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政是中央朝廷直接派遣的官員,以三年為期限,執掌一省的教育行政。
在任期三年內,至少兩次巡回所轄各府,視察教育情況,針對生員舉行歲試和科試,同時還主持院試。
事實上,院試的負責人是學政,但他身邊隻有私人幕僚,沒有公家的官僚,實際院試所有事務由各地知府協同負責。
知府作為提調官總攬大局,而府衙官僚配合承擔事務。
和往年院試不同,因為李正清收到舉報,提到外搜官吏檢查時,有人協助作弊,栽贓誣陷。
不知道打通關節有多深,李正清便寫信,將事情告知了江南道監察禦史何淮大人。
同時怕打草驚蛇,這才請求異地衛所來負責外搜檢查,是在院試開始前通知更換的人員。
府衙周石原本有微詞,說是於理不合,但李正清以府城管轄之地,時不時傳出作弊的風聲。
為了肅清作弊嫌疑,特請不相乾外來人,以證清白。
監察禦史何大人到來的行蹤,並沒有透露出去,而是根據李正清收到的舉報內容,暗地裡調查。
結果外搜檢查沒有問題,卻依然出現了作弊的現象。
外麵沒有問題,那就隻有裡麵有問題。
那麼所有參與這次院試考核的官員、以及接觸試卷的官吏,都有嫌疑。
勸退考生後,李正清就讓百戶帶著士兵將府衙圍住,在監察禦史何大人來到之前,沒洗清嫌疑的,都不能私自離開。
當天下午,何淮就領著手下匆忙趕來,沒有接受其他人的拜見,第一時間去找了李正清了解情況。
何淮與李正清是同一批進士出身,分在不同的部門當差,私底下有些交情。
今年是李正清提督學政任職最後一年,原本以為能圓滿解圍,沒想到遇到了這起作弊事件。
而何淮是今年新任的監察禦史。
兩人見麵沒有多寒暄,便直接進入正題。
“何大人,你沒來之前,我已經單獨詢問了舉報作弊的考生,線索的共有八位學子。
其中有五位,正是我給你寫信提到被誣陷的學子。他們手裡有人證,遭人誣陷後失去考試資格和廩生身份。
他們去縣衙、府衙都告過,但無人受理,被人趕走了。
其中有位學子回鄉後,因為這誣名,不堪忍受,走上了絕路。”
李正清歎了一口氣,感慨萬千,將記錄下來的證詞遞給了何淮。
何淮緩緩抿茶,語氣低沉,並未急著看證詞,便說道。
“這事我已知曉,我手下的人根據線索,一一去核查,已經收到了最新消息。
但這幾人卻是上次府試作弊相關的人,與這次院試無關。
這次你特地抽調外地人手輔助,為何還會出問題?”
微微皺了皺眉頭,李正清繼續說道。
“這就是要說到另三位考生舉報線索,其中一人無確切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