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後麵,玉不識的聲音也漸漸低了下來。
楊廣真的不好嗎?
其實他也是做過一些實事的,像是遷都洛陽,雖然時間很緊,但洛陽城的規劃很是完善,哪怕到了五代、北宋時也仍在使用,洛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全國經濟文化中心。還有他下令修訂的《大業律》,命人開鑿的大運河,還有他統一的南北,開創的科舉……或許很多人會說這也是在他父皇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的,但不管是不是吧,這也確實都會被歸為他的功績。
是的,哪怕他修建的洛陽和開鑿的大運河死了很多人,但學曆史的既要看當下也要看發展,或許那個時候的百姓痛罵他,憎恨他,但後世也有更多的百姓受此恩澤,這也是抹不去的事實。
但是更多的,是他那些窮兵黷武、驕奢淫逸的事情。
難道漢武帝沒有被罵窮兵黷武嗎?在古代,漢武帝的地位可是不如他爺爺漢文帝來的高,也有很多人會罵他窮兵黷武,但也有更多的人認可他,不僅僅是因為他窮兵黷武開拓疆域,也是因為他最後拉住了那駕狂奔的馬車,讓漢朝慢慢停了下來,重新修生養息。
這是楊廣沒有做到的。他甚至沒有漢武帝的成就,更是談不上什麼收手,最終隋朝便是和他一起衝向了死亡。
而隨著他一同離開的,還有那些數以百萬計的人丁。
這也是他身上抹不去的罪孽。
【或許,當時的楊廣早已窺見了王朝“死”的氣息——
他不願正視農民起義蓬勃發展的現實,身邊的佞臣也就隨著他的心意不以實情相告,謊稱造反的農民“漸少”。
但事實就擺在那裡,他總想著不去看便不會知道那些現實。
與此同時,他也更加的放縱自己。在最後一次巡遊江都時,他的行為已經越發的荒淫昏亂,他一邊命王世充挑選江淮民間美女充實後宮,每日酒色取樂;一邊又引鏡自照,預感末日將到,他照的是什麼呢?是他的腦袋——據說,當時銳意儘失的楊廣常引鏡自照,更是會對蕭後和臣下說“好頭頸,誰當斫之!”
而他的腦袋,他的性命,最終也留在了他喜歡無比的南方。】
【那已經是隋朝最後的年歲了,楊廣見天下大亂,也已無心回北方,他想要留在這裡了。但是他卻沒有考慮到一點,當時從駕的都是關中衛士,楊廣不願回北方,但他們依舊思念著家鄉。
這時,虎賁郎將元禮等,與直閣裴虔通共謀,利用衛士們思念家鄉的怨恨情緒,推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楊廣聽聞此兵變的消息,倉皇換裝,逃入西閣,但還是被叛軍裴虔通、元禮、馬文舉等逮獲。
被逮獲的楊廣也自知此生無望,想要飲毒酒自儘,但叛軍不許,他們的怨情太深太濃了,最後是命令狐行達將其縊弑,時年五十歲。
而楊廣造成的大亂,使得在他父皇手上發展起來的華夏,人口銳減到兩百餘萬戶。
這個雄心勃勃的帝王,死後連個像樣的棺材也沒有用上,由蕭後和宮人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
後陳棱集眾縞素,為楊廣發喪,備儀衛,改葬於吳公台下。
在唐朝平定江南後,於貞觀五年以帝禮改葬於雷塘。
楊廣的一生就此結束了,隋朝,也結束了。】
“就這楊廣的做法,隋朝滅亡也不是很冤。”
劉邦也是一個王朝末年中走過來的,他當然知道那是個什麼日子,反正他是不願意再去經受一遍的。
而在天女口中,隋朝似乎在比之秦朝有過之而不及,他都可以想象的出來,那勞什子隋朝的最後的光景,會是怎麼一個混亂。
隻不過,當他聽到楊廣的操作,臉上微微流露出來的惋惜,頓時僵住了。
什麼叫做,不走了?這麼輕率的嗎?都不考慮當時的情況嗎?
天女說那些衛士們是想家的,那怎麼可能不引起兵變呢?蟻多尚且能夠咬死象,這麼多從駕的衛士,楊廣當真能夠保證他們彆無二心嗎?
而緊接著的內容,也讓他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雖然他打仗是沒有韓信等人厲害,但他會看人啊!就楊廣的這操作他還是有些看不明白的。
而後世的朝代則是更加清楚玉不識沒有講解的、當時楊廣的操作——
楊廣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率眾前往江都,這也使得手下的將士們告彆親人、背井離鄉。而到了江都,他不思進取,不去想該怎麼辦,而是選擇沉溺於自己的世界,他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醇酒美人、驕奢淫逸,使得群臣百官憤恨悲痛、心灰意冷,也包括他手下的禁衛軍驍果。
驍果有一個特點,他們大多數都是關中人,而關中人的家鄉觀念也很重,自古以來安土重遷,不願遠離自己的家鄉。而楊廣此次來江都之前,並沒有告訴驍果不再回去了,他們以為此次和以往一樣,隻是一次普通的出巡,直到來了江都之後,大家才得知楊廣的心意。一下子,驍果頓時炸了營不回去了那我們豈不是再也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嗎?我們的父母妻兒今後該怎麼辦?
眼看軍心不穩,楊廣一拍腦門兒,立刻想出了一個餿主意,他馬上下令揚州城內所有的未婚女子,全部停止談婚論嫁,都嫁給驍果們!這樣他們在這揚州有了羈絆,就不會想著回去了。
回想起曾經聽聞的往事,李世民輕歎一聲。
他微微闔上眼睛,語氣低落“隋煬帝是自己痛快了,確實全然不顧當時的百姓。”
其實彆說是百姓了,那個時候的楊廣是除了他自己以外的人都不關心了,就像之前“嫁人”的餿主意難道是真的想要安撫嘩然的軍民嗎?不見得,他依舊還是那個任性妄為的皇帝。
房玄齡“所以陛下,我們更應該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事,太平盛世,是所有人都期盼著的。”
李世民睜開眼睛,精神一振“是的,我們當以史為鑒,莫要重蹈覆轍。”
喜歡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諸朝一起看直播從詩詞到曆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