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七十二小峰景色各有千秋,三十六大峰更是冠絕一州。
據說是因為龍虎山有天師府坐鎮,被譽為道教祖庭的緣故,規矩森嚴,道法高深,所以龍虎山所在的太玄總真洞天,在天下山水秘境的排名中,才稍稍落後雲川福地一名,以喻不爭。
朝天峰的山腰處,有一座真武池,池中有鬆篁花卉,池心有亭、橋,水麵開闊。
而在真武池旁有一片古色庭院,被稱為納涼居,臨真武池東岸,是曆代天師納涼、品茶,觀月賞花之處。
可在這處隻有曆代天師才入住的納涼居中,如今卻有一波並非道士的外人,破例入住在此。
納涼居外,有數位氣度不凡的武夫環繞守護,人人皆是呼吸綿長,腳步輕緩,一看就是武道登堂入室之人。
納涼居中,古樸的三室小院,有一位姿容極美,端莊高雅的女子,正於小院中飲茶觀水。
女子身穿冰藍色對襟窄袖長衫,衣襟和袖口處用寶藍色的絲線繡著騰雲祥紋,端莊高雅,於朝天峰中亦是一抹絕色。
一位身穿緋紅衣袍的太監,躬身站在一側,靜候女子發話。
那位女子在飲下一口熱茶之後,一對蔚藍眼眸看向真武池,如今已入深冬,可真武池卻不曾結冰,每逢日出東方,真武池便有那白霧蒸騰的大好景象。
女子放下手中那隻孤品茶杯,開口道“走吧,應該去拜訪一下天師殿了。”
那位身穿緋紅衣袍的太監微微低頭,輕聲道“遵公主命。”
太和王朝中,除去三位皇子,還有一位備受寵愛的公主。
楊溶月,太和王朝的唯一公主。
據說在楊溶月出生之時,皇宮之中有那“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景象,“溶月”二字,便是取於此詩。
楊溶月身穿冰藍色長衫,與那對蔚藍眼眸交相呼應,顯得愈加動人。
走出納涼居之後,那幾位氣度不凡的武夫皆是默默跟在身後。
楊溶月登山在前,緋紅衣袍的太監緊隨其後,那幾位氣度不凡的武夫則是稍稍落後於太監,錯開位置,吊在身後百步之外。
沿著朝天峰一路向上,路過那處萬法宗壇。
楊溶月神色一動,轉而去往萬法宗壇所在的大殿。
這座“天下第一法壇”自然是氣勢恢宏,隻是於楊溶月眼中,卻從未留意這座萬法宗壇,更毫不在意那朱垣碧瓦的三清殿。
楊溶月眼中,僅僅容得下那位身穿紫袍的年輕道士。
張續扭頭看到了這波身份尊貴至極的客人,使勁扯了扯師叔張神凝的袖袍,小聲道“師叔,有客人來了。”
張神凝神色不變,微微轉身,看向那位身穿冰藍色長衫的絕色女子。
楊溶月走至萬法宗壇之前,緋紅衣袍的太監站在一側。
楊溶月看向張神凝,淡雅開口道“神凝道長,許久不見了。”
張神凝臉色不變,隻是打了一個道家稽首,而後平靜到“貧道張神凝,見過溶月公主殿下。”
楊溶月蔚藍色眼眸中閃過一絲異樣,隻是瞬間便恢複如初。
這位端莊高雅的女子微微一笑,問道“如今張元陵天師可在天師殿中?”
張神凝輕輕點頭,說道“掌教師叔如今就在天師殿中。”
僅是寥寥幾句,兩人似乎便無話可說。
楊溶月隻是輕輕點頭,而後便轉身離去。
看著這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客人,少年張續隻是有些茫然的抬起腦袋,就這麼看向張神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