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novel.com章元夕看燈
似乎才剛吃完冬至餃子,轉眼就到了吃臘八粥的時候。
古語有言,過了臘八就是年。
過了年,很快又是一年元夕。
有道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元夕,是大熙朝最盛大、最隆重、最熱鬨的一個節日。
從正月十三開始,汴京城裡已經開始放燈,放燈活動會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八。最熱鬨的當屬正月十五元夕這天。
傍晚時分,蘇明言早早換好了新衣服,然後開始催促家裡人“阿爹阿娘,祖父祖母,二哥,阿姐,你們好了沒?燈會馬上開始了。”
“好了好了,彆催了。”蘇虞應了一聲,然後在阿鹿的幫忙下梳了個雙螺髻。發髻形似螺殼,彆上兩朵小巧的玉茗花,發根再以絲綢發帶固定,絲絛垂下如流蘇,儘顯少女的活潑俏皮。
這是誰家姑娘啊,怎麼能這麼好看呢?
蘇虞對著銅鏡臭美了兩秒。晃了晃腦袋,發髻紮得結實,輕晃不散。蘇虞很滿意,站起身對阿鹿道“阿鹿,走吧,看燈去。”
出了房門,想到什麼,她又折回到梳妝台前,打開抽屜,從裡麵拿出一個首飾盒子,裡頭放的正是周邑送的那枚海棠點翠發簪。
對著發髻比畫一二,怕自己手笨,把阿鹿好不容易盤好的螺髻給插散了,蘇虞最後還是把這門專業活計交給了阿鹿。
阿鹿拿著簪子,端詳一二,最後把發簪插到了左邊螺髻的發根處,然後又把剛剛彆上的玉茗花調整下位置。
海棠花簪素雅清麗,和鵝黃色的玉茗花放在一起,一點也不突兀,反而更添了一份明豔俏麗。
蘇虞有點為阿鹿可惜,這姑娘還真是生錯了時代,若是現代,憑她這一手盤發的手藝,那些古裝劇的妝造組絕對搶著要她。
老太太仔細端詳了下蘇虞,拉著她的手拍了拍道“這樣才對,小姑娘就是得打扮得美美的。”
她這個孫女,也不知道隨了誰,忒不愛打扮。平時在家,不是在腦後墜個低低的馬尾,就是隨便編個麻花辮了事。
“好。”蘇虞笑著應下來。現在有阿鹿幫忙梳頭,她自然也願意美美地。
說起來,阿鹿在裝造這方麵是真的有天分,不過是跟著巷子裡的梳頭娘子學了幾個月,就已經會梳很多種發髻了。
蘇虞就不行了,在這個時代待了十年,她目前為止還是隻會梳馬尾、紮麻花辮。按理說她前世也是靠手藝活吃飯的,打得一手好手術結,怎麼一到梳頭就麻了呢?
想不通,是真想不通。
一家人出了甜水巷,慢慢往禦街的方向走去。元夕這幾日,汴京城的各大街坊都會掛燈,但最熱鬨的還要屬禦街。
禦街宣德門城牆外的山棚,有整個汴京城最豪華最富麗的燈光表演。
走了沒兩步,就聽得人群中爆發出一聲響亮的“好”。
“我去看看。”蘇明言就像脫離了繩索束縛的猴,哧溜一下竄進了人群裡。
蘇明致和蘇明言一個性子,也跟著要去看熱鬨,被蘇虞一拎領子揪了回來。
“蘇明致你就彆添亂了。你看看你六哥的身高,再看看自己的個子。你跟著去你能看清嗎?彆被人群一擠,就踩地上了。”
蘇明致抬眼看去,這一路不是腿就是腰,哼了一聲,乖乖回到了大姐身邊。
蘇慎好笑,掐著他的腰,把人舉起來,坐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小七彆急,大伯架著你看。”
一家人擠進人群,原來是有人在表演雜耍——吞鐵劍。
蘇明言又竄了回來,站在蘇虞邊上,似模似樣地點評“沒有張九哥厲害。九哥吞的可是雙麵鋒刃的絕世利劍。”
蘇虞瞥了一眼那表演的伶人,抬手給了蘇明言一個爆栗子,“你看就看,瞎對比什麼?”
旁邊一個拿著銅鑼的小廝,聞言對著蘇虞笑了笑“小郎君說得沒錯,張九哥表演的吞鐵劍確實一絕。我們啊,就盼著哪一天能達到他那樣的境界。”
說著,他當地一聲敲響了銅鑼,舉著銅鑼,圍著眾人轉了一圈,嘴裡說著俏皮話“吞鐵劍嘞,都來看看。各位兄弟姊妹老少爺們,咱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啊。”
吳氏從袖子裡摸出兩枚銅子放到銅鑼上,一家人退了出來繼續去看彆的熱鬨。
——魔術、雜技、傀儡戲、說唱、說渾話(類似相聲)、說書、歌舞、雜劇、蹴鞠、猴戲、猜燈謎、弄蟲蟻、沙畫、武術表演、男女相撲比賽……,這一路隻看得人挪不開眼睛。
蘇家人走走看看,到宣德門外時,剛好遇到放燈,霎時山棚萬燈齊亮。
金碧相射,錦繡交輝。
蘇虞看著燈,眼裡是遮不住的震撼。
太美了,簡直美到心爆炸。
就在這時,山棚頂端儲水櫃的出水口齊齊打開,水流直下,如瀑布奔騰,又似銀河下瀉,水汽蒙蒙,在萬燈的映照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樣的磅礴和壯麗,是現代科技再如何先進都無法呈現出來的波瀾壯闊。
難怪,前世南宋滅亡後,身在元朝的南宋遺民是那樣的懷念南宋,懷念臨安,懷念元夕。
蘇虞想,就算是為了這萬千燈火,她也不希望大熙落入滅亡的境地。
蘇虞看著燈,並不知道有人也在看著她。
正如卞之琳《斷章》中所寫的那樣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彆人的夢。
宣德門城樓上,霍珹隔著帷帳,一看就看到了身在人群中的蘇虞。山棚上的燈光亮起來時,火光落在了她的眼眸裡,那麼明亮,那麼灼熱。
看燈的人那麼多,但是奇怪,他似乎就是能一眼從這萬千人中認出她來。
霍珹下意識起身離開帷帳,馮進忠忙跟上去,低聲詢問“官家,您這就回宮嗎?”大熙朝的皇帝有與民同樂的習慣,每年元夕,皇帝都要來宣德門城樓上與百姓共賞萬千燈火。
霍珹搖頭“拿常服來,我出宮一趟。”
馮進忠有些詫異,皇帝原本沒有出宮的計劃。畢竟每次出宮,都要調動很多護衛明麵暗中保護。麻煩且不說,出宮次數多了也不安全。
況且今天元夕,汴京城裡四處都是遊人。人多得擠不開腳,用摩肩接踵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這便給皇帝的護衛工作增加了許多難度。
不過皇帝既然提出了要去,他隻能安排下去。馮進忠很快拿來一套常服,伺候皇帝換上,然後又找到負責保護皇帝安全的羽林郎將衛知舟,讓他安排人手隨身保護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