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司馬朗_發現曆史人物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發現曆史人物 > 第33章 司馬朗

第33章 司馬朗(2 / 2)

就在這兵荒馬亂之際,司馬朗毅然決定帶領著自己的家屬返回故鄉溫縣。然而,當他們踏上歸途時,卻發現家鄉早已麵目全非。那一年,饑荒肆虐,糧食極度匱乏,人們饑餓難耐,甚至到了相互殘殺、以人為食的悲慘境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麵對如此慘狀,司馬朗挺身而出。他不僅慷慨地收留那些流離失所的宗族眾人,還儘心儘力地撫恤他們,給予他們溫暖和關懷。同時,司馬朗還肩負起代替父親教導諸位弟弟的重任,悉心傳授知識和為人處世之道。

在司馬朗的努力下,司馬家族並沒有因為世道的衰敗而走向沒落,反而保持了一定的穩定和繁榮。他以自己的智慧、勇氣和擔當,守護著家族的尊嚴和榮譽。

時光荏苒,轉眼間司馬朗已經二十二歲。因其才華出眾、品德高尚,司空曹操對他賞識有加,特地征辟他為司空掾屬。此後,司馬朗憑借自身卓越的才能,在仕途上穩步前行。不久之後,他被外放擔任成皋縣令一職。可惜天不遂人願,任職期間司馬朗不幸身染重病,無奈之下隻好辭去官職回家休養。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司馬朗的身體逐漸康複。於是,他再次投身官場,複職成為堂陽縣長,繼續為當地百姓謀福祉,展現出非凡的治理才能。

司馬朗在處理政務之時,充分彰顯出寬厚仁慈、惠澤萬民的特質。他始終秉持著人道主義精神,堅定地拒絕采用諸如鞭笞、杖責等殘酷刑罰手段。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儘管沒有嚴刑峻法的威懾,當地民眾卻能高度自律,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無人敢肆意踐踏律法紅線。

恰好在彼時,縣裡有一部分民眾因為形形色色的緣由紛紛遷徙到都城定居生活。然而,當縣裡發出征召百姓參與服徭役以建造船隻的指令後,那些早已遷居他鄉的人們心裡頭惦記著司馬朗所管轄之地或許會陷入人力匱乏的艱難處境。於是乎,他們彼此相約,趁著夜色悄悄踏上歸鄉之路,心甘情願地回到故鄉,踴躍投身於協助造船的工作當中。

司馬朗之所以能夠如此深得民心,靠的便是這些溫暖人心且行之有效的施政措施。正因如此,他成功收獲了廣大百姓發自肺腑的敬重與愛戴,更獲得了眾人堅定不移的擁護。此後不久,鑒於其卓越非凡的政績表現,司馬朗再度迎來仕途的晉升機遇,獲任為元城令這一要職。

時光荏苒,轉眼間便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101novel.com8年)之後。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裡,司馬朗以其出類拔萃的才華以及令人稱道的美名,成功吸引了曹操這位雄主的目光。於是乎,曹操果斷地將司馬朗征召至麾下,委以丞相主簿這一重任。

彼時的漢朝末年,天下大亂,硝煙彌漫,整個社會陷入一片混沌之中。麵對著如此錯綜複雜且動蕩不安的局勢,司馬朗並沒有盲目跟從他人的觀點,而是靜下心來,深入思索其中的緣由。經過一番抽絲剝繭般的分析,他終於得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見解。

司馬朗敏銳地指出,造成當前這一混亂不堪的亂世局麵,其根源之一便是秦朝時期所推行的廢除公、侯、伯、子、男這五類等級爵位製度的舉措。正是由於這一政策的實施,致使原本穩定有序的社會結構遭到嚴重破壞,社會秩序逐漸失去平衡。而與此同時,各地方郡國也普遍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缺乏練兵備戰的意識和實際行動。正因如此,當國家麵臨外敵的大肆入侵或是內部叛亂勢力的崛起時,往往顯得束手無策,毫無還手之力。

雖然要想在現今這個時候全麵恢複那已經消失已久的五等爵位製度並非易事,但司馬朗堅信仍有可行之法來改善當下的困境。他提議,可以下達命令給各個地方郡國,要求他們都必須建立起一支常備的武裝力量。如此一來,不但能夠有力地抵禦住來自外部蠻族頻繁的騷擾與侵犯,而且對於那些心存不良企圖之人亦能形成一種強大無比的震懾力。隻要這些地方郡國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便能更好地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與和平穩定,使百姓們得以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司馬朗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了一個大膽且具有深遠意義的想法——應當恢複古老的井田製度。他深知在此前漫長的歲月裡,人民世世代代傳承著自己手中的土地,要想將這些土地收歸國有然後再重新進行分配,其難度可謂猶如登天一般。然而,如今正逢天下大亂之際,百姓們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大量的土地失去了主人,成為無人問津的荒蕪之地。如此一來,這恰恰給了他們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順勢而為地恢複井田製。

