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轉向了劉文昌,他的父親是劉知縣,對鄉試的閱卷流程應該非常了解。
劉文昌微微點了點頭,便接過話就解釋。
“我父親曾和我提過,首先鄉試的考官是由主考官、同考官、監考官、提調官、監試官組成。
主考官和同考官會參與閱卷,而同考官通常也被稱為房官。
監考官主要負責考場紀律,而提調官和監試官則負責協調和監督考試的流程,確保公平”
段昊初、孫文石等人都被劉文昌的話,深深吸引,都認真地聆聽著。
林向安聽明白了,鄉試的考官就屬於三權分立
提調官(行政)、監試官(監察)、主考官(閱卷),這樣避免權力集中,保證考試公平。
其中主考官,是由朝廷選派兩名京官,這兩人總攬閱卷大權,負責最終錄取名次的核定,對考生命運有決定性影響。
而同考官,由地方推選的學官(如府學教授、縣學教諭)或地方文官擔任,每場考試分多房(如510房),每房一名房官,房官人數根據考生多寡來定。
鄉試閱卷采用“糊名謄錄”製度,考生姓名封蓋,試卷由專人謄抄以防筆跡辨認。
考生原卷叫墨卷。
考生謄抄副本成為朱卷。
然後墨卷封存,鎖在鐵箱中,朱卷隨機分到各房,由房官初閱。
在這個過程中,主考官是外派的,會有親屬回避等嫌疑,對於泄密根本不值得。
那麼謄錄官、房官就不一樣,他們能夠鑽空子。
一名房官需批閱約101novel.com0300份試卷,房官初篩考卷,推薦優秀試卷給主考官,房官需在薦卷上撰寫評語,說明推薦理由。
初篩考卷這才到達主考官的手裡,主考官綜合各房薦卷,再次審閱,在房官評語基礎上添加總批,並擬定名次。
若遇到爭議的,主考官與房官意見不一,可能反複討論,或由監臨官協調,不過主考官擁有最終決定權。
審核完之後,就是封存製度。
鄉試放榜後,啟封墨卷,將朱卷與墨卷按編號配對,核查謄錄是否無誤。
中舉者的朱墨卷,皆存布政使司庫房,十年後移交京師國子監。
落榜的考卷墨卷存省學政衙門,朱卷留存三年後銷毀。
中舉卷和高分落卷價值最高,這銷毀就有極大的操作空間。
整個過程中,能夠獲得朱卷的途徑
一、謄錄吏、受卷官直接接觸試卷,成為核心信息源。
二、考官私售退休考官,販賣批卷心得。
三、落榜生典當貧困士子被迫出售高分落卷,換取返鄉盤纏,價格僅為中舉卷的十分之一。
朱卷交易便用隱蔽暗號的方式,出售了這些考卷內容,因批注和名次不同,而售價不同。
這些販賣的朱卷內容,隻能私下流通,一旦鬨大被抓到,就是嚴懲。
這一套保密與存檔科舉製度的設計邏輯,本質是皇權控製知識分配的手段,也就是絕對的壟斷。
封存落卷阻斷寒門士子的信息權。卻又為權力者,留下操作空間。
士子們隻能從坊間程墨與文會切磋中拚湊科場法則。
林向安在這一刻又再次明白,有關係的重要性。
比如,之前學政宋道衡讓人送來的《曆科程墨》,便是官方出版,這份禮物,在聽到這些黑暗的事後,才更顯得珍貴。
宋道衡明麵上雖什麼也沒說,但從送來的東西中,的確是給與了他很大的期待。
這書於他而言,想獲得非常難,說價值千金也不為過。
對於權貴富家子弟來說,或許能通過手段獲得。
但寒門士子,根本無從得知,隻能在流言風語中,窺得一二。
看劉文昌和段昊初對這事這麼清楚,這種能增加中舉概率,不缺錢的,定會去賣。
畢竟輔助資料,隨會嫌多啊!
“既然你們知道這事,可有去交易?”
喜歡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