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這是我娘的手藝,你們今天來的正好,嘗嘗看。”
林向安笑著招呼。
兩人坐下後,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各自夾了一些豆腐乳和麻辣臘腸放到碗裡。
蒸熟的臘腸切得厚薄適中,散發出濃鬱的香氣,而豆腐乳則柔軟細膩。
劉文昌嘗了兩口後,眼睛一亮,顯然對麻辣臘腸情有獨鐘。
他咀嚼著臘腸,感受到其中特有的嚼勁和香辣味道,忍不住問道“向安,這麻辣臘腸,你家可有賣嗎?”
林向安點點頭,笑著答道“有的,鋪子裡就有賣,這是簡單蒸熟,除了這樣吃,還可以切片炒菜,味道也是很好的。”
說到這裡,林向安順勢給大家推銷起了自家的雜貨鋪。
“除了臘腸,我們鋪子裡還有很多特色吃食,有各種鹵製品和醃製品,其中食材雞、鴨、豬肉,都是自家喂養的,味道特彆地道。”
聽了這番話,劉文昌突然想起了上次的酒宴,不禁恍然大悟。
“上次我在你家的酒肆吃飯時,就覺得菜品特彆鮮嫩可口,原來這些食材都是自家養的,難怪味道這麼好!”
“是的,”林向安笑著解釋,“養的不算多,主要是供應給自家的酒肆和雜貨鋪。”
段昊初夾了一筷子豆腐乳,細細品味著,忍不住誇道。
“這豆腐乳我倒是更喜歡,入口細膩,鹹香適中,還帶著一股淡淡的酒香。”
“這豆腐乳也是我娘的手藝,這是紅豆腐乳,加了一點黃酒去腥提味,平時夾饅頭或者拌粥吃都特彆合適,鋪子裡還有一種白豆腐乳,味道不一樣。”
林向安聽到誇獎,臉上露出幾分自豪。
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不時地誇著吃食,整個氣氛變得格外熱鬨,甚至引來了鄰桌的注意。
有人好奇地打聽“兄台,這臘腸和豆腐乳在哪能買到啊?縣城可有賣?”
林向安笑著說道“可以到縣裡的林家豆腐鋪去問問,有部分吃食,那邊有賣的。”
隨後,林向安主動分了部分給鄰桌,讓人家也嘗了嘗。
吃完飯後,眾人各自回了學舍。
段昊初一進屋,就看到林向安桌邊有兩籃罐子,足有十來罐,愣了一下,忍不住調侃道“向安,你怎麼帶了這麼多?不怕放壞了?”
林向安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
“這些是我娘特意給我準備的,有幾罐沒有打開的話,可以存放很久,不用擔心會壞。”
段昊初聞言點點頭,卻還是忍不住感歎。
“你娘可真好,給你準備這麼多。”
林向安無奈笑道,“沒辦法,娘看到我回去的時候瘦了些,又聽說我在縣學住,覺得我吃不好,而且家裡本來就是做吃食的,隨便一弄,就帶了這麼多。”
說著,他從籃子裡拿出一罐紅豆腐乳遞給段昊初,“這還有一罐紅豆腐乳,既然你喜歡,就拿去吃吧。這東西能放很久,裡麵的湯也能用來炒菜,很香的。”
段昊初有些不好意,但他喜歡這個味道,便接過豆腐乳,“哎呀,這怎麼好意思呢!”
“拿著吧,反正我家就是賣這個的。”
林向安爽快地說道。
段昊初連聲道謝。
隨後兩人稍作休息,下午各自去上課。
這節課是去學數,他和楊輝、孫文石,一同去上課。
數,乃天地之理,萬物之基。
自古以來,數術通於曆法、度量、建策、理財,是治國安民的根本。
主要學習《九章算術》、《周髀算經》等算學典籍,深刻理解後,可靈活運用到生活方方麵麵。
其中《九章算術》是最重要的數學著作,內容包含農業、工程、貿易、稅收等實際問題的計算方法,共分為九章,類似一本生活百科全書。
主要內容包括
方田算田地麵積大小,劃分田埂邊界。比如把歪七扭八的荒地,算出能種多少畝水稻。
粟米算糧食收成和分配,公平定稅額。比如災年要把一倉穀子按貧富分給三百戶人家。
少廣解決比例分配難題。比如用三鬥粗鹽換五升細鹽,怎麼換才不吃虧。
商功算土石方量和工程規模。比如修十裡河堤要挖多少土,用多少民工。
均輸平衡物資調配和物價。比如從江南運糧到北方,按各地人口分攤運費。
方程列多個等式求未知數。比如雞兔同籠問題35個頭94隻腳,各有多少隻?
盈不足解決矛盾條件問題。比如買布錢不夠,買絹錢有剩,怎麼調整數量剛好花完。
勾股測高遠距離。比如站在平地,用竹竿影子算城牆有多高。
句股算幾何圖形麵積。比如梯形麥田,上下底各八丈五丈,高六丈,總有多少畝。
而《周髀算經》,涉及天文曆法、日影測量、勾股定理等內容,強調幾何與天文學的結合,把數學變成“量天尺”。
比如定農時節氣,夏至正午測日影,若標杆影長一尺五寸,那麼時節已至,可以開鐮收麥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目前主要教《九章算術》。
來上課的學子並不多,林向安三人進來時,講堂內還有很多空位置,總共不到二十人。
見到學生們一一落座,這位蘇教官才微微抬頭,緩緩開口
“各位,今日我們將講解《九章算術》中的‘盈不足法’。
這一方法廣泛應用於民間交易、糧食分配、稅賦征收等領域。
掌握了盈不足法,便能根據給定條件,迅速計算出所需的數目。
盈不足法主要解決的是兩件事情在矛盾條件下的計算問題。
舉個例子,有人買了雞和鴨,雖然總價固定,但雞和鴨的單價不同,如何判斷每種家禽的數量?
比如某人買雞鴨共10隻,雞每隻40文錢,鴨每隻30文錢,總共花費360文錢。問題是,雞和鴨各有多少隻?”
這位蘇教官大概年紀大,講算數,講的很複雜,讓人聽的雲裡霧裡。
林向安心裡想著若用現代的數學方法,問題就能迅速解答出來,這題目也就是簡單的小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