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看著再一次被點名點到了“胡亥”的秦朝諸人,臉色還是很不好。
——或者說,他們的臉色就沒有好看過。
不管是秦朝短暫的一統,還是秦朝糟糕的名聲,都讓他們很是揪心、煩心。
當然,其中胡亥和趙高要占去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隻是因為此前陛下早已處理了胡亥和趙高,現在他們也無從發泄。
忽然覺得他們陛下的雷厲風行有些不好呢。
——哈,這也隻是自己心中偷偷想一想。
嬴政倒是對此沒有什麼動怒的想法,他看了眼神色或多或少都有些不愉的臣子,說道“既然覺得不滿,那就去改變它。”
而不是一直沉溺於既定的事實。對於玉不識來說,曆史隻是曆史,但對於他們來說,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這不正是天幕給予他們改變的機會嗎!
眾臣應聲唱喏,對陛下強大的心態表示佩服和向往。
他們願意追隨陛下,也正是因為他的強大,而現在則更一步說明他們的陛下,並沒有局限在一時一瞬,而是放眼更遠大的未來。
嬴政早已習慣如何去處理這些不好的消息。
從他和母親被留在趙國,從母親放棄他,從昌平君選擇了楚國……
嬴政心想,他似乎已經習慣了被放棄和背叛,他想起之前水幕中“李斯”的選擇,雖然惱怒,但也沒有氣極的情緒。
因為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處理這些負麵的、不好的消息,然後化為己用、把它們轉化成有用的東西。
他看著此時天女不斷講述的隋煬帝楊廣,心中一片冷然。
是啊,還真是相像啊——不管是胡亥、楊廣,還是二世而亡的秦朝和隋朝。
那麼,楊廣又是如何敗壞了隋朝的基業呢?後世的皇帝在看嗎?他又會如何選擇?
【好了,我們說完了楊廣的登基,來看看他的文治武功如何,是否真的就是一個“暴君”形象?
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公元605年——楊廣繼位,改元大業。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做些事業了。
他上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從大業元年下令營建東都到大業二年正式遷都洛陽,整個過程大約用了一年多,這其中,每月征調的民夫足有二百萬人。
或許有人對這個時間沒有什麼概念,我們來看另一個遷都的例子明成祖朱棣,他也遷過都城,正是因為他遷都北京才有著“天子守國門”,那麼他花費了多久的時間呢?他從1402年攻下南京改元永樂後,便開始了對北平的改置,最後在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一共花費了二十年。
一兩年和二十年的對比,關於楊廣速度究竟有多快,這樣看大家是不是有了實感?
當然,新都城當然是建的很好,這個“東都”在舊洛陽城之西,規模宏大,布局有序,其周長五十餘裡,分為宮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宮城是宮殿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處所在地,其中外郭城共有居民區一百餘坊,另有豐都市、大同市、通遠市等三大市場。
不過問題是,楊廣在營建東都的同時,還下令開鑿大運河、造龍舟等各種船數萬艘,這些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的工程都是同時進行的,這就很不妙了!
要知道,他遊江都時所乘龍舟高四十五尺,闊五十尺,長二百尺,上有四層樓,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房一百二十間,下層為內侍居處,那真是一個龐然大物!而隋朝大運河以都城洛陽為中心,分為三大段,南抵餘杭,北達涿郡,全長2700公裡。
可想而知,在這其中,究竟花費了多少錢財、又死了多少被征調的民夫?】
那麼,這些百姓又能忍多久呢?
普通人都是有耐性的,他們可以忍,忍到一個難以想象的程度。就像一根弦被繃到了極致也是會斷的,那麼人呢?他們忍到了極致,忍到了無法繼續忍受,那就到了起義了。
民怨沸騰,總會有人想要拚一條活路出來。
朱元璋大概也是深有感觸。元末各路起義,可不就是因為活不下去了嗎?
不過,他看著再一次出現的“明成祖”,便直想翻白眼,不過聽到後麵,他神情頓時變了,遷都?北京?原來“天子守國門”是這樣的“守”法。
不過……
朱元璋“好你個小子,你是對咱應天府有什麼意見嗎?而且,‘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道理你都不懂了嗎!”
且先不論他是如何攻進應天府的,單就一國都城,他認為南京可是合適無比的!
首先是優越的地理位置——地處東南部核心地區,便於控製江南和中原並且有著長江、鐘山等天然屏障、易守難攻;然後是富庶的經濟環境——江南地區是當時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十分繁榮,並且靠近長江和大運河,漕運也便利,都能夠為都城供應充足的物資;並且應天府在曆史上也是多次作為都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和政治底蘊,當然,這裡也天然遠離北方威脅,對於漢人政權的複興有著重要的意義。
而且,說重要也重要的一點,他的首席顧問劉伯溫認為南京風水極佳,朱元璋對此深信不疑,因此也傾向於定都南京。
所以對於朱棣的選擇,他是很感慨,但也隻有一瞬,很快他的聲音之大就差震聾了被揪到眼前的朱棣。
他當初為什麼把自己兒子們的封地封在大明的四周?不就是希望他們可以成為阻攔外敵的防線嗎?這說到底還是希望疆域內部可以平穩安全,怎麼朱棣這個小子當上皇帝之後還自己搬到危險的地方?
就他有種是吧?!
朱棣滿臉無辜“父皇明鑒!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遷都啊!這可不是我做的!”
朱元璋冷哼一聲,眼睛繼續瞪著,道“你還敢狡辯?這天幕之上可是展示得清清楚楚。都是叫‘朱棣’的,不找你找誰!?咱說是就是!”
朱棣呆了呆,對父皇這無理取鬨的樣子表示無語。
朱標笑著看了一會兒,才上前從朱元璋手下把弟弟扯回來。
就像父皇說的,身為一個皇帝,身上關係著可不是一家一戶,而是全天下的百姓,是千戶萬戶,所以安全還是很重要的。他敬佩“四弟”的選擇,但不代表他就是完全認同的。
而且他知道,自己這個四弟身上還是有點“賭”性的,這樣被教訓一下也還好。
喜歡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