儘管司馬朗的這一建議最終未能得到實施和推行,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地方州郡能夠領兵這一項重要政策,最初竟是源自於司馬朗的構想與提議。不得不說,即使他關於井田製的主張未被采納,但其智慧和遠見依然在其他方麵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後來,司馬朗因其卓越的才能和功績,再次得到升遷,出任兗州刺史一職。在此期間,他積極推行了一係列利國利民的政策。這些政策涵蓋了農業發展、稅收改革以及社會治安維護等多個方麵,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百姓的生活狀況,因此贏得了廣大百姓的交口稱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不僅如此,即便身處軍旅之中,司馬朗依然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他身著簡單質樸的衣物,飲食也以粗糙的食物為主,從不追求奢華與享受。這種以身作則的行為,成功地帶動起整個軍隊形成了一股節儉之風。

司馬朗對於人倫典籍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然而,麵對同鄉李覿等人所享有的虛高名聲,他卻毫不留情地公開發表言論,對他們的德行予以貶低。起初,眾人對此頗感不解甚至頗有微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李覿等人最終果然如司馬朗所言走向敗亡之路。至此,人們方才恍然大悟,對司馬朗當初準確無誤的判斷深感欽佩和信服。

就在此時,鐘繇、王粲等名人紛紛發表觀點稱“唯有聖人方可實現天下太平、社會大治之理想局麵。”但司馬朗卻持有不同看法,他說道“雖說伊尹、顏回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聖人,但若其高尚的德行及深刻的言論能夠在民間曆經數代而廣泛流傳,並深深紮根於民眾心中,那麼同樣可以達成太平盛世之目標。”這番獨到見解一出,頓時引起軒然大波,眾人皆對司馬朗的睿智和遠見卓識讚歎不已。

而曹丕更是對司馬朗的言論文辭喜愛有加。待曹丕登基稱帝之後,還特意下令讓秘書監親自將司馬朗的文章逐一抄錄下來,以便珍藏和傳閱。由此可見,司馬朗無論是在政治作為還是思想言論方麵,都具有非凡的影響力和價值。

建安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17年,那時候天下局勢動蕩不安。司馬朗毅然決然地追隨夏侯惇和臧霸等將領,踏上了征討東吳的征程。他們一路行軍,終於抵達了居巢這個地方。然而,就在此時,一場可怕的災難降臨到了這支軍隊身上——士兵之間爆發了極為嚴重的流行病!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疫情,司馬朗心急如焚。他不顧自身安危,親自深入營地去巡視每一個患病士兵的病情。他用關切的目光注視著那些被病痛折磨的戰士們,耐心地詢問他們的症狀,並給予他們溫暖的安慰和鼓勵。不僅如此,司馬朗還不辭辛勞地四處尋找醫治藥物,親手分發給需要救治的士兵們。

可是,命運總是殘酷無情的。在日複一日的奔波勞累中,司馬朗不幸也染上了這種惡疾。儘管他竭儘全力與病魔抗爭,但最終還是無法抵擋病毒的侵蝕,年紀輕輕便離開了人世,享年僅僅四十七歲。

臨終之前,司馬朗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遺言“我身為刺史,承蒙國家的深厚恩德,肩負著監督管理萬裡疆土的重任。可惜至今尚未建立顯著功勳,反而遭遇這場瘟疫之災。如今我已無力自救,實在是辜負了國家對我的厚愛啊!待我身死之後,請讓我身著樸素的布衣,頭戴幅巾入殮,一切按照當時的禮儀服飾辦理即可,切不可違背我的意願。”

司馬朗的離世,對於兗州的百姓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人們紛紛沉浸在悲痛之中,深深地懷念這位仁善愛民的好官。而當曹叡登上皇位之後,為了表彰司馬朗生前的功績以及表達對他的敬重之情,特意冊封司馬朗的兒子司馬遺為昌武亭侯,並賜予其一百戶的食邑。

與此同時,司馬朗的弟弟司馬孚更是做出了一個令人感動的舉動。他將自己的兒子司馬望過繼給了已逝的兄長司馬朗,希望以此延續司馬家族的血脈和榮耀。後來,當司馬遺不幸去世後,司馬望之子司馬洪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司馬朗的爵位和家業。就這樣,司馬朗雖然已經離去,但他的名字和事跡卻永遠銘刻在了人們的心中。

喜歡發現曆史人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發現曆史人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長生鼎 你惹通天乾嘛,他徒弟多護犢子啊 綜穿海西之保命日常 修仙界超強逆襲 武神 開局葬神劍,我殺穿諸天 重生77:從打獵開始養活女知青 扶你登基要殺我,卸甲歸田你慌啥 非官方守護:偶像要在我身邊 太子爺他不行,嬌妻又出門偷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