李清照,我唐朝也不差啊。”

先不說出名不出名,但至少唐朝也是有人了啊。

哪怕前麵出色的女子被提到,現在不就來了嗎?該出名的還是會出名。

李世民聽著玉不識的話,不住地點頭,感歎道“朕倒是希望大唐也能有更多這般獨具特色之物留存於世。”這也是一種“名”啊。

而玉不識已經繼續講了下去。

【薛濤,唐朝女詩人。其父為宮廷樂官,安史之亂入蜀逃避戰禍,定居成都。薛濤幼年喪父,生活無著,落入娼籍。早年居成都浣花溪,善製詩箋。

蜀中產紙甚佳,製以為箋,早有盛名,杜甫便有“蜀箋染翰光”詩句。而薛濤在成都浣花溪這個自古以來的產箋之地,可以說是相得益彰。唐末韋莊《乞彩箋歌》雲“浣花溪上如花客,綠閣深藏人不識。留得溪頭瑟瑟波,潑成紙上猩猩色。”就是指薛濤在浣花溪製箋。】

【據記載,明朝何宇度在《益部談資》中提到“蜀箋古已有名,至唐而後盛,至薛濤而後精。”且明曹學佺《蜀中名勝記》以及萬曆刻本“薛濤小傳”中也都有所提及,說薛濤僑居百花潭,躬製深紅小彩箋。

古人以詩歌相唱和,多是在一張紙上寫一首律詩或絕句,但當時的紙張尺寸較大,以大紙寫小詩,浪費倒不要緊,重要的是不夠好看。薛濤也有這樣的煩惱,於是她便讓造紙工匠特地改小尺寸,做成小箋,也就是“薛濤箋”。而後她自己又發明了新奇的染色技法,能染出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殘雲十種顏色,也就是所謂的“十樣變箋”。

可以說,薛濤箋不是普通的信箋,而是專門的詩箋。】

李世民看著玉不識對薛濤的介紹,倒也沒有在意她的身份。

“既然以詩人身份和‘薛濤箋’名傳後世,其他的也都不重要了。”

長孫無忌看著水幕,也應和道“大概這個薛濤的才情,也是讓‘薛濤箋’名噪一時的有力原因。”

若隻有紙張值得稱道,那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連前麵介紹的“澄心堂紙”,也是乘了李煜名聲的東風,而這個“薛濤箋”,正巧以她的姓名為題,也是有著薛濤本人的才情做背書,才會有人相應。

這些道理,也都是能夠想到的。

“因為有薛濤,才能有‘薛濤箋’。隻是這樣的話,有點難辦了呀。”

薛濤現在都還沒出生呢,就這樣直接做,是不是不太好啊?而且,戀歌出處也沒得,也不好推廣啊。

倒是其他人有不同的意見。

“這有何難?”擠在李世民旁邊的人群有人出聲,眾人看去,乃是房玄齡。

房玄齡撚須笑道“我們雖不能用薛濤所製之箋,但可仿其法。而且,薛濤這位不缺才情的女詩人,現在大家該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隻是借個名而已。而且,現在的唐朝尚且還在恢複期,想要真正揚名,也得等到治世啊。

不過,若詩箋真的製成,加上“薛濤箋”為引子,還真有種跨越了時間的界限提前開啟的獨特的文化傳承之感。

天幕,果真奇妙。

喜歡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斬神:死神代理,開局鍛造千本櫻 離異帶娃穿越 星鐵:性轉龍尊的前世今生 我在原始部落搞扶貧 星宇世變 你進來,仇怨得報 從四合院開始的諸天藏寶 開局四代目火影 西彆東川錄 恨離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